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400是什么材质的?
耐磨钢是具有较强耐磨性的钢铁材料的总称,耐磨钢是当今使用最多的耐磨材料之一。
磨损是工件失效的主要形式之一,造成能源和原材料的大量消耗。据不完全统计,1/3到1/2的能量是由摩擦和磨损消耗的。据前联邦德国技术部门估计,前联邦德国每年因磨损造成的损失达6543.8+000亿马克。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和美国能源发展署(ERDA)提出的一项减少摩擦磨损的发展计划,每年可节约6543.8+06亿美元,相当于654.38+065.438+0%的能源消耗。据美国出版物统计,美国几大产品每年因磨损造成的损失为:飞机6543.8+034亿美元,船舶64亿美元,汽车400亿美元,刀具28亿美元。中国缺乏关于摩擦和磨损造成的损失的全面统计数据。根据中国机械部1974至1975年的调查报告,每年汽车零部件用钢23万吨,其中2/3用于维修,大部分是磨损造成的。据我国电力、建材、冶金、煤矿、农机等五个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每年备件用钢的消耗量在654.38+0.5万吨以上。以煤矿使用的刮板输送机为例,每年因中部槽磨损造成的损失为654.38+0 ~ 2亿元。如果再考虑到其他机械设备的磨损带来的经济损失和钢材消耗,那就太惊人了。因此,提高耐磨钢的质量,开发新型高性能耐磨钢,对钢的磨损机理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以减少磨损带来的损失,对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部分编辑材料磨损
“材料磨损”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来说,磨损是物体的工作表面材料在相对运动中不断被破坏或损失的现象。磨损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磨损机理可分为磨粒磨损、粘着磨损、腐蚀磨损、冲蚀磨损、接触疲劳磨损、冲击磨损和微动磨损。在工业领域,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占工件磨损失效的最大比例,而冲蚀、腐蚀、疲劳、微动等磨损失效模式由于经常发生在一些重要部件的运行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工作条件下,几种磨损形式往往同时或先后出现,磨损失效的相互作用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形式。确定工件磨损失效的类型是合理选择或开发耐磨钢的基础。另外,零部件的磨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问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工作条件(载荷、速度、运动方式)、润滑条件、环境因素(湿度、温度、周围介质等)。)、材料因素(成分、显微组织、力学性能)、零件表面质量和理化特性。每个因素的变化都可能改变磨损量,甚至改变磨损机理。可见,材料因素只是影响工件磨损的因素之一。提高钢件的耐磨性,需要从特定条件下的摩擦磨损系统整体入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编辑这部分耐磨钢
耐磨钢作为特种钢的简史始于十九世纪下半叶。1883年,英国人哈德菲尔德首先获得高锰钢专利,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高锰钢是一种高碳高锰的耐磨钢。这种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古老钢材具有很强的加工硬化能力,良好的韧性和塑性,近几十年来,中低合金耐磨钢的开发和应用发展迅速。由于这些钢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韧性,生产工艺简单,综合经济合理,适用于多种工况,受到用户的欢迎。为适应矿山运输机械和工程机械发展的需要,开发的高硬度耐磨钢板在20世纪70-80年代在国际上形成了系列化和标准化。这种钢是在低合金高强度可焊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般采用轧后直接淬火回火的方式强化,或者采用控轧控冷的方式强化,这样可以节约能源,合金元素含量低,价格低,但硬度、耐磨性高,工艺性能可以接受。由于这些优点,这种耐磨钢板很受用户欢迎。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的一些钢铁公司生产这种耐磨钢。
分类
耐磨钢的种类很多,一般可分为高锰钢、中低合金耐磨钢、铬钼硅锰钢、抗气蚀钢、耐腐蚀钢和特种耐磨钢。一些常见的合金钢,如不锈钢、轴承钢、合金工具钢、合金结构钢等,在一定条件下也用作耐磨钢。由于其来源方便,性能优良,在耐磨钢的使用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化学成分
中低合金耐磨钢通常含有硅、锰、铬、钼、钒、钨、镍、钛、硼、铜、稀土等化学元素。美国许多大中型球磨机的衬板是由铬钼硅锰或铬钼钢制成的,其化学成分见表1。美国的磨球大多采用中高碳铬钼钢,其化学成分、热处理和硬度见表2。耐磨钢,如铬钼钒、铬钼钒镍或铬钼钒钨合金,可用于在较高温度(如200-500℃)下的磨料磨损条件下工作的工件,或表面因摩擦热而承受较高温度的工件。淬火后,这些钢在中高温回火时会产生二次硬化效应。
耐磨钢广泛应用于矿山机械、煤炭开采和运输、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建材、电机、铁路运输等部门。比如球磨机的钢球和衬板、挖掘机的斗齿和铲斗、砂浆墙、各种破碎机的齿板和锤头、拖拉机和坦克的履带板、风扇磨的打击板、铁路辙叉、煤矿刮板输送机的中间槽板、槽边和圆环链、推土机的铲和齿、大型电动轮汽车的衬板、石油和露天铁矿穿孔的牙轮钻头等。以上列举的主要限于耐磨钢受磨料磨损的应用,各种机器只要有工件的相对运动就会产生各种类型的磨损,会有提高工件材料耐磨性或使用耐磨钢的要求,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矿石和水泥磨中使用的研磨介质(球、棒和衬里)是高消耗的钢磨损部件。在美国,大部分磨球是用碳钢和合金钢锻造或铸造的,这两种材料占磨球总消耗量的97%。在加拿大,钢球占消耗磨球的81%。据80年代末的统计,我国每年消耗磨球约800 ~ 1万吨,全国每年消耗磨机衬板近20万吨,其中大部分是钢材。我国煤矿使用的刮板输送机中部槽每年消耗钢板6 ~ 8万t。
生产工艺
耐磨钢都是电炉或转炉冶炼,产品多为铸件。近年来,锻造和轧制等热加工材料越来越多。一般机械用耐磨钢件的生产方法与其他工件差别不大,但在热处理工艺或表面处理工艺上有要求,以满足保证耐磨性的需求。对于冶金纯度显著影响耐磨性的钢件,应采取精炼措施,并对有害杂质和气体提出限定要求。基体外部第二相的数量、形状和分布往往对钢件的耐磨性有很大影响。这时就要考虑钢的化学成分设计、冶炼、热加工、热处理(包括形变热处理)等等,以便从冶金因素上努力提高耐磨性。
表面强化技术
磨损是发生在工件表面的一个过程,因此对工件表面进行强化是非常重要的。钢的表面强化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比如,渗碳技术至少可以追溯到两年前的中国汉代,碳氮共渗技术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国史书中就已有记载。近几十年来,各种表面强化技术和设备发展迅速。采取必要的表面强化和表面改性措施,不仅可以节约大量原材料,还可以赋予工件表层以整体材料难以获得的各种特殊结构和性能,从而达到最佳的耐磨性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当今,表面强化技术已成为可见钢(包括耐磨材料)研究和应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技术发展
近年来,钢铁材料表面强化(润湿)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表面强化技术,提高钢件在各种磨损条件下的耐磨性,可以用更便宜的基体材料代替昂贵的合金钢。目前,渗碳、碳氮共渗、渗氮等工艺仍是机械零件强化的主要措施。通过采用* * *渗碳、复合渗碳、渗硼、金属化、喷焊、堆焊、气相沉积、电刷镀、离子注入等工艺,不同零件在各种工况下的耐磨性得到明显提高。此外,铸造渗透和复合铸造等铸造工艺也用于制造耐磨钢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