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诉讼时效多长?
专利权被侵犯后,选择诉讼可能是维护自身权益最合适的方式之一。那么,专利侵权诉讼的时效是多久?专利法规定的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两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专利权人在专利权授予日前已经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自专利权授予之日起计算。专利法第六十二条规定,专利侵权的诉讼时效为两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这与民法第137条的规定是一致的。但是,专利侵权诉讼时效的起算点有两种特殊情况:(1)起诉专利侵权两年以上往往是连续的,有时甚至是间歇的。如果专利权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被侵权之日起两年内未主张权利,且侵权行为在两年后仍在继续,此时不能保护专利权人,显然是不公平的。专利权人的请求权可以分为物权请求权和债权请求权,前者是指停止侵害,而从时效制度的目的来看,这种请求权本身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29]后者指的是对损失的赔偿。当然适用诉讼时效,但专利权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之日起两年内向前计算的侵权损失赔偿额仍在诉讼时效内。因此,最高人民法院第二条规定,权利超过二年的,人民法院将判令被告在起诉之日前二年内停止侵害并支付预计数额的侵权损害赔偿,但这一判决应满足两个前提:(1)起诉时侵害仍在继续;(2)起诉时专利权仍然有效。最高人民法院《规定二》的意义在于,明确了针对侵权行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返还原物、恢复原状等)的物权请求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二)授权前使用发明技术的费用发明专利的一个特殊之处在于授权前的临时保护,由于发明专利是预先公布并经过实质审查的,发明专利申请自申请日起18个月内就会公布,然后其他单位或个人就可以完全实施公开的发明技术。该行为在授权前不视为侵权。根据专利法第13条规定,上述单位或者个人应当缴纳适当费用,是对发明申请的临时保护措施。根据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专利权人可以在授权前请求支付,但如果这一请求被驳回,专利权人只能在授权后请求专利管理部门处理或者向法院提起诉讼。由于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实质审查可能尚未开始,或者已经开始但尚未结束,到授权日往往需要2至3年甚至更长时间。如果要求时效从专利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行为之日起计算,完全会发生专利权人有资格起诉时已经过了两年多的情况。为此《专利法》第六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专利权人在授权日前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时效从专利授权之日起计算。因此,这类诉讼的时效有两个起点:第二是专利授权日期;二是专利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行为的日期,后者为实际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