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夜莺获奖者及其活动

2015年全国获得南丁格尔奖章的护士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护士长杜立群、河南省柘城县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宋静、解放军第302医院妇产中心护士长、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赵清华。

赵清华

“奖牌回来了,南丁格尔精神将永远留在重医一院!”9月15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赵清华获得2015年度南丁格尔奖章。她是重庆本地医疗机构第一位获得南丁格尔奖章的医务工作者。

南丁格尔奖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为表彰为人道主义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护理人员而设立的最高荣誉。今年,来自18个国家的36名护理工作者获得了南丁格尔奖章。中国5位获奖护工分别是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护士长杜立群、柘城县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宋静、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护士长、内蒙古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赵清华。颁奖仪式于15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央领导人为中国五位获奖者颁发奖牌。

赵清华与医疗保健行业结缘,也是因为小时候目睹了奶奶的突然离世。那时候赵清华才6岁,正在哄她午睡的奶奶突然摔倒,永远离开了她。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医生护士的天职是救死扶伤——赵清华懂事后,这成了她的梦想。

后来,她希望戴上期待已久的燕尾帽。1991年,赵清华在心血管内科遇到一位老年女性胃平滑肌肉瘤合并冠心病患者,需要使用表柔比星进行化疗。这种药有很大的毒副作用。当时病人的血管很细,静脉穿刺很困难。那时候,赵清华怀孕了。她看着垂死的老人,想起了她的祖母...她毅然承担了婆婆的化疗护理。每次去化疗,赵清华都要蹲一个小时...她很尽责,但没想到厄运降临在她身上——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导致她流产。

赵清华失去孩子时非常痛苦。病假期间,她听说自己照顾的婆婆离职后不配合治疗。“我会等小昭回来,我会相信她的!”赵清华一听,急了。“我婆婆病情这么危急,怎么能等!”赵清华不顾家人的反对,重新回到工作岗位。这样的坚持持续了八个月,于是赵清华陷入了并发症,永远失去了做母亲的资格。

不能有自己孩子的赵清华,成了失去母亲的孩子的母亲。2008年汶川地震,她和同事加固北川。在临时搭建的帐篷医院里,一个17岁的受伤小男孩一直蜷缩在病床上,瘦弱的身体不时颤抖,还时常喃喃自语:妈妈,妈妈...地震让男孩失去了包括母亲在内的18位亲人。每次看着他,赵清华总是泪流满面。“如果我的孩子能来到这个世界,他们现在都这么大了。”赵清华每天陪着男孩,抚慰他严重的心理创伤。男孩出院那天,主动对赵清华说:“我妈妈生前也是护士。以后我能叫你妈妈吗?”两人相拥而泣。

从事护理工作33年,赵清华参加过非典、地震、H1N1等突发事件的救援任务。她热心于艾滋病防治、器官捐献等红十字志愿服务,创办了重庆市红十字会第一支护士志愿者队伍,参与筹建了重庆市第一所护理夜大学。她的医疗和护理团队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如卫生部护士岗位技能竞赛金奖、优质护理优秀医院和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