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鱼可口可乐专利
但是一个,稳如泰山,完全不受大形势影响,连续20年马来西亚首富。
他就是郭鹤年,身家高达65438美元+01.5亿。97岁时,他在商界仍有一席之地。
1950年,马来西亚第一家糖厂成立,他被誉为“亚洲糖王”。
1971年,他进入酒店行业,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酒店大王”的名字家喻户晓。
1984,在中国投入巨资,斥资5.3亿美元建立中国第一个国际贸易中心,而郭鹤年仅通过收取国际贸易租金一年就赚了50亿美元。
1993,涉及传媒影视行业,从英国人手中买下香港英文报纸《南华早报》,成为世界著名的“传媒大亨”。
……
作为大马首富,郭鹤年有太多的标签和光环。
每个标签都含金量十足,每个光环背后,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辛酸历史。
穷人家的孩子当家早,富人家的孩子事业起步早。
在中国改革开放前夕,许多难民和劳工为了讨饭,选择了“去南洋”。在这些普通的难民中,有来自福建福州的的父亲郭。
1909年,的父亲郭还是一个16岁的少年。为了谋生,他离开家乡,从中国福建来到马来西亚。
当时,的兄弟郭在大马已经小有成就,经营着一家名为东升的公司,一座两层小卖部,主要经营粮食、大豆、食糖等生意。
刚到大马的郭,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就听了兄弟们的安排,临时在东升公司帮忙做了一个货物搬运的文员。
当时是一战,马来西亚对香料的需求供不应求。郭瞄准了这个机会,通过米糖和大豆生意发了第一桶金。
1920年,小有成就的郭与同乡郑格如结婚,1923年生下,郭鹤年为老三,前面还有两个哥哥。
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郭鹤年的童年并不容易。在他的自传中,郭鹤年曾这样描述他的童年:“从我记事起,只有哭泣和心碎的感觉……”
郭和郑格如是典型的“严父严母”。郭处在一个动荡的时代,深知知识能给人带来的力量。所以当开始读书时,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还得完成郭布置的作业:
流利背诵五首古诗
完成十篇英语课文的听写
可以快速计算二元线性方程组。
……
而郑格如则充当了郭鹤年的“家庭教师”。
虽然身在马来西亚,郑格如却对中国传统文化了如指掌。
郑格如会给儿子们讲各种关于中国的传奇故事,从越王勾践,到鬼谷子、孙膑,而从小就被中国传统文化深深折服的郭鹤年,决心向古人学习,做一个隐士,低调做人。
虽然是商人,但郭没有让踏进这趟浑水,而是希望他多读书,于是把他送到莱佛士学院深造。
但入学半年后,日军入侵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当时,正值学年考试,郭鹤年在巨大的炸弹声中准备考试到凌晨两点。
考试结束后,学校宣布停课,解散所有学生回家。然而,由于日军的快速推进,郭鹤年被迫与家人失去联系。
在2015接受《对话》采访时,郭鹤年回忆起那段时期说,“在接下来的三年零10个月里,我们被迫生活在日军的铁蹄下,期间所有的马来西亚人和新加坡人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们生活如岁月,日军的残暴难以下笔。”
郭鹤年的家人也没能逃脱日军的魔掌。三宝郭钦端不幸身亡,堂弟郭鹤庆被日军逮捕,东升公司被迫倒闭。
家族事业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了郭的肩上。
郭没有让家人失望。战后初期,马来西亚消费品匮乏,当局实行商品管制。
掌管米粮的官员达图翁与郭私交甚好,就把米粮的采购交给了郭。
凭借这层关系,郭垄断了马来西亚的大米和面粉市场,打响了“东升公司”的著名品牌。
东升公司也成了郭鹤年和他的兄弟们日后建立庞大企业王国的桥头堡。
这时,郭意识到,如果他不迅速培养下一代,郭的财富可能不会持续很久,所以他开始让他的三个儿子进入商业领域。
1947年,郭给10万令吉创业,只身前往新加波,用这10万令吉作为投资资本,创办了利吾克公司。
这一年,他大胆地把从小跟父亲学的商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商业经验。
1948年,父亲郭去世,留下东升公司生意兴隆。
母亲郑格如害怕在“鹤”字子孙中上演“兄弟争财”的狗血一幕,于是郑格如建议郭家二代联合家族资产,共同成立公司。
一年后,和他的兄弟们成立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
由于是兄弟中唯一有丰富经商经验的人,25岁的被选为董事长,开始领导郭氏企业的商业巨轮。
做你无关的事。
在郭鹤年的经营下,郭氏兄弟有限公司越做越好,但没过几年,悲剧又重演了。
1952年,郭鹤年的二哥郭鹤林加入“马* * *游击队”,被英国殖民政府杀害。
后来,郭鹤年的家人受到当局的监视。无奈之下,郭鹤年不得不暂时逃到美国。
1957年,马来西亚宣布独立,属于郭鹤年的机会来了。
当时因为马来西亚刚刚独立,消费品市场一片萧条,尤其是糖厂。
郭鹤年也抓住了这个机会,与联邦土地开发局一起建立了第一家马来西亚糖厂。
为了方便糖厂提取材料,1968年,郭鹤年大量种植甘蔗,开设甘蔗种植园,储存大量原糖。
两年后,郭鹤年拿下了马来西亚糖业80%的股份,在东南亚建立了完整的“蔗糖销售网络”,收获颇丰,赚得盆满钵满,因此得名“马来西亚糖王”。
从65438年到0979年,郭鹤年凭借其独特的商业嗅觉,在糖价上涨前大量买入食糖,然后高价卖出,成为“亚洲糖王”,并由此成为享誉世界的商人。
由于郭鹤年的行动,当地的企业觉得制糖业有利可图,他们都开始炼糖,都想在制糖业中分一杯羹。
郭鹤年认为,用不了多久,他自己的糖厂的优势就会消失,他不能高枕无忧了。让郭的足迹遍布各个领域,站在他们面前,才是最安全的。
70年代初,亚洲局势总体稳定,经济快速发展。郭鹤年还注意到旅游业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领域。酒店是旅游业的发展工具之一,环太平洋地区最有潜力促进旅游业的增长。
于是在1971年,郭鹤年投资65438+6亿建立了当时新加坡最豪华的酒店——香格里拉酒店。
当时,香格里拉酒店曾是新加坡最赚钱的酒店之一。
郭鹤年趁热打铁,随后在马来西亚、中国、泰国等国家建立了香格里拉酒店,使其成为跨国豪华连锁酒店。
香格里拉酒店甚至已经成为中国和香港的地标。当时,为了在香港建立香格里拉酒店,郭鹤年以6543.8+630亿的价格买下了维多利亚港的一块土地。
酒店建成后,也给郭鹤年带来了很多好处。
如今,香格里拉大酒店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连锁酒店品牌,郭鹤年也因此被冠以“酒店之王”的称号。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郭鹤年利用在糖业积累的资本,将触角伸向了银行、房地产、媒体等领域。
眼光敏锐的注意到,香港是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交通和信息中心,对郭企业王国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此外,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政府擅长竞争,看谁能从财富创造者那里征收更多的税。
“两国都对我们的利润征收惩罚性税率。如果你赚了1元,基本上你只能留下0.5元。”
因此,1974年,有意将发展重心转移到中国香港,郭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也相继移居香港,成立嘉里集团。
虽然香格里拉酒店已经在香港成立,但郭鹤年认为这还远远不够。
有钱不是最重要的,掌握话语权才是最重要的。
上世纪90年代,再次收购香港英文报纸《南华早报》和香港《TVB》,进军传媒业,成为香港新的“传媒大亨”,借媒体舆论为郭氏企业造势。
涉足中国和香港后,郭鹤年也逐渐向内地发展。
从65438到0988,嘉里集团开始在中国大陆投资。我们在30个沿海和内陆城市投资了几十个项目,包括植物油、粮食加工、香格里拉酒店、房地产和可口可乐饮料。
嘉里集团最知名的品牌金龙鱼,使得公司收入持续增长。2019年,金龙鱼一家就让嘉里集团收入170743亿元,是茅台的2倍,海天叶巍的8倍。
凭借金龙鱼的食用油收入,郭鹤年在201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上排名104,财富值128亿美元。
做生意要打大算盘,不要打小算盘。
之前,网上流传着一个笑话:
“郭鹤年家下面,不仅有你每天上班的北京国贸,还有你每天吃的金龙鱼食用油,还有你出差会住的香格里拉酒店。”
能把郭的企业做到这种程度,可以简单地用多一个“富二代”的名字来解释。
郭鹤年曾说:“做生意要有勇气,但做生意要有勇气,而不是做人。”
1973年4月,郭鹤年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
中国华润公司找到他,告诉他现在国家很紧张,糖和钱都大量短缺。希望他能帮我低价从国际市场买30万吨糖,也买些期货在市场波动时套利。
虽然当时郭鹤年已经是世界顶级的“糖王”,但它没有那么多的商品卖给这个国家。
如果你在外面买,郭鹤年担心一旦消息公开,糖价会上涨20%到25%。毕竟30万吨不是个小数目。
但是郭鹤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他认为国家有困难,他是中国的一部分,所以他必须帮助。
“这件事我当然会帮你,但我们都得密切关注,迅速思考,迅速行动。”
为了安全起见,郭鹤年冻结了自己的业务,专门用一两个月的时间为国家解决这个问题。
后来,郭鹤年认为只有去巴西才能买到这样的多糖。
但作为“亚洲糖王”,他太显眼了,如果亲自去,肯定会引起猜测。
仅仅两三个星期后,在日内瓦有一个大规模的国际糖会议。
行事低调、很少在镜头前活跃的郭鹤年,当即决定派人去巴西买糖,他特意报名参加了这次会议。
“我想如果我和他们见面,他们不会认为我在买糖。”郭鹤年回忆道。
在日内瓦的郭鹤年,我在与国际同行推动一项变革的同时,我“不真诚”,同时,我迅速部署并跟进巴西的行动。“每天都很紧张,生活在恐惧中。”
一天,一位英国商人把郭鹤年拉到一边,神秘地对他说:“你知道吗?最近巴西很奇怪。每天都有两三个从未见过面的年轻亚洲人在糖区进进出出,好像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这让郭鹤年吃了一惊,但他带着惊讶和严肃的表情回答道:真的吗?如果你有任何其他的引用或新闻,一定要让我知道。"
转身,又是一身冷汗。
一战后,他不仅成功地为中国低价解决了30万吨糖,还通过期货市场为中国赚了500万美元。
1973年,中国外汇储备为-81亿美元。郭鹤年一举为中国争取了500万美元,超过了国家的外汇储备。这绝对是及时的帮助。
但是郭鹤年自己并没有从这么大的市场中赚到一分钱,相反,他损失了两个月的生意。
“如果我的公司加盟,肯定赚钱。”郭鹤年说,“但我做不到。因为这是对中国的不忠诚。这可能太宏大了,难以启齿。我的原则是,就算答应人家一笔普通的生意,也不要跑两匹马。”
为中国赚500万美元不仅是郭鹤年勇气的展示,也是郭鹤年原则的体现。
答应了一个人,就要全力以赴做好,为他们好,而不是想着能不能占便宜。
通过这一事件,尽管郭鹤年失去了两个月的生意,但郭鹤年获得了中国的信任,并悄悄地将注意力转向了中国大陆。
65438-0974,郭氏兄弟旗下嘉里集团在中国成立嘉里粮油中国有限公司,以著名食用油品牌“金龙鱼”成功打开中国市场。
1984年,嘉里集团斥资5亿美元建造了当时北京最高的国际贸易中心,但这一举动被郭鹤年认为是愚蠢的。
当时中国还处于复苏状态,投资环境并不完善。把钱投到中国市场就相当于往海里扔石头,付出很大努力,回报很少。
还有的商人把钱投到了海外,在海外赚了很多钱。有些商人甚至嘲笑郭鹤年,做了一笔看不见的生意,等着赔钱。
但是郭鹤年什么也没说,他默默地投身于中国大陆的事业。他没有急于求成,而是慢慢“等风来”。
郭鹤年说:“大算盘我会打,小算盘我不会打,打得也没那么好。”
郭鹤年的商业方式一直是想大事而不是想小事。
就这样,在郭鹤年的领导下,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慢慢建立起来。
郭鹤年也成了富豪榜的常客,一直稳居中国富豪前十名。
如果你要问,当时做生意的人那么多,为什么郭鹤年会成为大马首富?
也许是郭鹤年“生命船长”的母亲郑格如的影响。
郭鹤年办公室的桌子上有一块铁板。铁板上有一段话,曾经是他母亲郑格如生前写的。
“如果子孙能像我一样,为什么要多留些钱?如果他们不如我,再多的钱也是空的,也不会为自己谋取利益。希望公众和平。”
母亲郑格如对郭鹤年做生意的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还是的父亲郭的影响,他引入了商业伦理。
“因为父亲是商人,所以‘商业道德’、‘诚信’、‘守信用’之类的话经常被他提起,对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但最重要的是,郭鹤年几十年来在市场上忍辱负重的精神和他的人生底线,才真正决定了郭鹤年的一生。
在郭鹤年的自传中,郭鹤年说:“只要我们谦虚、诚实、不欺诈、不乘人之危,这个世界上就会有无穷无尽的生意。即使我有很多市场信息,我也从不胡来。我是一个坚信原则的商人,所以大家都喜欢我。如果利润算错了,我们会立即退回,绝不争辩。"
-结束-
作者:罗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