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新的代表作
茶叶茶氨酸(摘要)。亚太临床营养杂志,2006年10月。
[2]王海祥,马春燕,陶国军.苦豆子种子中单体生物碱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亚太临床营养杂志,2006年10月。
[3],马朝阳,陶冠军。苦豆子生物碱单体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中国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7,2: (2005 ~ 106) (EI源)
[4]王红新,胡长云。茶蛋白的改性及其功能特性研究。食品科学,2005,26 (6): 135 ~ 140。
王红新,戴军,吕元玲。茶儿茶素单体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2001,20(2):117 ~ 121。
王红新,王建。苦豆子种子离子交换分离因素的研究。中草药,2002,33(12):1080 ~ 1083。
王红新,胡长云。茶叶蛋白质提取及初步纯化的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4,25 (12): 69 ~ 72。
[9]王红新,唐坚,陈志华。绿茶多酚的生产技术及应用。CCOA,特殊1996:44~47
[10]王红新,朱建彪。刀豆球蛋白和脲酶的分离及刀豆球蛋白的纯化。中草药,2002,25 (10): 735 ~ 737。
[12]穆海波,王红新(责任作者)。抗新城疫卵黄抗体IgY的制备。中国家禽,2003,25 (14): 9 ~ 10。
[13]戴军,(责任作者)。茶叶和茶多酚中儿茶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色谱法,2001,19 (5): 398 ~ 402。
[14]孟洋,卢媛玲,王红新(责任作者)。无花果蛋白酶和果胶的综合提取。食品科学,1998,7: 23 ~ 26。
[15]王红新肖翔(责任作者)。迷迭香抗氧化剂提取工艺的研究。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6,27 (2)
[16]王红新,高福成等。食品新资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月,2002(392000字)
高福成、徐雪琴、夏文水、王红新等。
[18]朱松,(责任作者)。OPA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氨酸的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5,26 (2): 182 ~ 183。
[19]王红新,吴欣楠,谢国银,张家龙等。“高纯茶多酚及儿茶素单体”获2002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通过省科技厅鉴定验收。证书编号为苏科鉴字[2000]第1144号,国际领先。
[20]吴新男,王红新(技术总监),于镜波,赵福林等。“茶叶茶黄素酶法多相工业化生产技术”于2006年8月获无锡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6月获全国轻工业联合会二等奖。2005年通过省科技厅鉴定验收,证书编号为苏克俭字[2005]253号;研究水平世界先进,产业化水平世界领先。
作品:
1.王红新,高福成,等.新食品资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392000字).
2.高福成,徐雪琴,等.食品分离重组工程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 7(第22章75000字,独编).
专利:
1.从茶叶中制备茶多酚的方法,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号89786,专利号。ZL98 1 11572.1,专利权人无锡轻工业大学,发明人王红新、张家龙、卢元玲。
2.茶多酚高级脂肪酸酯的制备方法,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公开号CN 1263083A,申请号99114071.0。申请人为无锡轻工业学院,发明人为王红新和聂晓华。
发表论文:
聂晓华。油溶性茶多酚-茶多酚脂肪酸酯的制备。食品科学,2004,25 (12): 92 ~ 96。
7.王红新,刘学先,穆海波,等。新城疫卵黄抗体IgY的分离纯化研究。中国家禽,2003,25(19):11 ~ 14。
8.王红新,朱建彪。从刀豆球蛋白中分离纯化刀豆球蛋白和脲酶。中草药,2002,25 (10): 735 ~ 737。
吕元玲。荆条叶的抑菌作用及成分分析。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22 (1): 35 ~ 37。
10王红新,陈志华,齐云山。茶多酚对精炼菜籽油的抗氧化作用。中国石油,1994,19 (5): 36 ~ 38。
11.王红新,王建。石杉碱甲的研究进展。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1,20 (6): 4 ~ 7。
12.王红新,唐建,陈志华。绿茶多酚的生产技术及应用。CCOA,特殊1996:44~47
13.王亚南王红新。抗氧化剂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粮食及食品行业,1995,1: 27 ~ 31。
14.王红新,张家龙,吕元玲。高新技术在碎茶深加工中的应用。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1997,16 (4/a): 42 ~ 46。
15.王红新,张佳龙。天然食品抗氧化剂的研究与进展。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青年论文选),1995,14: 16 ~ 19。
16.王红新,唐峰,何琦,等。芦苇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及其抗氧化作用。Acta热带作物,1998,19(涨):90 ~ 95。
17.王红新,赵娟,陈志华。茶多酚对饮料和食品的护色和减少营养损失的研究。粮食及食品行业,1994,1: 6 ~ 8。
18.王红新,唐建,吴晓燕,等。葡萄籽抗氧化剂的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的测定。中国石油,1990,4: 9 ~ 14。
19.唐峰王红新。油脂抗氧化活性的测定。中国石油,1989,3: 12 ~ 15。
20.唐峰王红新。食用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与应用。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1988,7 (4): 1 ~ 10。
21 ...王红新、唐峰、邱爱勇。金银花叶抗氧化成分的研究。食品与发酵行业,4号,1988。
22.王红新、唐峰、邱爱勇。金银花叶抗氧化成分的研究。食品与发酵行业,3号,1989。
23.朱建彪,王红新。福寿螺植物蛋白中凝集素的失活。食品研究与开发,2002,23 (1): 12 ~ 15。
24.戴军,王红新。茶叶和茶多酚中儿茶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色谱法,2001,19 (5): 398 ~ 402。
25.王建,王红新。苦豆子种子中无机元素及其油中脂肪酸组成分析。中草药,2002,25 (2): 107 ~ 108。
26.王红新吕元玲。黄荆叶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研究。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2,21 (5): 41 ~ 43。
27.穆海波,王红新。抗新城疫卵黄抗体IgY的制备。中国家禽,2003,25 (14): 9 ~ 10。
28.穆海波,王红新。卵黄免疫球蛋白IgY的纯化及应用研究进展。中国家禽,2002,24 (20): 35 ~ 37。
29.王红新张佳龙。优质茶多酚生产新工艺。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1999,18(增加):181 ~ 183。
30.王红新张佳丽。多功能天然食品添加剂-茶多酚。冷饮速冻食品行业,1999,4: 25 ~ 26。
31.王红新杜威。茶叶提取物在腌制食品中的应用。肉类研究,2000,3: 39 ~ 40。
32.王红新杜威。航天食品的研究进展。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0,4: 57 ~ 60。
33.王红新杜威。火腿肠颜色的研究。肉类卫生,2000,9: 6 ~ 8。
34.王红新张佳丽。茶叶原料选择对茶多酚质量的影响。食品与机械,2002,6: 17 ~ 18。
35.孟洋,吕远玲,王红新。无花果蛋白酶和果胶的综合提取。食品科学,1998,7: 23 ~ 26。
36.朱建彪,王红新。药食两用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开发利用。中国种子工业,2002,5:
37.朱建彪,王红新。蒜头果凝集素的灭活研究。郑州工学院学报,2002,23 (1): 89 ~ 93。
38.马朝阳,王红新人。超滤法纯化苦豆子酸提取液中的生物碱。郑州工学院学报,2003,24 (4): 56 ~ 59。
39.戴军,王红新。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芦苇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1994,13 (1): 34 ~ 37。
40.朱松,王红新。茶氨酸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 (3): 18 ~ 20。
41.朱松,王红新。OPA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氨酸的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5,26 (2): 182 ~ 183。
42.、陈、。废烟叶中茄尼醇的提取及含量测定。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5,26 (2): 44 ~ 47。
43.王红新张海波。超临界CO2萃取烟叶中的茄尼醇。烟草科技,2005,5: 29 ~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