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页岩开发利用技术进展
(中国尤氏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55)
作者简介:雷光伦,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邮箱:leiglun@163.com .
摘要:常规的油气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对石油的需求。在众多非常规油气资源中,油页岩以其巨大的储量和开发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页岩油的生产是页岩油的主要用途之一。通过对油页岩开发利用技术的研究,指出了生产油页岩的两条途径,并沿着这两条途径介绍了油页岩开采技术、地面干馏法和就地开采技术。介绍了油页岩的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方法。通过实验模拟,研究了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和加热速度等因素对页岩油干馏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热温度约为500℃;加热时间达到1h;加热速度对出油率影响不大。比较了抚顺发生炉、Kievit炉、Petelaud Essex炉、Glot炉和Tasek炉等地面干馏设备的产量、运转率和出油率,分析了各种干馏设备的特点和适用性。阐述了壳牌ICP技术、埃克森美孚ElectrofracTM技术、IEP燃料电池技术、PetroProbe空气加热技术和雷神RF/CF技术等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的原理和技术特点,指出多种技术的相互渗透、综合、集成和应用是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实现规模化、低成本、高效率开采是油页岩规模化、低成本、高效率开采的重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油页岩;页岩油;采矿技术;地面干馏;原地采矿
油页岩生产的技术进展
雷广林、、姚传金、孙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青岛266555)
摘要:常规油气产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在众多非常规资源中,油页岩因其巨大的储量和开发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页岩油生产是油页岩的主要用途之一。在研究油页岩开采和利用的基础上,提出了页岩油生产的两种途径,并介绍了油页岩开采、干馏和原地开采技术。叙述了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方法。通过实验模拟研究了页岩油回收的影响因素,包括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和加热速率。结果表明,最佳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分别为500℃和65438±0h,而加热速率对其影响不大。比较了油页岩干馏设备的处理能力、活性率和页岩油回收率,包括抚顺干馏炉、Kiviter干馏炉、Petrosix干馏炉、Galoter和ATP干馏炉。介绍了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的机理和特点,包括ICP、ElectrofracTM、IEP燃料电池技术、PetroProbe的空气加热和雷神公司的RF/CF技术。基于高新技术的渗透、组合和应用,油页岩原位开采的发展趋势是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
关键词:油页岩;页岩油;开采和使用;露天开采原地开采
介绍
早在1830年,人类就已经开始开发利用油页岩。1890之后,由于石油行业的快速发展,油页岩行业迅速萎缩。我国对油页岩的利用始于1928。20世纪50-60年代,页岩油是中国合成液体燃料的三大支柱之一。1960之后,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的发现和开采,使我国油页岩产业进入停滞阶段。
进入21世纪后,国际油价持续上涨。2008年7月,国际油价达到149美元/桶的历史高点。另一方面,国内石油供应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根据国内油气资源和生产能力,未来供需缺口将越来越大,石油进口将继续增加,对外依存度提高带来的风险也将越来越重。在众多保证液体燃料供应的方法中,页岩油是更现实的石油替代能源。据国土资源部统计,我国油页岩预测资源量为7200亿吨,折合成页岩油476亿吨[1]。因此,大规模勘探开发油页岩对缓解国内油气供需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油页岩的开采技术主要有:露天开采、地下开采、原地开采等方法。其中,页岩油的制作方式主要有两种:(1)开采油页岩矿石到地面,然后在地面干馏;(2)油页岩通过地下加热技术在地下干馏,生产出页岩油[1,2]。本文从这两个方面介绍了油页岩开采技术的现状,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1油页岩开采技术
1.1露天开采技术
露天开采是指剥离覆盖在矿体上的土石方,将矿体自上而下分成若干台阶,直接露天开采的方法。露天开采首先必须考虑的条件是油页岩埋深,一般不超过500m·m,此外还要考虑剥采比,即覆盖页岩时剥离的岩土量与可开采的页岩量之比,是露天开采经济性的重要因素。如果油页岩薄,其上覆盖的岩土厚,即剥采比大,即使油页岩埋深浅,油页岩开采成本也会高。
露天开采的主要工序有:岩石穿孔、爆破、岩土和油页岩的开采和装载、岩土和油页岩的运输。用钻机爆破坚硬岩石和中硬油页岩,以便于挖掘。如果没有坚硬的地层,可能就不用打孔爆破了。岩石、土壤和油页岩可以用单斗挖掘机、轮斗挖掘机、斗式挖掘机和其他采矿和剥离设备收集和安装。目前,油页岩是在露天开采的。对于覆盖层薄、油页岩层厚、剥采比小的矿区,我国不同条件下每吨油页岩开采成本约为40 ~ 80元。
图1长壁采煤法示意图
1.2地下开采技术
油页岩地下开采是指通过竖井进入地下工作面,将油页岩运输到地面。井下工作面是油页岩开采的工作场所,在这里进行油页岩的开采、运输、支护、采空区处理等过程。主要包括壁式采矿法和房柱式采矿法[1]。
1.2.1壁式采煤法
壁式采煤法分为短壁工作面和长壁工作面。短壁工作面长度一般在50m以下,多用于小型矿井。长壁工作面较长,一般超过100m .图为长壁采煤法示意图。回风平巷和运输平巷分别沿走向布置在工作面上方和下方,在工作面和采区之间形成通风、运输和人行通道。
1.2.2房柱式采煤法
房柱式采煤法是指从采区巷道中每隔一定距离挖出房间,开采油页岩,留下油页岩矿柱支撑顶板。柱子呈圆形、长方形或条状,排列规则。通常房宽6 ~ 12m,柱宽3 ~ 6m。当顶板稳定性稍差、矿石价值较低或开采后采空区作为地下建筑时,采用条形连续矿柱。矿柱一般不回收,占总矿量的15% ~ 40%。由于房柱式采煤法不够安全,其应用越来越少。
2油页岩干馏工艺
2.1影响油页岩干馏的因素
目前页岩油的生产主要是通过干馏页岩油来实现的。油页岩干馏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约450 ~ 550℃的温度,使其热解生成页岩油、页岩半焦和热解气体的方法。影响页岩油产率的主要因素是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和加热速度。本文利用金戈干馏试验装置,以抚顺典型油页岩为例,对干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
2.1.1加热温度的影响
将粒度为1 ~ 2mm的抚顺油页岩以5℃/min的升温速度加热至不同温度,恒温加热5h,然后在此恒温下测定页岩油产率。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恒定加热温度的升高,分解得到的页岩油产率不断增加。然而,当温度升至500℃时,温度进一步升高,页岩油产率的增加并不显著。该表表明,当温度达到500℃,恒温5小时,热解反应基本完成,生产页岩油所需温度不高,500℃左右。温度过高会导致矿物质中所含的结晶水分解,从而消耗大量能量。因此,为了获得页岩油,抚顺油页岩干馏的最终加热温度为500℃。
2.1.2加热时间的影响
以2℃/min的升温速率加热粒度为1 ~ 2mm的抚顺油页岩。不同温度下加热时间与页岩油产率的关系如图3所示;
图2加热温度对页岩油产率的影响
图3加热时间对页岩油产率的影响
从图3可以看出,在加热温度为375℃之前,页岩油释放量总是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在450℃时,加热超过65438±0h,页岩油不会释放出来。这说明有机物的热解反应已经完成。因此,加热温度越高,油页岩中有机质的分解速度越快,达到最大页岩油产率所需的时间越短。如果热解温度在500℃以上,有机物的热分解反应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但加热时间对页岩油产率没有明显影响。因此,最终加热温度是影响热分解反应的主要因素。
图4加热速度对页岩油产率的影响
2.1.3加热速度的影响
将粒度为65438±0~2mm的抚顺油页岩以不同的升温速率加热至500℃,保温65438±0h。不同升温速率与页岩油产率的关系曲线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看出,当升温速度从2℃/min提高到20℃/min时,页岩油产率略有提高,但幅度很小。因此,在设计干馏设备时,可以采用强化干馏的方法来提高加热速度,使油页岩快速达到规定的最终温度。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干馏时间,提高效率。
2.2地面干馏设备
油页岩的地面干馏主要通过干馏炉来实现。干馏炉的技术指标主要包括出油率、年开工率和适应性。目前世界上比较成熟的炉型主要有抚顺发生炉、Kievit炉、Petelaud Essex炉、Glot炉和Tasek炉[3 ~ 6]。干馏设备参数对比见表1。
表1油页岩干馏设备对比
中国的抚顺式生产商产能较小,与实验室铝干馏炉相比,产油量较低,加工块状页岩的工艺也不太先进。但它是一种成熟的炉型,可以处理贫矿,操作弹性好,运行经验长,投资少,建设快,适合小工厂。富顺式炉虽然容量小,但20炉合为一炉,一炉油页岩日产量可达2000 ~ 4000吨。
爱沙尼亚的Kievit炉容量很大,页岩的出油率和铝甑相比并不算太高。属于成熟炉型,正在投资中,适合中型厂。
巴西Petelaud Sikes炉容量大,处理块状页岩,与铝干馏炉相比出油率高,产高热值煤气,是一种成熟的炉型,投资高,适用于大中型工厂。
爱沙尼亚的Glot炉容量很大,可以处理颗粒页岩。与铝干馏炉相比,出油率高,产生的煤气热值高。然而,它具有复杂的结构和高的维护成本。是基本成熟的炉型。据悉,可用于年运行7200h·h的大中型工厂。
澳大利亚的Tasek炉容量大,可以处理颗粒页岩,出油率高,气体热值高。页岩油加氢后质量好,投资高,但还不够成熟。2004年停堆前,开工率只有50%,大中型工厂可以考虑采用这项技术。
3原地采矿技术
原地开采技术是指通过地下加热使油页岩在地下干馏,然后将产生的页岩油气输出到地面的技术。根据油页岩层加热方式的不同,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可分为传导加热、对流加热和辐射加热三种类型。目前先进的原地采矿技术见表2 [7 ~ 9]。
表2原地采矿技术表
3.1外壳ICP技术
壳牌ICP(原位转化工艺)技术是唯一经过实地测试的原位开采技术。其主要原理是:通过电加热器将热量传递到地下油页岩层进行加热裂解,使油页岩中的干酪根转化为优质油气,然后通过生产井将油气提取到地面(图5)。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首先修建冻结壁,防止地层水流入矿区,防止油气产品流失。其次,在加热井中安装电加热器,对油页岩层进行加热。最后提取干馏油气,监测水文、地质、温度、压力、水质等参数。
图5 ICP技术示意图
ICP技术特点:(1)ICP技术加热均匀,加热温度低,可开发深层低含油油页岩;(2)冻结壁可以保护地下水资源;(3)加热过程复杂,障碍多,回收率低,成本高。
从1997开始,壳牌在科罗拉多州的桃花心木进行了多次实验。2004-2005年,某试验区结果显示升温速率为2℃/d,2004年5月开始产油,2004年6月达到最大值,之后递减,2005年6月产油结束。* * *总产油量250t,占Al Zan的68%。
3.2埃克森-美孚电压裂技术
Exxon-Mobil ElectrofracTM技术首先利用平行水平井水力压裂页岩,并用导电介质填充油页岩煤层中的裂缝,形成加热单元。导热介质通过传导将热量传递给页岩,使页岩中的干酪根热解,产生的油气通过油井收集到地面(图6)。
图6电压裂技术示意图
电压裂技术特点:(1)采用压裂技术提高页岩渗透率,开采致密油页岩资源;(2)副产碳酸钠,提高了经济效益;(3)采用平面热源线性导热公式,有效提高热效率;(4)没有地下水保护,容易造成水污染。
3.3 IEP燃料电池技术
利用高温燃料电池堆的反应热直接加热油页岩层,使其中的有机物热解生成烃类气体,然后引入采油井,用泵抽到地面。除了作为燃料引入燃料电池堆的一部分气体之外,大部分剩余的碳氢化合物气体被冷凝以获得油和天然气。此外,在启动过程单元中预热油页岩期间,需要将天然气引入燃料电池作为启动燃料。工艺正常运行后,能源自给。
IEP燃料电池技术特点:(1)传导加热温度分布均匀。热量通过固体间的热传导传递,大大提高了热量分布的均匀性和利用效率;(2)流体压裂造缝,提高油页岩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3)能源自给自足。该工艺不仅能源自给,还能向外界提供电能。每生产1桶石油,发电量为174 kW·h;(4)运营成本低。运营成本约30美元/桶。如果算上电力和天然气的副产品,成本可以降到65438美元+04/桶;(5)环境保护。因为这个过程不是通过燃烧反应发电,而是通过电反应发电,所以几乎不会产生氮氧化合物、SO2等有害物质(图7)。
图7 IEP燃料电池技术示意图
3.4 PetroProbe空气加热技术
工艺流程如下:首先将压缩空气和干馏气通入燃烧器燃烧,加热到一定温度,消耗部分氧气;然后,将压缩空气和干馏气引入油页岩地层,加热油页岩,生成烃类气体;最后,产生的烃类气体被带到地面。产出的烃类气体经冷凝后得到轻油产品(图8)。
PetroProbe的空气加热技术特点:(1)注入的高温压缩空气可以使地层中的油页岩破裂,增加油页岩的孔隙度,使生成的烃类气体容易从油页岩地层中导出;(2)该过程有四种产物:氢气、甲烷、轻油和水。产生的轻烃气一部分送入燃烧器燃烧,加热送入地层的空气,能量自给。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被泵回油页岩层,污染小,可用于开发深层油页岩矿石(可达900米深)。(3)开采后,油页岩仍能保持94% ~ 99%的原始结构完整性,从而避免地面塌陷。
3.5雷神公司的RF/CF技术
雷神公司的RF/CF(射频/临界流体)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加热和超临界流体作为载体的专利转化技术(图9)。其工艺流程为:首先将射频发射器置于地下油页岩层中加热,然后向页岩层中通入超临界CO2,将热解产生的烃类气体携带至采油井,用泵抽到地面冷凝回收。冷凝的CO2返回地层进行循环利用。
图8空气加热技术示意图
图9 RF/CF技术示意图
RF/CF的技术特点:(1)高采油率。每消耗1单位能量,产生4 ~ 5单位能量,比ICP技术的3.5单位更经济。(2)传热快,加热周期短,只需几个月;(3)用于油页岩开采时,产出的油含硫量低,可通过调节装置生产不同的产品;(4)可用于开采油页岩、油砂、重油等资源。对环境友好,无残留物质渗入地下水层;(5)选择性加热可以使指定的加热目标区域快速达到目标温度。
4结论
(1)目前制备页岩油的主要途径有开采-地面干馏工艺和原地开采技术。前者技术相对成熟,后者仍处于实验验证阶段。
(2)实验研究表明,油页岩干馏的适宜温度为500℃左右,干馏时间为65438±0h。加热速度对页岩油收率影响不大。在工业生产中,可以采用强化干馏的方法来提高加热速度,使油页岩快速达到规定的最终温度,提高效率。
(3)目前地面干馏装置存在处理量小、运转率低、出油率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
(4)以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益为目标,各种技术的相互渗透、综合、集成和应用是原地采矿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参考
梁音,钱加林。油页岩-石油的补充能源[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8。
陈辰,孙有红。油页岩开采模式[J].探矿工程,2010,37 (10): 26 ~ 29。
钱加林,王建球,李淑媛。世界油页岩开发利用趋势[J].中外能源,2008,13(1):11 ~ 15。
韩晓辉,陆桂平,孙,等.国外油页岩干馏技术研发进展[J].中外能源,2011,16 (4): 69 ~ 74。
[5]Bumharm A K,Mcconaghy J R .各种油页岩工艺可接受性的比较[R].第26届油页岩研讨会,科罗拉多矿业学院,2006 .
刘志勋,高建,赵振东,等.国内油页岩干馏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7,(1): 45 ~ 49。
房朝河,郑,刘德勋,等.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J].中国地质科学,2002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09,(2): 78 ~ 80 .
刘德勋,,郑,,等.世界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进展[J].天然气工业. 2009,29 (5): 128 ~ 132。
[9]詹姆斯·本格、彼得·克劳福德、哈里·约翰逊..油页岩是美国应对石油峰值挑战的答案吗?石油与天然气学报,2004,8: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