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有几个校区?
二。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简介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创建于1978,前身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第二分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1992更名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00年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移交地方政府。它由中央政府和北京共同建设,主要由北京管理。2011成为首批服务国家特需人才培养工程试点单位。201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经过近40年的办学历程,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相结合,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具有鲜明工程实践特色的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位于北京南部的大兴。是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CDIO工程教育改革试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资格高校、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CDIO国际合作组织正式成员,全国劳动模范之家。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424人(其中本科生6991人,国际生20人),专业学位研究生252人,联合培养研究生175人,博士研究生6人,教学学院(系、部、中心)14人。目前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工程、机械工程、安全工程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本科专业31,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等学科。
学校现有教职工835人,其中专任教师526人。高级职称27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3.0%;博士26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0%;平均年龄43岁;学生和老师的比例是14:1。有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杰出人才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3人、“科技北京”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高科技人才支持计划3人、北京市高校长城学者培养计划4人、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8人。北京市拔尖青年人才培养计划10,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81,北京市科技创新团队11,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5个。
学校坚持特色发展、研究型办学战略,以能源科技创新为主线,在能源工程装备、清洁能源化学品、城市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相关技术经济管理、文化建设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目前,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5个,北京市高校1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建立了清洁能源(油气)供应与使用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中关村能源工程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院、博士后研究中心等学科创新平台。
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R&D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30余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省级项目300余项,横向项目700余项,发表SCI/SSCI、EI检索论文4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0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65400项。
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专业6个,教育部特色专业3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8个,“本科教学工程”试点专业1个,北京市特色专业5个。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其中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北京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8个,北京市示范创新实践基地2个,北京市高校示范创业中心65440个。学校秉承崇尚实践、知行并重的理念,构建了长期稳定的产学合作教育机制,造就了一大批专业素质过硬、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先后与燕山石化等138多家企事业单位共建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是北京首个国家级产学研合作教育实验基地、市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首批市级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近年来,学生多次参加全国和北京市各类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在电子设计竞赛、化工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物理竞赛、智能机器人创新等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为中国和北京培养了3万多名毕业生。
中国,我校高水平运动队学生,参加大运会,获得一银一铜。1名自训学生运动员达到了奥林匹克A标准,1名达到了运动员国际标准,6名达到了运动员标准。体育工作连续五年获得首都高校“朝阳杯”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