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税来了!企业该如何应对?

环境保护税法草案于2016年8月29日首次提交审议。

2016年8月29日,环境保护税法草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建议在中国开征环境保护税。这是税收法定原则实施以来,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第一部税法草案。

草案明确,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税污染物是空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环保费改税后,征收部门由环保部门改为税务部门。

草案以现行排污费标准作为环境保护税的下限,规定大气污染物税额为1.2元每污染当量;水污染物为1.4元;根据固体废物的不同种类,税额从每吨5元到1000元不等;如果噪音超过标准分贝,350元里每月11200元的税。

草案授权省级政府在《环境保护税税目税额表》规定的税额标准基础上,提高应税污染物的适用税额,报同级人大常委会决定,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备案。

草案还明确了五个免税项目,即免除农业生产排放的应税污染物。机动车、船舶、飞机等移动污染源排放的应税污染物免税,是因为现行税制在加强环境保护方面起到了调节作用。依法设立的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向环境排放的应税污染物,免征税收。纳税人对达到国家或地方综合利用标准的固体废物免征税收。国务院批准免税的其他情形。

纳税人排放的应税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浓度低于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50%的,减半征收环境保护税。

新的环保税法会对企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曾表示,设立环境保护税的核心目的不是增加税收,而是建立一种机制,鼓励企业少排污,多排多缴税,少排少缴税。

根据《意见稿》,环境保护税重点监控(排污)纳税人是指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冶金、建材、采矿、化工、石化、医药、轻工(酿酒、造纸、发酵、制糖、植物油加工)、纺织、制革等重点污染行业和排污行业重点监控企业的纳税人。这意味着,一旦开征环保税,上述行业将受到更显著的影响。这将有利于抑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当前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

从征税对象看,大气污染物将占四大污染物的“大头”。按照草案征收标准,约90%来自大气污染物,约10%来自水污染物。根据行业预测,大气污染物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电力及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缴纳的环境税占大气污染物环境税收总额的88%。水污染物中,化工、造纸、医药、纺织、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发酵酿造、制革等8个行业缴纳的环境保护税将占8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段炳德认为,未来环境保护税的实施将使两类企业受益。第一类是一直比较注重节能环保的企业,比如一些央企,排放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竞争中,这类企业会因为环保措施的显著效果而承担更少的税收,进一步增强竞争力。第二类受益企业是从事节能环保的企业,如污水治理、废气处理、固体废物处理等企业,环保税实施后将获得更多商机。第二类企业包括一些从事环保的第三方企业,以及一些企业集团的环保部门和业务板块。第三方环境监测和环境审计将发挥重要作用,第三方企业因其专注的业务、专利技术和人才储备,将在工业园区和传统行业的节能环保升级中获得更多机会。

有机构认为,环保税的开征将对整个行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有助于上游产业优胜劣汰,加速僵尸企业退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另一方面,随着全社会环保投入积极性的提升,企业减排意愿增强,环保投入加快,相关环保企业将受益良多。

现阶段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企业要想很好地开展某一领域的工作,就必须有相应的机构,机构有相应的职责,根据相应的职责开展相应的工作。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通过活动实现某一目标的个体组成的团体称为机构。

企业环保组织

一般企业环保机构的构成

第一,完善环保机构的职责

1,在企业分管领导的负责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规定,负责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检测。

2、负责组织编制环境保护中长期规划和年度总结报告。

3.监督检查本厂“三废”处理的实施情况,提出环境保护的意见和要求。

4.组织企业内部环境监测,掌握原始记录,建立环保设施运行台帐,做好环保资料的归档和统计工作,并按时向上级环保部门报告。

5.对员工进行环保法律法规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对环保岗位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二,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成立时,要拟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符合实际情况的人、事、物、钱、奖惩等。

1.执行

如果我们有一个系统,我们必须执行它。如果我们不执行,这个制度就是一纸空文。写得再漂亮,写得再好,也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能使用和执行的才是好的制度。

得到透明公开的实施结果。

2.系统修订和改进

一个制度不可能一次面面俱到,制度执行中也可能出现不合理、不适应的情况。如果出现类似情况,一定要及时修改,否则就会有章可循,管理混乱,工作恶性循环。制度的修改包括:1、反馈信息2、合理的修改建议3、修改制度4、征求意见5、开会讨论可行性6、完善反馈7、审核终稿。

三。目标和激励措施

目标是个人或组织想要的结果。能实现的目标是计划,不能实现的目标是梦想。

目标的确定应该正好是:1,生产污水零排放;2.环保设施开工率100%;3、全年无工厂噪声扰民事件;4.“三废”处理合格率为100%;

5.本地区环境污染事故为零等...

有效的激励是实现目标的动力保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都有,但物质激励的动力空间大于精神激励。

激励模式:风险抵押激励模式(物质激励类)

动机原则

1,目标组合

2、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3.指导

只有转化为自觉的意志,才能达到激励的效果。

4.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所谓正激励,就是对实现目标的行为进行奖励。所谓负动机,就是违背目标或达不到目标进行惩罚。无论是正面激励还是负面激励,都不应该只影响当事人,还应该间接影响周围的其他人。

第四,严格控制指标

控制是企业相应工作环境中的环境标准、数据、限值或工业参数。比如:二氧化硫硫酸盐860mg/m?、中和度、水环境指数等。控制指标服务于工作环境,对工作环境的治理和控制具有指导意义,指导治理改善企业的工作环境。

改善一个区域的作业环境,首先要控制关键控制点,根据控制标准是否达标,以数据或隐患为依据,提出相应的合理治理或控制措施,通过治理最终达标,消除隐患。

动词 (verb的缩写)确保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这里的环保设施是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环境有影响的物质进行处理以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所需的设备和装置,以及环境监测设备,如企业洗涤系统、袋式除尘器、旋风除尘器等一系列设施。

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设施同时投入使用,环保设施的运行时间应长于主体设施的运行时间,以确保主体设施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污染因素得到有效处理和控制,并记录与主体设施同步运行的情况,作为事故分析的依据。

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设施同时投入使用,环保设施的运行时间应长于主体设施的运行时间,以确保主体设施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污染因素得到有效处理和控制,并记录与主体设施同步运行的情况,作为事故分析的依据。

六、环境保护工作与正常生产工作的关系

环保工作的开展是为生产管理服务的,但同时生产又往往是冲突的。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生产,生产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可控范围内进行。但要尽可能保证环保工作正常有效地持续下去,环保不至于因为一点小疏忽而影响正常的生产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面对环境污染的恶化和更加严格的环境法律,企业只有做好自身的环保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有效地处置产生的污染物,才能在未来长期生存和发展。企业的环保工作不仅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也是对大自然和人类未来的一种善意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