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慧琳的主要成就
蒋会林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衍生二级光谱理论”,并提出“用普通玻璃校正二级光谱”的设计方法。根据这一理论和方法,侦察卫星相机的光学系统具有零二次光谱像差,被著名科学家王大珩院士评价为“近年来我国光学设计的重大进展”之一,其结构比英国著名专家设计的更简单,质量也更好。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光学系统经济公差理论,并编制了优化计算程序。其论文被美国SPIE出版社出版的《里程碑系列》收录,并被列为最新里程碑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光学系统整体性能和经济效益的评价理论和计算方法,提出了光学系统的整体优化方法和一些特殊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案。完成了“中国光学镜头数据库”、“武器光电仿真系统数据库及数字仿真”项目,正在开展总装备部重点项目“武器光电系统总体优化技术”研究。在国内率先研制出“二维电视腹腔镜显示系统”,突破了“三维医用内窥镜”的关键技术,研制出整机供医院使用,推动了微创外科的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研制出医用三维内窥镜的国家之一;高质量完成“863”重点研究项目——“三维遥感测量用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研究,打破了一些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为我国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成果;还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日现代企业制度与组织管理比较研究”,通过与日本高校、长春一汽的合作研究,为我国企业重组提出了重要建议。姜慧琳于2006年4月1989至2006年10月担任长春光机所副校长、院长、校长。作为17年的校领导,为学校的科技工作、学位建设和学校的全面发展做出了贡献。他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创造了一批有助于提高办学水平的成果:1997,理工大学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正式投入运行;2000年和2004年,长春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了总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委的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成绩。1996,学校实现博士学位突破,1999,“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成功建立;主持申报并成功1国家重点学科;主持申请并经教育部批准,长春光机所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2002年起实现首批招生,现已在全国27个省市进入首批;2004年,长春理工大学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大学,开启了其发展的新篇章。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增加了三倍多,在校学生达到25842人;学校占地面积1066亩,翻了一倍多。建筑面积达到64.7万平方米,增长2.8倍;固定资产总值达到110805万元,增长了10多倍。学校拥有11个博士点,44个硕士点,47个本科专业,1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学校在2005年6月5日至2月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