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滨海新区一起成长。

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到今年的两会,天津滨海新区被推到了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突出的位置。从天津发展的重点到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天津滨海新区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早在1993,天津就做出了东移的战略决策,开始规划建设滨海新区。天津开发区政策研究室主任王锴表示,这是一场“自费革命”。随着滨海新区的逐步发展和扩大,该地区的战略价值被重新发现。今年两会后,天津滨海新区反复升温。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仅在3月下旬,就有包括中法经济研讨会、亚洲文化产业与区域合作论坛、京津唐科技新干线论坛等会议在滨海新区召开。“特别是投资这么大,我很多年都不敢想。”王锴说,“这是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后的一个巨大变化。”交通运输的投资规划令人振奋。铁路方面,由铁道部、北京和天津共同投资的京津城际轨道交通,2008年开通后,从北京南站到天津东站仅需30分钟。北京和天津之间的铁路交通将变成四条线,其中两条用于客运,两条用于货运。此外,还要建设天津至秦皇岛的城际铁路、天津至保定的铁路和天津港向西的骨干铁路。公路方面,京津塘第二条高速公路已经开工。“十一五”期间,将规划京津塘第三条高速公路。滨海新区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即将铺开。目前已形成500亿元的融资方案,主要用于建设天津至滨海新区的交通大道和滨海新区内部基础设施。一些重大工业项目已获国家批准并投入建设。田健搬迁、丰田产能扩建、天津纺织园区等10项目正在建设中,化工、电子等重要产业的扩建也在酝酿中。根据天津滨海新区管委会提供的数据,今年滨海新区要重点推进10个在建大项目,同时确保10个大项目开工。预计总投资1809亿元,本年投资344亿元。天津港东港港区扩建、天津机场扩建、天津渤海银行成立、拟建百万吨乙烯项目...天津滨海新区正迎来新的建设热潮。天津滨海新区建设创新高地的支撑是什么?这是摆在建设者面前的一大任务。天津滨海新区的优势在于制造业。天津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皮钱胜表示,第一步是建设现代制造业和R&D转型基地。“有限的资源和激烈的竞争使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走自主创新的道路。”王伟认为。在天津滨海新区采访,能感受到一种创新活力。自2000年起,天津滨海新区所属开发区分别从每年可支配财政收入的4%和1%中设立“科技发展基金”和“科技风险基金”,为自主创新提供资金保障。目前“两项经费”总支出超过6543.8+0.3亿元。激励政策吸引了国家和天津的重点科研机构、工程中心和大学入驻。截至2005年底,滨海新区已建立了42个国家级和市级科研机构,44个博士后工作站和50多个大型企业R&D中心。工业企业每年申请专利250多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4%。继续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及装备制造、现代冶金、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形成高技术主导产业集群,建设国家重要产业基地。皮说,这是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方向。到2010,天津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0%以上。将有100个国家级和市级R&D机构和200个市级以上企业R&D中心。滨海新区将成为自主创新的高地。开辟科学发展之路在天津滨海新区TEDA污水处理厂和新水源公司,企业负责人请记者喝了一杯处理后达到饮用标准的再生水。仅凭视觉和味觉,我无法相信进入我口中的再生水曾经是又臭又黑的废水。“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决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皮·钱胜说。天津滨海新区首先要发展经济,壮大自己,但也要成为宜居的生态城市。这是更高的要求。虽然天津滨海新区非常需要外资,但招商引资的环保门槛绝对不会降低。他们提出“绿色招商”的口号,根据不同的区域功能区划和不同的行业,制定废气、废水、噪声、危险废物、水耗、能耗、物耗的准入指标,坚决控制项目的源头。在TEDA,污水处理厂、电镀废水处理中心、中水回用工程、垃圾焚烧发电厂等一系列环保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塘沽区彻底铲除碱渣山面积5850多亩,实现搬迁230万平方米,制作工程土654.38+0460万立方米,填埋废弃盐池5万平方米,初步建成了山地公园、学校、景观河和一批环境优美的居民小区。天津滨海新区正在打造石化、汽车、冶金、电力、海水淡化四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以上,新增用水量减少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通过节水、节能、节地、节材和循环利用,天津滨海新区不仅将成为一个强大的经济区,也将成为一个生态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