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NBA到处都是三双横行,是不是已经变得一文不值了?

在黄蜂113-105战胜老鹰的比赛中,今年的花秀以三球拿下22分12篮板11助攻,打破了富尔茨保持的19年317天的最年轻三双纪录。(三球是19岁140天)

如果不是三秋的花点身份,如果不是乔丹的新秀,如果不是他爸有自己的新闻热点,此刻拿到20+10+10的三双就不是新闻了。

毕竟

本赛季,掘金的中锋组织核心约先生拿到了四次三双。他目前的场均数据有些夸张:24.7分,11.3篮板,1助攻。魏大师赛季三双有接班人吗?

大师魏赛季开局连续四场三双,但四奇才全部失利。

本赛季打了不到十场,18人拿下三双。要知道,乔丹退役的1997-98赛季,只有22次三双诞生,最高的格兰特希尔和基德也只有4次。在当时,他们被认为是最全能的前锋和后卫。

但是今天的三双真的屈指可数。大师魏四年前破了“大O”的三双,哈登打出了“60+”的三双,他的哥哥大球在湖人的时候也是和詹姆斯同场拿下三双。在如今的nba三双,真的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成绩。

几十年前不是这样的。

一、nba三双的演变历史自从1946 NBA成立以来,就开始了对得分和助攻的统计。1950-51赛季统计篮板,73-74赛季统计盖帽和抢断。所以三双最早最常见的统计就是得分+篮板+助攻的模式。

因为在nba早期,中锋是主力,所以得分和篮板上双对于内线来说是家常便饭。困难实际上是助攻。无论是张伯伦还是拉塞尔,巨人过去都是结束得分或者开始进攻传球。再加上当时的助攻统计非常严格(得分手接球后不能运球),所以当时的助攻统计非常难刷。

但由于中锋在禁区内过于强势,防守队员在拿到和助攻上双的情况下,往往很难抢到篮板。所以早期的nba,打三位数的内线和外线球员是有差距的。

直到一位大神的出现,他才是至今家喻户晓的“大O”罗伯逊。

这个身高1.96米的巨人后卫,在1960-61赛季进入联盟的时候,注定会引起巨大的轰动。当时非内线球员普遍在2米以内,后卫都在1.96米左右。要知道,当时的联盟第一前锋,湖人埃尔金贝勒也才1.96米。

当时统治nba的两位凯尔特人后卫鼻祖比尔·沙曼神父说:“奥斯卡能打出我们这种身高的后卫所用的技术,他比我们高半个头。”

库西说“奥斯卡能玩的花样比别人多四倍”。

比同位置、顶尖技术能力的球员高出一个头,可以想象成当时的詹姆斯、奥尼尔、字母哥、魔术师。

当他进入联盟时,他在辛辛那提皇家队(国王队的前身)。职业生涯第一场比赛,得到21分,12篮板,10助攻。新秀赛季得到30.5分1篮板9.7助攻,距离场均三双仅差22次助攻。

第二个赛季,他完成了惊天动地的赛季三双,30.8分,12.5篮板,11.4助攻。之后的三个赛季,他的表现分别是28.3+10.4+9.5,31.4+9.9+1,30.4+9.0+1.7,几乎都是准三双赛季数据。

作为球队的绝对老大,无论球队是否在禁区,无论是老实的黑塔恩布里(生涯场均12+9)还是两双机器杰里卢卡斯(和张伯伦是唯一两次打出“双20”赛季数据的大神),大O在主持球队进攻的同时,对球队篮板有着绝对的掌控。

至今仍高居nba历史总三双榜第一(181次)。

大O传奇也为后世三双树立了标杆。要拿下三双,防守者要有抢篮板的能力和权威,其他位置要有组织和串联的技巧。

nba三双榜前十,控卫都是同时代人抢篮板的高手(魔术师、基德、隆多、奥利弗),而詹姆斯和伯德是历史上最全面的两个前锋。张伯伦是第一个非控卫的“助攻王”,也是历史上唯一的中锋助攻王。我们都知道哈登对球的绝对掌控。

1975 NBA和aba合并后,联盟竞争日益激烈,对抗的强度大大增加了后卫抢篮板的难度,而当代中锋依然以得分、抢篮板、防守为己任。所以只有魔术师(身高2.06米)和伯德(职业生涯场均25+10+6)能轻松拿下三双。

到了90年代,虽然出现了大萌(18分,16板,10帽)和大将(34分,10板,10帽)这种罕见的四对人才,但是三对越来越成为外线球员。

1996-97赛季,格兰特-希尔单赛季13次打出三双的轰动联盟,成为联盟人气超过当时乔丹的超级巨星。

1998-2008这十年间,基德独占了9个赛季的三双王,而我们都知道基德除了是组织大师之外,几乎是那个时代最强最抢篮板的控卫,但他最好的一个赛季只拿到了13次。

直到2009年,联盟三双之王勒布朗才统治了攻防两端,但他似乎对三双并没有太多的执念。熟悉詹姆斯的人都知道,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错过了多少次篮板/助攻来达到三双。

2011-2013三双王在隆多龙的指导下,也是篮板数据堪比中锋的组织大师。

在当时的nba,三双是一个球员全能无私的象征,是可以作为职业生涯标志性比赛的重要砝码,是可以被新闻媒体玩上好几天的重要事件。甚至出现了里基.戴维斯、鲍勃.苏拉这样刻意给球队上篮投篮的奇葩。

直到威斯布鲁克的出现,从2014开始,威大师开始统治这个统计,他爆发式的体能和丰富的球权让他两个赛季拿下30次三双,这还是在杜兰特在身边的情况下。当杜兰特2016离开锦州,雷霆成为自己的球队,他开始冲击大o的奇迹。

整个2016-17赛季,他场均31.6分,10.7篮板,10.4助攻,不仅复制了奥斯卡-罗伯森保持了45年的奇迹,还超越了大O常规赛41三双,跃居历史第一。

那个赛季,他是常规赛的联盟得分王和mvp,把一支失去杜兰特的雷霆队带到了西部第六。当然,他也是队内战绩最差的mvp。

从威大师开始,人们不仅意识到在这个全员提速、球权高度集中的时代,完成赛季三双并非不可能,但他高度集中的球权和利用率并没有带领雷霆走得更远,季后赛首轮被同为球队大拿的哈登击败。

此后,nba突然爆发三双,邵伟在最近两个赛季再次达到三双。本·西蒙斯(28次)和约基奇(39次)也成为了三对常客,刚刚打了两个赛季的丹西斯完成了27次。

对于如今nba球队的绝对控股核心来说,三双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操作。

第二,今天三双井喷的背后,是1988-89赛季中超持球人的火爆。乔丹在主力控卫萨姆·文森特受伤的时候打了一段时间的控卫,65438场110三双(包括一波连续七场三双),但文森特伤愈后,还是回到了得分后卫的位置上。那个季节,

魔术1980新秀赛季总决赛第六场可以砍下42分15篮板7助攻,但是在和贾巴尔合作的日子里,他从来没有占据过篮板的控制权,因为他知道那是属于中锋的。

勒布朗一进联盟就受到了上天的眷顾,骑士从一开始就把他当成核心,但是詹姆斯在球队对篮板的渴望上从来没有过线。

科比在2004-07常规赛已经把个人攻击力发挥到了极致,但他也接受篮板由夸梅-布朗和奥多姆拼,阿特金斯和费舍尔担心组织进攻。他只需要专注于得分。

10年前,nba的位置划分还是完全分明的,各司其职。你可能因为一两场比赛得到了全面的数据,但是期望长期占据球队的数据榜,不仅需要额外的精力,还可能打破球队的平衡。

比乔丹好,魔术师,科比,詹姆斯都不愿意打破这种平衡。

但近年来,nba规则的变化和“魔球打法”的盛行,不仅让很多球星的纽带松动了,也革新了教练组和管理层的思维。

禁区外禁止手试,防守三秒的确定,给了外线突破球员更有力的规则倾斜。

在判罚尺度上更加注重对进攻球员的保护,多给他们罚球的机会。

三分球的盛行,进一步打开了他们的突破空间。

能突破杀戮?能传球吗?还有一个三分球?好吧,我把所有的球都给你。去死吧!

于是哈登从雷霆转到火箭的第一个赛季就成长为全明星,然后逐渐成为联盟最恐怖的进攻机器之一。

于是Dancsics在加入nba后的第二个赛季打出了令人恐惧的28.8分9.4篮板8.8助攻。

于是字母哥上赛季场均27.1分10.6篮板5.6助攻,nba历史最佳效率值(PER值31.9)。

所以现在特雷扬、多诺万·米切尔和莫兰特正在这条路上大步前进。

至于篮板?亚当斯在2016-17赛季,无伴奏合唱之前,和布鲁克·洛佩斯去年一直是最好的老师。

这些卡位优秀,篮板技术一流的中锋,不再以抓篮板为己任,而是通过自己的拼抢和卡位,让球队的进攻核心在第一时间抓篮板,展开攻防转换。我想大家都还记得上赛季的信哥,2016-17赛季的邵伟,在后场勉强抢到篮板直接推回的一幕。

当球队核心球员的数据越来越好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他们各自中锋的篮板数据下降了很多。

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柯林斯因为合同心情不好,再加上他和无伴奏合唱的盖帽技术,老鹰让身高1.85米的特雷扬刷出两位数的篮板,我也不会感到意外。

三双的尴尬——曾经是胜利的保证,现在是球星的摆设。以前球星如果拿到三双,多是在本职工作(得分组织或者内线攻防)的情况下,好彩在球场其他领域做出额外贡献,让个人数据在拿下球队的基础上达到里程碑。

如今,大多数nba球星的三双已经成为他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他们不仅要拿分,还要组织系列队的进攻。最好是脱下篮板直接投个跨场助攻。有时候不是他们贪球,太占优势,而是现在的球队太需要他们做了。

以Jokic为例。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篮球天才,有着出色的串联意识和诡异的传球技术。本赛季前9场比赛场均24.7分,11.3篮板,11助攻,是nba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中锋数据。

但现在掘金4胜5负排名西部第11,防守联盟倒数第5,后场篮板率第23。

本赛季,随着格兰特、克雷格、普洛姆利等防守专家的离开,掘金的防守迅速下滑,只能靠进攻火力来弥补。那我们就要更多的依靠老师的串联组织了。

就像Joo先生的篮板数据达到职业生涯最高水平一样,并不意味着他的内线统治力提高了。现在他的三双表现并不代表掘金的实力有了飞跃。

前面的例子是邵伟,他连续三个赛季场均三双,但连续三个赛季都在第一轮出局。不管是他一个人带队,还是身边有安东尼和保罗乔治,他前所未有的三双数据只能证明他的热情和技术,但并不能代表球队的整体成功。

虽然几十年后球迷回头看,会为海龟三年三个三双赛季鼓掌,会为老师中锋完成场均三双而驻足山顶。他们也会疑惑,为什么在他们非凡的数据背后,没有总冠军作为完美的结局。因为他们不明白在那个全员提速,人均三分,球权高度集中的时代,数据泡沫有多严重。

三双的贬值,既是球员的无奈,也是这个时代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