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模式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中小企业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许多问题需要及时解决...中小企业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许多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其中,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中小企业顺利发展的一大难题,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最棘手的“瓶颈”。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反措施

张广德(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中小企业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中小企业如何适应发展趋势也应受到关注。本文从企业发展的障碍分析入手,从企业特点、商业模式、战略发展等角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模式,经营策略

0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公认的经济强国。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成为经济强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10两会期间,温总理在报告中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我们必须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中国经济能够持续高速增长,中小企业的作用不可小觑。今天,中国有4000多万家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出口总额、纳税和就业分别占全国的58.5%、68.3%、50.2%和75%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GDP的60%左右。因此,在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过程中,中小企业的作用不容忽视,尽快转变中小企业的经济增长模式迫在眉睫。

1的障碍分析

要改变中小企业的经济增长模式,障碍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1素质低,技术创新能力差。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很快,但发展主要表现为技术水平低、外延扩张,导致社会信任度低、经济效益差、企业抗风险能力低。

1.2很多中小企业总是因为小而自卑。他们的成长模式不是要强,而是要大,结果往往不是小而全,就是大而弱。盲目模仿大企业的发展模式,忽视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

1.3表面上看,问题主要集中在人才、技术缺乏、规模小等方面,但发达国家和地区也有大量特色鲜明的中小企业,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小而强。因此,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不善于利用、开发和整合资源,盲目跟进,企业缺乏从战略高度的长远规划和发展思路。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管理者的观念落后。

2种改进方法

2.1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历史短,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充分利用发达国家成熟的经验和技术,通过学习和引进,帮助我们尽快发展,降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成本。差距越大,快速发展的空间就越大。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经过长期的锤炼已经相对成熟。这些企业是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典范,学习成本低。

2.2借助虚拟商业模式发展。中小企业自身的小规模、小而全的经营策略会把企业引入歧途。中小企业要对自己所涉足的产业领域进行分析,通过市场细分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立足点。在这里,企业发展的定位非常重要。发展的重点应该放在建立或加强自身优势上。在产业链中,增加高附加值环节的功能,借助外力整合其他低附加值环节,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使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中高附加值的关键环节。经过长期的培育,企业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3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策略。比如在企业发展初期,可以采用集中化战略。把你有限的资金、技术、人才等力量集中到你容易发挥优势的领域。通过引进、改进和创新,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市场上反应迅速的优势,在新产品开发中选择适时的进入机会,规避风险,抢占市场;也可以使用市场填充策略。按照“人无我有,人无我有”的原则,发挥企业优势,避免竞争。

企业发展中期,要强化战略意识,做好长远规划,确定企业的市场定位,积累资源,培养企业的制造能力,脚踏实地,灵活发展自己。比如,日本佳能公司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其清晰的战略意图,从一开始就下定决心要“打败施乐”。因此,在企业经营初期,首先要获得施乐公司的专利技术许可,依靠别人的技术生产产品,获得市场经验,加强研发能力;d动力,进入施乐没有涉足的日本和欧洲市场,最终成为行业龙头企业。

总之,中小企业规模小并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一个完整的市场配置中,中小企业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巨大的生存发展空间。阻碍中小企业发展模式转变的症结往往在于企业的管理者没有从系统的角度思考问题,没有把握适应自身发展的市场定位,没有从战略的高度看待市场变化和规划企业发展,缺乏创新。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管理者的观念更新。中小企业只有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增强学习能力来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才能找到一条具有自身企业特色的发展道路。

参考资料:

梁达。中小企业的地位、困境与出路[J]。财经,2008,(1)。

[2]刘淑华。论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J].商业研究,2000,(10)。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及影响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1.中小企业自己积累的少。由于我国中小企业采用低折旧计算方法,只计算生产经营中的有形折旧,忽略了科技进步和生产率提高带来的无形损失,所以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进行设备更新,但为了正常的生产经营,会出现自有资金少,负债过多的情况。中小企业积累少,很难有助于融资。

2.中小企业外部融资渠道狭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银行贷款,而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贷款主要用于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更新,银行很少为中小企业提供长期信贷。

3.中小企业证券融资比例较小。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没有对中小企业做出安排,主要是对国有企业。大多数中小企业自身难以达到上市标准,因此缺乏直接融资渠道。

4.其他融资渠道都是杯水车薪。一些非正规金融活动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员工内部集资,企业领导向亲友借贷,各种民间借贷行为。然而,由于地区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和民间信用体系等原因,这些非正规融资活动虽然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进行融资,但却无法在中小企业中广泛实施。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影响

1.中小企业发展缓慢,延缓了整体经济增长。目前,各国的经济发展表明,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促进技术进步和发展国际贸易方面发挥着非常积极和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融资困难、资金匮乏、周转不灵,中小企业效率低下、发展缓慢,无法为整体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应有的动力和支持,延缓了经济发展的步伐。

2.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催生了非正规金融市场。由于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以通过正规合法的渠道筹集资金,一些中小企业被迫将目光投向非正规的地下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提高收益,这些非正规金融机构设定了很高的贷款利率。这不仅降低了中小企业的投资效益,而且由于非正规金融机构的高利率增加了成本,不利于国家宏观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制定。

3.中小企业融资难,降低了资金利用率。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资金是一种稀缺资源。但这种资源的使用效率较低,大部分停留在流通领域,极不合理。结果,中小企业无法进行技术改造和顺利管理,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一)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外部原因

1.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并不理想。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四大商业银行占主导地位,其他中小金融机构很少,大部分被排斥在外。中小金融机构在地域选择、机构设置、业务范围等诸多方面受到极大限制。同时,中小银行资金来源有限,资本金较少,风险较大。这些因素导致中小金融机构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2.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制约着中小企业的融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机制困扰着中小企业融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商业银行风险意识更强,放贷更谨慎,而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和淘汰率高。中小企业贷款具有计划性差、频率高、贷款额度小、贷款管理成本高等特点,导致银行不愿意与中小企业打交道;第二,银行工作人员素质低阻碍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很多银行员工把对中小企业的判断局限在财务报表上。然而,中小企业缺乏健全的金融体系,导致许多银行员工高估了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目前银行实行贷款人负责制,导致银行员工更加谨慎,阻碍了中小企业的顺利融资。第三,大部分银行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不够全面,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

3.担保和抵押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目前,我国还没有健全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一些效益好、有担保资质的大企业或其他机构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担保,担保市场缺乏制度约束和激励机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困难。

4.利率和费用的规定影响到中小企业的融资。金融机构在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过程中收取利息和相关费用是正常的。然而,在中国,央行现行的利率和费用规定严重阻碍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我国目前采用的利率体系是固定的,即使有小幅波动,也只是在央行设定的基准利率上下的小范围内波动。

5.中小企业融资工具及其市场落后。在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合适的工具少。融资租赁、票据市场、应收账款融资等融资工具使用落后。而且由于政府对债券市场的严格监管,中小企业进入债券市场并不容易,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空间变小,限制了其融资活动。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内在原因

1.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低,技术落后,故障率高。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是工人、农民、小商贩,缺乏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由于这些领导素质低,缺乏管理经验,企业往往处于混乱状态,员工技术水平低下,企业使用的机器设备一般都是大企业淘汰的老旧设备。这种企业情况必然导致经营不善,营业额低,效益差,使得中小企业认为投资风险大,不愿意为其提供资金。

2.中小企业融资信用差,违约率高。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资金极度短缺,无法从事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甚至难以盈利,融资信用低下。由于这类企业业绩不佳,很少有金融机构愿意提供贷款,而中小企业自有资金不足,企业制度不完善,信誉参差不齐。在向这种状态下的中小企业贷款时,企业往往会出现无力偿还和严重逃废债务的情况,从而使银行债务变成不良资产,严重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使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失去信心。

3.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缺乏专业的财务人员和制度保障,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成本核算和预算决策。而且,大多数中小企业出于偷税、避税的目的,要么不愿意披露自己的债务,要么不愿意表现出良好的经营业绩,导致自己有意不向外界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中小企业财务报表不真实,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给银行的信贷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而且银行无法科学判断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也无法确定是否应该给予其必要的信贷支持。

4.一些中小企业的融资动机不健康。一些中小企业为了吸引资金,试图“圈钱”“骗钱”,一开始会为中小企业争取资金,但最终会被投资人识破。这种行为极大地损害了中小企业的形象,导致这些企业无法继续经营下去。这种恶意融资造成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降低了企业的信誉,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投资者对中小企业的排斥,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

5.中小企业缺乏专业的融资人才。在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中,企业对资本的认识水平很低。在融资过程中,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与银行或投资人打交道,也不知道资本运作的操作规则,更不会向投资人介绍自己的投资价值和优势。这种缺乏专业融资人员的盲目融资,导致中小企业失去了很多融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