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方案

为贯彻党的工作精神,福建省开展了“多规合一”工作。在开始工作之前,我们必须准备工作计划,以及如何正确地写工作计划。请参考《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工作方案!

?漳州市“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实施方案1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福建省委、省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工作部署,根据《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闽政办[20 * *]66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省委、省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和我市“田园城市、生态城市”的目标定位,立足有效统筹城乡空间资源配置,优化城乡空间功能布局, 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多规合一”。 实现规划内容、信息平台、协调机制和行政审批管理的协调和有机衔接,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强化空间管控能力,保障规划有效实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和模式,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真正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

二、工作目标

1.划定控制边界,界定开发保护空间。通过“多规合一”,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的控制边界,划定一定时期内合理的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

2.消除规划差异,优化城乡空间布局。通过地图对比、规划整合、技术处理,消除规划差异,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形成“山、水、城”的理想空间格局。

3.盘活现有土地,高效配置土地资源。梳理已批未供土地,明确建设用地控制线数量和布局,制定加快土地供应的相关措施;按照规划管控要求,对生态控制线内的农用地转用和国有建设预留用地进行出让,安排其他建设项目,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4.改善民生配置,保障建设项目落地。通过“多规合一”,保障建设项目特别是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项目,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配置,保障民生发展需求。

5.优化审批流程,提高政府行政效率。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多规合一”成果为基础,建立“多规合一”信息协同平台,变部门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缩短了审批时限,优化了审批流程。

6.完善基础设施,保障信息平台运行。结合数字漳州建设,完善信息技术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多规合一”信息平台运行的软硬件环境。

三、重点内容

1.试点范围和持续时间。漳州市“多规合一”试点范围以政府批复的《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30)》为依据,分为规划区(都市区)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规划区包括芗城区、龙文区、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海市所有行政区域、南靖城镇、花山镇、长泰武安镇、顾农农场。中心城区包括芗城区、龙文区、圆山新城和台商投资区,总面积约686平方公里(试点范围见附图)。结合“十三五”规划,20**年启动试点工作,其中台商投资区作为先行区,率先启动“多规合一”,开展整体城市设计工作。2017 12、中心城市完成试点和成果对接工作,形成统一平台和系统。2018,“多规合一”成果在中心城区正式实施。

2.主要对象和任务。以政府批复的《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30)》为基础,整合形成了《漳州富裕美丽漳州战略规划》。经征求各部门意见并报市政府批准后,作为漳州市“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基础文本。

规划区层面:一是在规划区内全面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协调指导各镇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的编制,形成规划布局图,其中龙海市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开展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并将规划成果纳入厦门港南岸新城。二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指导,推进产业布局、城乡规划布局、重点功能区布局和土地利用规划布局相协调。三是加强区域内道路交通设施、市政公共设施和综合防灾设施的互联共享。四是突出生态敏感资源(水源涵养保护区、湿地保护区、自然与人文保护区、海洋生态保护区等)的协调保护。)在该地区。

中心城市层面:一是编制“蓝图”,即“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信息管理总体规划,按照“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的目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协调农业、林业、水利、住建、交通等部门的规划,梳理各类规划的差异和矛盾。二是建立“一个平台”,即多个部门统一的空间规划信息管理协同平台,统一各部门的空间坐标系、数据标准和系统接口标准,通过政务网络对接建立业务协同平台,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审批的实时联动,为政府决策和部门管理提供即时、全面的信息和依据。三是优化“一张表”,即形成统一的建设项目申报审批表,作为“一张蓝图”和“一个平台”的应用拓展。审批制度改革启动后,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精简审批材料、压缩审批时限,实现建设项目申报审批方式的新转变。四是建立“一套机制”,即改革建立一套保障“多规合一”实施和运用的体制机制,包括政策支持和规范引导的运行机制、项目生成机制,为加快“一表”审批创造条件。

第四,时间表

20**年6月至2017年底,完成“多规合一”的规划、信息平台建设和配套机制改革;2018年,中心城区“多规合一”成果正式实施应用,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具体日程安排如下:

(1)准备阶段(6月至9月,20**)。9月底前,确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部署会;确定规划单位,签订委托合同,市直相关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准备基础资料。

(2)规划准备阶段(从20**年10到20**年12)。65438年6月至20**年2月,规划、发改、国土、环保等相关部门根据工作要求完善部门规划管理成果;10-6月,65438,20**,完成“一张蓝图”规划初步成果,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将成果上报工作领导小组;20**年7月,开始建设信息平台;20**年2月前,65438+,完成“一张蓝图”规划正式成果和信息平台建设基础工作。

(三)配套完善阶段(2017)。2017,65438年10月至4月,调试检验信息平台,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向工作领导小组汇报。2017年5月,正式成立“一个平台”;2065438+2007年6-9月,市规划局会同市行政服务中心牵头对现有建设项目申报审批表格进行优化,形成“表格”,一次性完成整改通知书,包括申报材料、图纸、时限、流程等。2017年6月5438+00日至2月17日,对现有项目申报审批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了一套保障“多规合一”应用的协调、监督、运行、更新机制。

(4)应用推广阶段(2018)。2018年,中心城区“多规合一”成果正式应用,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升级,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和模式。

动词 (verb的缩写)职责分工

市“多规合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协调,各部门按照本预案确定的职责分工落实责任。

1.市规划局:率先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开展城乡规划修编工作;组织编制“多规合一”规划;负责“多规合一”规划成果的动态维护;配合市国土资源局进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转换,会同市国土资源局审核划定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控制线和城市增长边界控制线,负责“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

2.市发改委:牵头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强与相关规划的衔接;率先建立“多规合一”的项目库和管理体系;牵头制定涉及行业和项目的政策措施;负责审查产业发展、建设项目等相关内容。在“多规合一”的规划成果中;会同市国土资源局划定工业区块控制线。

3.市国土资源局:负责修订土地利用规划;负责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转换;负责提供“多规合一”规划所需的基础地理数据;会同市规划局对差异图斑进行调整;明确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和划定方案,会同市规划局审核划定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控制线和城市增长边界控制线。

4.市环保局:负责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修订,加强与其他规划的协调,分析自然生态敏感性和生态资源承载力,审核生态控制线划定,制定生态控制线控制细则,参与工业区块控制线划定方案的审核,提供“多规合一”相关基础信息。

5.市财政局:负责统筹规划、信息平台建设、年度维护完善等相关工作经费。

6.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改革办:负责行政审批流程的优化调整和相关审批部门的业务协调。负责“多规合一”项目申报、申报材料整合及审批表的改革制定;负责优化建设项目审批制度。

7.市农业局(农办):负责修订农业发展规划,提供农田改造保护、基本农田及相关生态空间的规划材料,会同环保局审核划定生态控制线。

8.市林业局:负责修订林业用地规划;负责提供关于森林、湿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河流流域森林生态系统的信息;负责城市规划区外古树名木的统计;负责划定各类林地的保护范围。

9.市水利局:负责外江水系蓝线和水利设施的规划,会同市规划局提出蓝线控制要求和水利设施用地需求。

10.市住建局:参与城市道路、市政管线等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方案审查,参与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控制线、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生态控制线、内河水系蓝线、工业区块控制线划定审查,提供“多规合一”相关基础资料。

11.市交通局:负责编制交通规划,会同市铁路办、厦门港漳州分公司提出公交、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用地需求,审核铁路、公路等交通走廊控制线划定方案,提供“多规合一”相关基础资料。

12.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编制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提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多规合一”相关材料和海洋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成果。

13.国网漳州供电公司:负责供电设施规划,提出供电线路走向、防护距离要求、供电设施布局和用地需求。

14.数字漳州建设办公室:结合数字漳州建设项目,负责完善信息技术队伍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多规合一”信息平台运行的软硬件环境。

不及物动词实施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多规合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多规合一”工作的统一组织、领导和决策部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隶属于市规划局,负责“多规合一”工作的具体实施。

(2)实现信息共享。各部门对各类规划成果的现有数据进行清理和合法化,根据需要调整或修订部门规划,落实“多规合一”的管控要求。调用信息平台的管理数据和检测功能控制管道,将部门的规划数据和审批数据通过各自的工作库提供给信息平台,实现部门信息的联动。

(3)完善配套制度。依托信息平台,完善建设项目申报审批制度,建立“一张表”申报审批模式,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将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控制线纳入管理机制,建立部门业务联动制度、监测考核制度、动态更新维护制度,优化建设项目审批制度。

(四)落实资金保障。“多规合一”规划、信息平台建设等相关工作经费需要约18万元,纳入市政府财政年度预算,分三年支付。建设信息技术团队,保证信息平台的运维经费。

广西出台“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方案二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正式印发《广西省级空间规划“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主要措施、任务分工和时间要求。

广西“多规合一”试点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建设国家省级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示范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多规合一”在全国的推广先行先试。自治区政府要求,20**年6月底前,研究提出广西开展全国“多规合一”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对策措施,汇总试点方案、专题研究、“一区三县”空间规划试点总体方案、空间规划基础信息技术法规和平台等系列成果,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为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自治区主席陈武任组长。

根据试点工作职责分工,广西壮族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主要负责研究制定空间规划基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为试点市县划定各类空间和边界提供技术支撑。同时负责“信息系统统一技术支撑”、“城镇、农田、生态、林业三类空间及红线划定”等重大课题研究。

广西是全国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的四个试点省份之一。3月初,国家发改委、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签署了《关于推进广西省级空间规划“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合作协议》。目前,试点工作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指导和帮助下进展顺利,预计6月底前将如期提交相关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