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医药的从民族药中开发新药

族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生活习俗,长期实践形成了对某些疾病独特的治疗经验。如高寒地区专长于治疗风湿病,鄂伦春族对冻伤有独特治疗方法,草原游牧民族则善于治跌打损伤和脑震荡等。民族药的开发涉及的民族和地区十分广泛,产品剂型多种多样。20世纪70年代以来,云南已从民族药中开发出20种新药,其中著名的“傣肌松”是从傣药“亚乎奴”开发出的一种肌肉松弛剂;“神衰果素片”是从景颇族常“木札”中分离出的豆腐果甙开发出的;从苗族药灯盏细辛开发出“灯盏细辛注射液”;用哈尼族药青叶胆制成了治疗肝炎的“青叶胆片”;用哈尼族药“莫阿宰呢”生产的“昆明山海棠片”,可用于治疗类风湿和红斑狼疮;从纳西族药“埃酥蒙”(岩白菜)开发出“岩白菜素片”等。

藏药中的“唐冲那博”(唐古特山莨菪)为青藏高原特产,提取的山莨菪碱和樟柳碱,具有改善微循环的功能,可用于治疗各种中毒休克、眩晕等症;用藏药花锚提取物制成了“急肝宁”和“乙肝宁”;用藏茵陈(普兰獐牙菜)等生产出了成药“蒂达丸”、“藏茵陈糖衣片”、“藏茵陈胶囊”;以唐古特瑞香和麝香为原料,生产出“青海麝香膏”、“祖师麻注射液”等。用维药雪莲生产出“风湿灵”胶囊和注射液、“贝梨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