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音乐有助于睡眠?

1.人为什么会有睡眠障碍?

答: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的异常和睡眠时行为的异常,也是睡眠与觉醒之间正常节律交替紊乱的表现。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往往与人的生理心理问题或疾病有关。

2.人的正常睡眠时间是多少?

答:正常人每24小时有一次觉醒和睡眠的节律交替。睡眠可分为正常睡眠期(非活动睡眠NREM)和异质睡眠期(活动睡眠快速眼动)。

健康人在正常睡眠期开始睡眠,70 ~ 100分钟后转入异质睡眠期,20 ~ 30分钟后转入正常睡眠期。如此反复约4 ~ 6次。睡眠时间通常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新生儿需要睡眠18 ~ 20小时,儿童12 ~ 14小时,成人7 ~ 9小时,老年人一般只需要5 ~ 7小时。

3.音乐真的能帮助睡眠吗?

答:合格的催眠音乐确实能帮助睡眠。想想小时候妈妈的摇篮曲!

4.音乐帮助睡眠的原理是什么?

答:简单来说,与助眠音乐中的模拟脑电波信号有关;脑电波信号大致可以分为α、β、δ、θ四种:

β波:14 Hz以上,β波为优势脑电波时,人清醒时大部分脑电波状态;

α波:8-14hz(1秒的振动次数)。当α为主导脑电波时,人的意识是清醒的,但身体是放松的,这为意识和潜意识提供了桥梁。

阿尔法波分为三种类型:

慢α波8-9 Hz,睡前头脑发呆。意识逐渐模糊。

中间的阿尔法波是9-12 Hz,灵感、直觉或想法在其中发挥力量,身心放松,注意力集中。

快速阿尔法波12-14 Hz高度戒备,无暇顾及。

θ波:4-8赫兹。当θ波为主导脑电波时,人的意识被打断,身体深度放松。这是一种高级的精神状态,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

δ波:0.4-4 Hz。δ波为优势脑电波时,处于深度睡眠无意识状态。

助眠音乐富含脑电波信号,辅助、补充、诱导人入睡;

5.为什么传统助眠音乐效果不理想?

答:目前音乐助眠主要依靠扬声器(或其他发声器官或装置)播放含有脑电波信号的助眠音乐,睡眠障碍患者通过耳朵(气导)接收。

人耳接收声波的频率范围是20 ~ 20kHz。

通过空气传导到达人脑的20HZ以下的脑电波(θ波和δ波),转换效率低,听觉容易受到外界噪音的干扰,进一步影响音乐的助眠效果。所以,不尽如人意也不足为奇。

6.有没有更高效的帮助睡眠的方法?

答:可以,推荐使用深圳市德之源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利产品:“德美赖襄年枕”的“助眠版”。本产品采用“体感音乐节奏脑电波”的高科技。

新年枕采用能量转换技术,集成现代音乐处理、检测、还原技术,结合音乐助眠原理,将传统的基于“听”的音乐助眠升级为基于“振动”的体感音乐脑电波助眠;含有助眠脑波信号(α,β,δ,θ)的助眠音乐通过检测电路检测低频助眠脑波信号,再通过放大电路,由音乐振动器将音乐脑波信号转换成同频率的振动脑波信号,通过体感方式传达到人体,从而达到高效助眠的目的。

7.德美莱新年枕助眠版相比市面上的音乐助眠产品有哪些优势?

答:有绝对优势,主要表现在:更科学,更权威,更高效,噪音更低,抗干扰性更强。

岁枕采用中国台湾省相关权威机构临床认证的助眠音乐,科学权威;

更高效主要表现在:

效率更高:专利体感振动骨传导模式,大大改善了传统“气导”的低效率;

噪音更低:振动体感音乐助眠,有效避免音乐扰民问题;

更抗干扰:振动体感助眠音乐,提高体感和骨传导,直灌人体,避免外界干扰,减少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效率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