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莉的特色产业
近年来,我镇机械工业发展迅速,呈几何裂变式增长态势。机械工业部门已经占据了工业经济的大部分,成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尤其是今年,全镇全力突出产业优势,全面打造特色板块。剪折机械板材经济优势凸显,装备制造集群初具规模。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镇剪切折叠机床行业从最初的江海机床、泰瑞机床、大西洋机床三家有几十年历史的老集体企业,发展到现在的100多家剪切折叠机床企业,其中直接生产剪切折叠机床的有85家,配套企业25家,经济总量超过6543.8+08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长期达到65.438+00%。
在县委十一届三次全委会上,县委书记张书山在报告中指出,要按照“集聚优势、提升档次、争创特色”的思路,着力培育装备制造等三大产业集群和剪切机械等十大特色板块。根据国家委要求,鲍莉重新定位该镇板块经济发展战略,及时调整产业规划,结合221省道、226省道分流建设,将剪切折叠机械板块产业带规模扩大至20平方公里以上,着力拓展产业载体、凝聚产业优势、提升产业档次,努力因势利导, 走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的产业集群发展道路,真正做大做强。
在载体建设方面,鲍莉镇积极搭建发展平台,优先支持机械产业发展,在招商活动中积极推介机械产业项目,在产业集中区为机械项目留下最佳区位,重点抓好基础设施投资。由于产品市场相同,结构相似,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近年来剪切机床企业之间开始出现假冒品牌、互相砍价等恶性竞争,严重威胁了剪切机械行业的健康发展。鲍莉镇剪切机械行业的负责人逐渐意识到,单打独斗风险很大,互相敌视,互相伤害,重复建设。不如抱成一团,互相配合,节约资源。为促进机械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鲍莉镇果断出手,出台了一系列凝聚产业优势的措施,包括成立行业协会、推进集团化等。观念一变,世界变得更广阔。2007年3月,江海机床集团诞生,汇聚了15家企业,主导产业方向和抗市场风险能力显著增强。江海机床迅速成为国内剪折机床产销领域的生力军,80%以上的产品出口,今年产值销售额有望突破4亿元。8月18日,万众期待的鲍莉镇机械商会正式成立,全镇106家剪切折叠机械企业联合发布行业自律倡议及合作宣言。剪折机床企业将从单纯的比价格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向比质量、比技术、比形象、比创新的集约化发展模式转变,企业共同合作、共同发展,努力打造鲍莉剪折机械板块的金字招牌。
根据发展规划,机械工业商会将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共享信息,为企业搭建一个团结发展的平台。在产业紧密联系与合作方面,鲍莉将形成以江海机床、江苏特力、东海机床等大型知名品牌企业为核心,其他中小企业为支撑的发展梯队,分工明确,相互合作,错位竞争。在产品布局上,坚持智能数控机床、超大型、超大型剪折机床,依托高新、前沿技术,积极开拓高端市场;在品牌布局上,形成了以江苏名牌产品和南通名牌产品为支撑,其他通用品牌为补充的格局。
传统的剪切折叠机械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已经不能适应先进加工业的发展。近年来,鲍莉镇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引导,提升了剪切折叠机床的产业档次,打造了产业品牌。为占领行业发展制高点,江海机床、东海机床等重点企业与国内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体系,完成了10个产学研项目,吸引了80名柔性人才,掀起了剪切机床行业的科技革命。江苏特力重型机床有限公司通过建立强大的设计开发团队,引进现代化的检测加工设备,成为国内剪折机械行业具有设计开发能力和生产规模的重点企业。其产品主要供应宝钢集团、太钢集团、宁波石化总厂等国内知名企业。南通广益机电有限公司坚持走产学研发展之路,先后承担了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持有专利42项,产值三年翻了三番。2007年8月28日,江海机床集团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成立了我县首个“数字R&D中心”——江苏华海数字制造R&D中心,这也掀开了鲍莉剪切折叠机械发展史上新的一页。省科技厅副厅长陶静、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朱玉泉在实地考察R&D中心后指出,国家倡导的科技创新主体是企业,传统制造业的崛起需要先进的创新理念和强大的科技支撑。R&D中心的建立将对鲍莉剪切和折叠机械行业的升级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海安县鲍莉镇围绕生态农业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江苏省万亩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后,又被认定为江苏省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马铃薯、冬瓜、丝瓜、番茄、辣椒、大白菜、毛豆、柿子等8个果蔬品种被认定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全镇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5万亩以上。绿色无公害蔬菜年产量近20万吨。该镇农业特色明显。“绿波”牌蔬菜和“傅生”牌小柿子被列入国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是省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南通农村食品厂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依靠科技创新,根据当地资源,与多家科研院所共同探讨,运用现代高新技术,生产出力宝牌捣碎虾酱、豆瓣酱、家常酱、冬瓜酱、柿子小方红柿汁等产品。尤其是力宝牌虾酱,自投放市场以来,在中国的南北方享有盛誉。
渔网编织鲍莉镇是著名的“编织之乡”。工艺编织,尤其是钩针编织,在鲍莉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0世纪30年代,这个镇上就有人开始从事钩编服装。改革开放后,钩编在这个镇发展很快。目前已经从传统的手工编织逐渐发展到机械编织和手工编织相结合,针织已经成为当地富方的特色产业。目前,全镇拥有针织机6000多万台,年产值4000多万元的钩编服装加工企业2家,年产值200多万元的企业22家,个体经营户100多户,产值100多万元。加工钩编工艺服装12万件,出口创汇300多万美元。镇上不仅有设计组织外贸生产的“龙头”企业,还有专门经销钩编服装的个人,形成了企业和农民多种多样的发展格局。忙碌的工作之余,大家三五成群,在家里聊天,勾衣服,成了鲍莉镇一道独特的风景。全镇从业人员1.8万人,占当地女性总数的60%。钩针编织已经成为鲍莉镇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当地农村妇女从事工艺编织,年收入8000-1万元。2003年,该镇被评为江苏省工艺编织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