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万成的工作成果:

1.“岩石破裂过程的失稳理论及其工程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2004;(编号2004-J-251-2-06-R02)

2.“老虎台煤矿冲击地压下特厚煤层煤巷锚杆支护试验研究”获2004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六(No.2004J-2-41-06)。

3.“岩爆及其采动岩体失稳过程研究”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颁发的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2002年排名第四;(编号2002-042-1-4)

4.“采动诱发岩石破裂过程失稳及其岩爆机理研究”获中国大学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三,2001;(编号2001-041)

5.“岩石破裂过程中的失稳及其数值试验方法”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四,2002;(编号2002Z-2-05-04)

6.“岩石破裂过程的数值实验——岩石力学的改革与实践”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三,2004年;(编号2001-041)

7.专利:“全长多点楔形膨胀管缝锚”,2004年,专利号:ZL02109591.4,排名第六;

8.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9.2006年,第六届辽宁青年科技奖;

10.2006年辽宁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11.2007年,沈阳市领军人才;

12.2008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届青年科技奖(金奖);

13.2009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计划”;

14.2009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二届青年教师奖(二等奖)及申请项目;

15.205438+00入选辽宁省第七届先进科技工作者;

16.“动荷载作用下岩石介质破坏机理研究”,获第三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2010;

17.2011年荣获沈阳市“五四奖章”;

18.205438+02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动力扰动诱发岩石介质破坏机理研究”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2012;

20.2013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21.2013获澳大利亚长江研究学者奋进奖学金;

22.2015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混凝土的损伤与断裂-数值试验,2003,科学出版社(唐春安,朱万成)。

2.地下采矿岩石力学,2011,科学出版社(佘士刚,朱万成,,卢英发,董,于庆雷1 .朱文超,魏春海,李绍林,魏军,张.煤层破坏性爆破强化瓦斯抽放的数值模拟。2013,国际岩石力学与采矿科学杂志。(SCIE,Q1,EI)。

2.朱维忠,白,杨,李,牛小兵,试验中岩石破坏的数值模拟. 2011,冲击工程学报.(SCIE,Q1,EI)。

3.朱文春,魏春海,刘军,曲海燕,戴爱思沃斯.变温条件下煤与瓦斯相互作用模型. 2011,国际煤炭地质杂志.(SCIE,Q660)

4.朱文超,李,朱振海,朱立林,唐春安。动力扰动诱发地下洞室岩爆的数值模拟。2010,隧道与地下空间技术。(SCIE,Q2,EI)

5.岩石非均质性对动态应变强度影响的数值模拟。2008,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SCIE,Q2,EI)

6.模拟流体力学条件下圆形开口周围的开挖损伤区。2008年,国际岩石力学和采矿科学杂志。(SCIE,Q1,EI)

7.煤中瓦斯流动与变形的耦合过程分析。2007年,国际岩石力学和采矿科学杂志。(SCIE,Q1,EI)

8.朱伟昌、刘军、Elsworth、d、Polak、a、平地机、a、盛、J.C、刘、J.X .碎片化挑战中的示踪剂运移:X射线CT表征和基于数字图像(DIB)的模拟. 2007 .(SCIE,Q2,EI)。

9.朱文超,刘军,杨廷宏,盛建春,Elsworth,d .用基于数字图像的技术研究局部岩石非均质性对破裂岩石流体力学的影响。2006年,国际岩石力学和采矿科学杂志。(SCIE,Q1,EI)

10.朱维昌,唐春安。巴西圆盘岩石在静动载下破坏的数值模拟。2006年,国际岩石力学和采矿科学杂志。(SCIE,Q1,EI) 1.2010,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多物理场耦合下的岩石损伤过程分析系统[简称Dar comp]v 1.0”,注册号:2065438。

2.2010,国家发明专利,工程岩体三维空间结构建模及关键块体识别方法。专利号:CN200910220460.4。东北大学,排名第三;

3.2004年,国家发明专利:“全长多点楔形膨胀管缝锚”,专利号:ZL02109591.4+0.4,东北大学,排名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