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基,传奇汽车品牌罗孚,一生漂泊。

文/陈龙龙

纵观英国汽车工业,有一个名字影响深远,注定载入史册。它就是著名的“火星车”。

Rover的英文原名是Rover,意思是“流浪者”。它的标志取自维京战舰和船帆的图像。也许是因为名字的诅咒,罗孚的维京战舰一生都在漂泊。

成立于19世纪末,见证了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在100多年的历程中,罗孚经历了劳斯莱斯的辉煌,也尝到了流离失所的痛苦,直到最后分崩离析。

而它只是英国汽车衰落史的一个缩影。

从自行车到女王的汽车

1877年,罗孚公司成立,致力于自行车的研发。那时候自行车的外形千奇百怪,最主流的造型是前轮大后轮小,缺乏舒适性和安全性。

罗孚公司首创了前轮与后轮大小相同的设计,奠定了现代自行车的雏形。从那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自行车一直围绕这种风格进行优化。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全球生产力飞速发展,“汽车”的概念正在酝酿。谁也没想到,这家自行车厂日后会成为大英帝国汽车工业的代表。

1886年,卡尔·奔驰研发的“奔驰I”成功申请专利。嗅觉敏锐的罗孚决定投身汽车行业。十八年后,1904年,第一辆——罗孚?8?开车离开生产线。

罗孚汽车公司突然从一家自行车厂成为英国首批汽车制造商之一。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引爆了一战的导火索,罗孚也迎来了第一波爆炸。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罗孚与英国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向盟国士兵提供汽车和摩托车作为战备物资。这笔横财让罗孚赚得盆满钵满。

1934年,罗孚全新车型P1上市,是一款四门四座轿车,以纯正英伦风格著称。从此罗孚身价暴涨,P系列也被视为罗孚最经典的车系。

1958发布的P5是这个系列的巅峰之作,自带优雅的贵族感。改款后的P5B甚至一度成为伊丽莎白女王和撒切尔夫人的座驾,风光一时无二。

但谁能想到,罗孚的汽车王座被命运驱使,开始流浪。

百年罗孚?注定要漂泊

二战后,英国为了提升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将罗孚、名爵、捷豹等知名汽车品牌并入利兰汽车集团,企图在汽车工业再造一个“不落帝国”。

然而,这种做法适得其反。利兰汽车集团的大部分品牌,包括当时罗孚旗下的MINI和land?罗孚等品牌已逐渐解体,易主。

经过集团合并,国有化,重新独立,罗孚已经从高贵的女王座驾沦落为平民品牌,所有人都消失了。

1994,第一——罗孚?在“8”诞生90周年之际,罗孚被出售给宝马集团,开始了在异乡的流浪之旅。

然而,罗孚与宝马的蜜月并不如意,宝马在连续亏损6年后失去了耐心。最后,在2000年,宝马集团将其分解为三部分:将罗孚归还给英国政府,将路虎出售给美国的福特,仅保留MINI品牌。到目前为止,MINI还在宝马集团旗下。

回归英国的罗孚与另一个百年品牌MG合并,成立MG-Rover汽车公司。然而此时大势已去,强强联手也未能挽回败局。2005年,MG-Rover破产,Rover品牌被转让给福特。生产线和MG品牌被南京汽车买下,成为国内汽车品牌收购国外汽车品牌的第一案。

2007年,南汽集团被SAIC全面收购,罗孚的生产线和名爵的著名品牌分别演变为SAIC荣威和SAIC名爵。几经波折,他是我的兄弟,终于在中国定居下来。

再说财大气粗的福特,2008年把捷豹和路虎转让给印度塔塔集团,红极一时的罗孚品牌几乎等同于一个包,当时在汽车圈引起了很大震动。至此,火星车终于散架了。

流浪是英国品牌的命运吗?

如前所述,罗孚品牌只是英国汽车衰落史的一个缩影,与罗孚同病相怜的不只是捷豹。

纵观英国知名品牌,阿斯顿·马丁已与福特、Prodrive易手;;宾利和劳斯莱斯分别被纳入大众和宝马;沃克斯豪尔现在是法国PSA的子公司;路特斯和当地出租车业务被中国吉利汽车集团收购。...

诚然,品牌之间的吞并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连锁反应。这些英国品牌是汽车行业名副其实的“雾都孤儿”。他们见证了大英帝国汽车工业的爆发和衰落,最后被卷进大西洋的洪流,奔向世界各地,融入历史的滚滚洪流。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