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唐俊读博”是怎么来的?你什么意思?
网络成语,名人或公众人物为了某种目的行骗或默许行骗,在事情暴露时无法坦诚,采取规避措施;指的是做不靠谱的,假的,忽悠大众的事情;事发后成为大家笑柄的人;或者社会精英群体缺乏诚信;和“龙打虎”是一样的。
来源是源于“唐骏学历门”事件的一句网络成语。
例如,汉芯打假人唐骏是一名博士生,他最终罪有应得。
事件背景
2010,知名科普专家方在其新浪微博上回复一位名为萨根的网友提问时,指出“唐骏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是假的”,并多次证明唐骏的论文、学历甚至《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书中的一些专利发明都涉嫌造假。不过,方承认自己并没有看过唐骏的书,只是因为“有人举报,我做了核实”。
方先是质疑唐骏是加州理工学院的计算机博士,声称自己不仅查了“加州理工学院计算机系校友名单上没有这个人”,而且“美国大学的博士论文数据库里也查不到这个人的论文”,随后他还证明“加州理工学院2001之前没有一个中国人有计算机博士,至今也没有一个姓唐的。”
一个叫“鲨羊娜拉”的网友问方,唐骏的英文名可能不是,所以数据库里查不到。方周子回答说“不可能搞错”。他接着证明,美国的名校和中国的不一样,不会允许“在职读博”。所以唐骏不可能一边办公司一边自称是博士生,也不会有加州理工的博士学位,更不会放弃以后在日本的博士后经历。当晚及随后几天,方的微博在网上被众多网友转发评论,最多的一条被转发了632次。
唐骏读博
2010-07-12 05:30:00“唐骏读博”是百度百科中的一个新词条,有三个定义:1。一个人或一个团体为了某种目的或默认而弄虚作假,被曝光后反复推诿;二是隐喻社会精英群体的诚信缺失;第三,同“龙拍虎”。例证:当时的汉芯打假人“唐骏读博”,最后都怪他自己。至此,唐骏学历造假事件进入了中国语言文化史。
这是一场闹剧,也是一场悲剧。《吵闹》在一群衣冠楚楚的人才看到自己被暴露学术名堂后,正疲于应付诸多丑态;“悲伤”在成功人士的坦诚中是这样呈现的,但社会的讨论还是在偏离主题,还是在讨论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那么多名人造假学历,为什么唐骏被查出来了?这里有偶然,也有必然。从陆续被曝光的唐骏的经历来看,就是他造假太多,几乎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比如他在大连理工大学演讲时说要拯救中国经济,比尔盖茨会留住他。人在江湖飘。这样的傻子怎么可能不被捅?只是为了发大财。再出来不就是欺负没眼光的人吗?
事实上,这种靠欺骗登顶的伎俩在最近30年并不少见。有想炸掉喜马拉雅山的牟,有用意念扑灭大兴安岭大火的,有能治百病的终极南医胡等等。但这些都是那个信息不对称时代的产物,一时的造假很难曝光。从纸时代到无纸时代最大的进步就是信息的自由和自由流通。这个时代,很多人的轨迹都会清晰的留在网络上。点点鼠标就能查一个人的人品和信用,撒谎变得不那么现实和容易了。
唐骏可能是30年后出生的。但我们仔细想想,为什么30年后,这样的“人才”依然有生存的土壤?是我们过于崇拜成功的哲学,还是对现代企业家的原罪认识不深,还是企业家的自律还没有成为常识?也许这些原因都是存在的,但我想强调的是,对于唐骏的学历造假,我们应该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你的成功可以复制,但不能粘贴。其他为自己创造了物质财富,又试图为他人创造精神财富的人也是如此。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一天天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