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毁掉了很多记录,她也成为了唯一一个留下名字,受到秦始皇宠爱的女人。
整个春节档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先是《唐谭3》展现了超强的爆发力,接着是《你好李焕英》,后劲十足,持续发力。现在已经超过了唐谭3,坐上了40亿票房的头把交椅。唯一的悬念是这部电影能走多远。
这里有神奇的火一样的热情,而另一边,却冷得像南极,寒风看不到太阳。我说的不是春节档的其他电影。
这样,谁能上春节档,谁就成功了。就算他真的不赚钱,至少演员赚了钱,赚了人气。然而,有些影视剧原本被寄予厚望,却突然神奇地遭到了各种完全不可想象的打击。
这部影视剧是《巴青传》,前期投入巨大,被寄予厚望。后来女主角接连出事,而且是那种完全回不来了,被全面封杀的事件,导致这部剧的播出基本无望。
赵烈钧看不懂娱乐圈的对错,但这部电影的女主角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非常值得一说。甚至可以说,巴青的经历与影视剧如出一辙,一生跌宕起伏。
巴青是个寡妇。当然,没有人一开始就是寡妇,但是她一出现就是寡妇,因为在古代社会,很少有独立的女性传记,又因为巴青的事业如此成功,司马迁把她收入了《货殖传》。篇幅不多,所以她没有从头开始,一出场就是寡妇。
如果仔细看历史,其实从古至今,所谓真正的富商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就是占有一定的资源。唯一不同的是,不同的时代可能拥有不同类型的资源,从金、银、铜、铁等矿藏到石油、电力和河流。只有占领资源,他们才能成为那个时代最富有的人。
然而巴青是幸运的,她婆家在那个时代经营矿产,叫朱砂矿。可想而知他们家有多有钱,祖祖辈辈都在巴蜀经营。巴蜀这个地方一直交通闭塞,容易形成稳定的财富积累。
司马迁笔下的春秋战国七大名商是:范蠡、子贡、、贻盾、郭总、武士洛、巴寡妇卿。其中巴青,一位女性上榜,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充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并不歧视商人,甚至对女性也没有任何限制。
中国对商人的全方位打压和歧视,始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中国不仅发展了商业,还在道德上歧视商人,相关的商业知识更是少得可怜。大多数领域都充斥着儒家的谬误。
然而,任何有商业头脑的人都会被说是无所事事。比如王安石变法的时候,他说发展商业可以增加政府收入,不用给老百姓一分钱。
那些学究根本不相信她,认为财富总量不变,朝廷的人少,说明当时的主流观点对商业的力量是无知的。
巴清时期,巴蜀开采朱砂矿,可以提炼水银。据专家考证,巴青在秦始皇墓中提供了大量的水银。
许多文学作品都描写过秦始皇陵。现在我们通过先进的技术在秦始皇墓中发现了大量的水银,这也在客观上印证了古人对秦始皇墓的看法。
巴青贡献了大量的水银,她的人生巅峰受到了秦始皇的热情接待,秦始皇以最高的礼仪接待了她,并为她定制了专门的铸造平台。
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在中国古代是非常难得的。秦始皇也极力称赞巴青的忠诚,因为她一直没有再婚。虽然先秦时期女性再嫁的现象很普遍,但对于那些能够忠贞不渝的人来说还是难能可贵的。
但大典之后,巴青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开始想着舒。是的,他被留在了咸阳。这里的风景和巴蜀太不一样了。
巴青出名不仅仅是因为她有钱,不仅仅是因为她是寡妇,还因为她能守护自己的财产。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巴青有自己的私人武装。不然司马迁说的那么清楚,守护她自己的财产,守护什么,不能靠仁义道德,必须是拳头说话的军队。
但作为想做未来主人的秦始皇,他不允许任何人拥有私人武装,更不允许地方豪强一直做大,所以巴清本质上是死要面子,被迫迁都咸阳。
但这并不等同于世界统一后的大规模迁徙。这是非常光荣的。秦始皇需要这样的支持。至于其他的,只要你不反抗,巴清很清楚这一点。所以贡献了无数水银之后,拯救他的家庭是极其容易的。死在咸阳有什么重要性?
作为一个女商人,巴青在后世成名,实属不易。这个难度在秦始皇时代是个奇迹,因为秦始皇是个伟大的皇帝,我们甚至不知道她后宫里一个清纯女子的名字。
中国不仅没有第一个皇后的名字,甚至连所有嫔妃的名字都没有。巴青是唯一一个名字明确,与秦始皇有密切交集的女子。
但据考证,巴青嫁给秦始皇时已经很老了。她不可能和秦始皇有暧昧关系或者爱情,但是两者之间肯定有交集。而且从秦始皇的性格来看,他连神仙都不重视,却对巴青以礼相待。有太多我们不知道的故事,只能说“这个女人不简单”。
后来关于巴青的传说很多,但都不充分,对她的评价也有高有低。在保守时代,她的评价比较低,在开放时代,她的评价比较高。
宋代学者刘攽在《女贞花》诗中说:“符拔能专利丹分,始皇帝称之为女怀卿。此花为琴台一种,红玉擅燃枝。”女贞和女贞花的名字来源于她,这是人们对她不懈努力的一种纪念。
从她当时所拥有的财富和影响力来看,巴青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富有的女人是没有问题的。这样一个传奇的女人,值得被更多的人知道。不知道经历了这么大的挫折,还有人敢再拍一部关于巴青的影视剧吗?
(作者:赵烈著名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