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

知识产权法的渊源是指知识产权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国内立法渊源和国际公约两部分。1.知识产权法,如版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4.知识产权行政法规。主要包括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专利法实施细则、商标法实施条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等。13.知识产权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4.《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的规定》等知识产权行政法规。5.知识产权司法解释,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前制止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及保全证据适用法律的解释》。知识产权保护是指依据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制止和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具体体现为制止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商标侵权和专利侵权行为。保护知识产权,要加强监管执法,加大刑事司法打击力度,同时加快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政策和制度。

随着知识产权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制定并实施了知识产权战略。面对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趋势和开放条件下中国面临的知识产权形势,中国必须加紧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保护国家技术安全,提升国内自主创新能力,限制跨国公司滥用知识产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五条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专利,即侵犯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