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530企业与人才

近三年来,选择在江苏无锡创业的高层次海归人数呈几何级数增长:30人、68人、422人,今年上半年达到812人。无锡为什么如此受海归青睐?原来,吸引他们的是三年前无锡出台的一个“530”计划。这是什么计划?为什么这么吸引人?为此,记者对这一计划进行了深入调查。

“尚德”的启示

当时代的车轮进入新世纪的第六个年头,无锡不得不面对自身发展的瓶颈。此时的无锡,虽然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招商引资,人均GDP已经达到9300美元。但是强大的制造能力并没有带来明显的财富效应,大部分企业获得的利润微薄,只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与此同时,土地、资源、生态的“红灯”越来越刺眼。

无锡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要突破发展瓶颈,必须依靠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变投资驱动为创新驱动。创新的重点在哪里?加大科技投入,引进科技项目,推动技术改造,这些看起来都是可行的方法,但似乎并不努力。

石于2000年从海外归国,拥有超过65,438+00项太阳能电池技术发明专利。在无锡市政府的精心支持下,他从零开始创办了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不仅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也为无锡开创了高科技产业,奠定了中国在全球光伏行业的领先地位。这不是重点吗?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果断决定,以人才战略为突破口,吸引领军海归来无锡创业,培育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无锡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转变。

经过反复设计,2006年4月,无锡正式出台了《关于引进海外归国领军企业家的实施意见》,简称“530计划”,即在5年内引进不少于30名海外归国领军企业家,重点是环保、新能源、生物三大主导产业,以及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行业的领军企业家。

三个角色提供服务

引进海归在无锡不是原创,扶持金额也不是最高的。为什么无锡的“530”计划受到海归欢迎?

无锡新区党工委书记周倩认为,“关键在于服务。我们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创业之初做保姆,发展过程中做导师,成功后做保安’,努力让这些海归留下来,展示出来,出成果。”为此,无锡把“530计划”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各级党政干部政绩考核。专门成立了“530”创业人才服务中心,成立了“530计划”项目推进中心,在市、区建设了一批“530”大楼,为“530”企业提供场地、资金、人才、市场和服务。

对于科技创业来说,资金至关重要。无锡市科技局局长吴说,无锡不仅及时兑现了“530”计划规定的全部扶持资金,而且近三年为“530”企业提供了2亿多元的启动资金,为A类重点项目提供了约7000万元的市级创业资金。与此同时,无锡还启动了“后530计划”,多方面与金融机构协调。近日,12“530”企业与喜洲农商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等5家银行签订授信协议,金额3400万元。

对于科技初创企业来说,没有R&D的设备将是“无米之炊”,但面对其高昂的投资门槛却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为此,无锡市政府整合全市科技资源,建立7个“530”企业科技服务平台,为“530”企业研发提供技术支持,降低创业成本,缩短产业化周期。比如无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是机电产品科技服务平台;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无锡市药品检验所为生物医药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中电集团第五十八研究所是集成电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无锡和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告诉记者,近两年来,和邦生物利用江苏省血防研究所的仪器设备进行研发。他们根本买不起这里的设备。仅生物疫苗和动物实验室的总投入就超过3000万元,而和邦生物一年只需要支付20万元的平台租金。

企业管理是技术型人才的软肋,所以无锡专门安排了几十个本地成功的创业者与“530”人才结对,做他们的创业导师。无锡嘉力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是无锡健特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连龙一手创办的,他表示,在产品的市场定位和营销方面,张先生提供的帮助对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无锡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局局长戴喜生告诉记者,无锡还聘请了包括中星微电子创始人邓中翰博士在内的全国18专家,成立了“530”专家咨询委员会,为“530”工程提供高水平的咨询和指导。

无锡希泰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总经理郑舒道出了海归的真实感受:“虽然我们有技术,有成绩,但真正创业并不容易。土地、资本、工厂、人员...您从哪里来?在无锡,不仅我们要担心这些问题,在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化、市场运作中遇到困难时,各级政府也会适时给予帮助。”

创新驱动效应初显

海归创业的成功,推动了无锡经济发展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效果初步显现。

汉和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多年前。研制的无人直升机可广泛应用于航拍、遥感、气象等领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目前已经小批量生产,将以合适的价格投放市场。预期利润非常丰厚。

首批“530”企业、邦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近日成功研发出一种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新药,糖尿病患者注射一针后疗效可持续一周以上。这种新药符合国家一类新药申报要求,一旦通过三期临床试验,市场规模将非常可观。

如今,落户无锡的276家“530”企业,都是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软件开发、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他们的大部分技术都达到了国际前沿水平。其中,数十家企业已完成产业化,高科技产品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预计今年年底15“530”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将超过10。这些企业的聚集也吸引了IBM首个商用“云计算中心”落户无锡滨湖科技创业园,为高科技企业提供高效数据处理的最新技术和资源整合服务。

“530”企业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促进了无锡当地企业的转型升级。无锡威克集团总经理余原是“530”企业无锡福道微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冯祥光的创业导师。经过两年多的合作,导师变成了投资人。近日,威克集团向放射性公司的一个项目投资200万元,双方合作开发新产品。当地一位企业家说,“本地人才和引进人才的结合,既能扶持初创阶段的‘530’企业,又能为资金实力雄厚但苦于没有好项目的传统企业提供转型升级的机会,形成双赢。”

更可喜的是,“530”计划在无锡产生了人才聚集效应。从2006年开始,申请“530”计划的海归创业团队逐年飙升,总人数超过1200人。已落户的276家“530”企业吸引了近5000名海内外R&D人才。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认为,“530”计划的这种人才聚集效应,在无锡催生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文化氛围,这比产值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