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网站建设的要点如下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就是要不断扩大网上政务服务的范围。政府服务事项网上办理不仅意味着透明和权力监督,更意味着公务人员工作习惯和工作方式的改变,甚至涉及政府管理体制和机制的调整。因此,长期以来,各地政府和部门对哪些政务服务必须网上办理缺乏统一认识,采取的策略大多是“能少上网”、“能不上网”,导致政府“主动上网服务少,被动上网服务多”。这种情况严重不适应“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
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首先要求各级政府根据法定职能,全面梳理行政机关和公共企事业单位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具体服务事项,编制统一规范的政府服务事项目录。所有与企业注册、年报、变更注销、项目投资、生产经营、商标专利、资质认定、税费办理、安全生产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以及与居民教育医疗、户籍、社保、劳动就业、住房保障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应该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其次,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按照“一号一源、一事一码”的原则,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统一编码管理,形成“一事一标一码”。再次,同步建设政务服务数据库,完善政务服务“审、改、用”的制度和机制,确保数据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权威性。加强数据治理,按照统一代码对政府服务进行精细化、可追溯的管理,运用大数据管理技术,真正做到“把权力关进笼子”。
二、坚持“省级统筹”,逐步扩大部门合作办理政务服务的范围。
为实现“单点登录、全网通办”,消除信息孤岛,解决服务平台分散重复建设问题,必须坚持“省级统筹”,全面整合政务服务资源,推进部门业务协同,完善政务服务体制机制,建设权威便捷的一体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推进服务事项跨区域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跨部门协同办理。
坚持“省统筹”的首要任务是建设覆盖全省的统一标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政务服务资源向省政务服务平台移动,实现政务信息资源互认共享。其次,以政务服务对象的业务需求为导向,进一步规范基于业务流程的政务服务事项协同办理机制,不断推进综合服务事项跨部门协同办理。再次,整合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和部门网站政务服务资源,推进政府部门业务系统和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加快形成以省级政府门户网站为基础、地方政府门户网站为支撑的统一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
三、坚持“数据* * *享受”,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流程。
近年来,“办证太多”、“办事难”、“奇葩证明”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基层群众办事和企业创新,成为政府服务的“堵点”、“痛点”、“难点”。为了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免拥堵,缩短办理时限,降低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让* * *享受到“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成果,必须切实推进政务信任和土地政务数据共享。
坚持“数据共享”,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推进不同部门和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开展政府服务相关信息的网上核查验证,真正做到凡是可以通过网络核查的信息,不能要求其他单位重复提供。其次,要加快基于省级统筹的“政务服务数据资源库”建设,推进电子证书、电子文档、电子签名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坚持凡是可以通过网络重复使用的材料,不得要求企业和群众重复提交,避免重复提交材料和循环证明。再次,涉及多个部门的政务服务事项,要以服务对象为中心进行再造,优化简化服务事项的网上申请、受理、审核、决定、送达,实行受理、网上操作、并联办理、限时办结,做到所有能网上办理的事项,不能要求现场办理。
四、坚持“虚实结合”,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
实体政务大厅服务能力强,网上政务大厅服务能力弱,这是现阶段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短板。要彻底改变实体政务大厅和网上政务大厅各自为政、线上线下脱节的局面,必须切实推进实体政务大厅和网上服务平台的融合发展,促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的“融合”。
坚持“虚实结合”,首先要推动政务服务全部进驻实体政务大厅,按照“收办分离”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一次告知、综合受理、分类审批、统一送达”的服务模式,把实体政务大厅做优、做实、做强,全面提升实体政务大厅的服务能力。其次,要坚持人民满意的原则,以全面提升政务服务供给质量为主线,依托省级统一政务服务平台,通过网上政务服务流程的优化再造,将实体服务大厅的服务事项迁移到网上,实现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 形成功能互补互补的一体化政务服务新模式,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一号一窗一网”,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