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索尼创始人是如何发家致富的?
技术员的梦想
唱片业落后的CBS索尼培育了日本第一家大型音乐集团,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业绩推至全美第一。最懂软件的硬件公司索尼是一家技术型企业公司。
索尼社长盛田昭夫在谈到索尼的发展史时透露了这一特点:“这是一系列实现井上先生梦想的故事。”
索尼公司的创始人伊布卡(Masaru Ibuka)先生是太平洋战争前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森田和井上是在去海军技术分配学校研究所的时候认识的。森田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后,在记者会上发表了如下言论:‘技术人员创办的索尼公司以软件产业为契机。没有软件的硬件不可能成为真正伟大的事业。"
为了扩大硬件业务,软件业务是绝对必要的,这是索尼多年的结论。投入巨资收购软件企业的索尼是最懂软件行业的公司。即使在索尼投入巨资收购哥伦比亚影业之后,也从未让硬件为主,软件为副的理念崩塌。
1989年10月,索尼宣布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在美国引起强烈反响。在《新闻周刊》的头条新闻中,自由女神像被换成了和服,标题是“日本买走了美国的灵魂”,这在美国引起了不小的批评(因为哥伦比亚制作的电影在片头标题中使用了自由女神像)。除了公开反击此类言论,森田在日本接受采访时表示,对美国非常失望。
失望的背景相当神秘。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是因为日本和美国也有人提出,为什么澳资收购米高梅/UA(米高梅)和20世纪福克斯时,没有人提出任何批评,这简直是种族歧视。
但是,森田并不是因为这个才提出对美国失望的结论。森田在谈话中提到:“我在美国演讲时,提到CA卖给法国人时为什么没人说什么。这是美国的根本问题。我小时候很喜欢电,对无线电特别着迷。RCA是美国高科技产业的代表。战后,日本所有的电子工业都要求RCA购买专利权。所以对于我这个技术人员来说,RCA是美国灵魂的源头。奇异公司买下RCA研究所和RCA,然后卖给法国企业。这对美国工业来说是一件大事。美国媒体应该多关注一下这个事实,检讨一下美国为什么会失去RCA”RCA卖的时候一点都不在乎,索尼收购电影公司,只为了提出是美国之魂。这是美国站不住脚的地方。媒体关注的内容代表了美国公众的关注。美国人已经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软件业,而不是制造或销售东西。这也是美国持续逆差的决定性原因。然而,这种讨论只是触及了美国经济根本问题的表面,无法切入真正的主题。
RCA被卖的时候,美国公民一点危机感都没有。然而,远在东方的外国人却因此而叹息。这象征着什么?索尼自战后以来一直秉承“技术思想”,开拓了一条象征“以技术为基础的日本”的道路,同时将软件定位外化。森田社长引以为傲的“日本制造”,其实与索尼的历史息息相关。
从废墟开始
就像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一样,索尼一直站在时代高科技的领先地位。“模仿别人或者其他公司,你不能创造自己的道路,你要做别人不做的事情。”这时,索尼已经决定向东京的通信业发展。翻开索尼的史书,可以找到一篇提到“东京通信产业”的文章,其实就是索尼公司的前身。
1945年(昭和20年)战败后,创始人井上与战前运营公司东京分公司的7名员工一起,在被B-29轰炸后的东京日本侨百木屋百货公司的一个房间里,成立了“东京通信研究所”(后改为东京通信工业)。成立的时候,整个公司的财产不过是井里深口袋里的钱。
这是一个饱足的大好时机,于是他们首先尝试做与食品相关的产品,比如电饭煲、烤面包机等等,但是所有的东西都做不成功。终于出现了第一款产品:电动座垫。它是两块布中间包着电线的产品,在小店里卖得很好,对刚成立的东通烟来说是非常珍贵的现金收入。
接下来,制造与索尼now相关的“短波可信天线”。这种设备可以很容易地安装在普通的AM收音机上,用于接收短波信号的设备销售良好,这将对索尼未来的发展巨头产生积极影响。
1945年10月6日,《朝日新闻》的“绿铅笔”专栏介绍了井上-沈的斗争历史。森田下乡后,刚刚有人问他愿不愿意去东京大学当讲师。森田看到《朝日新闻》的专栏后,利用在东京上任的机会,再次与井上见面。
沈婧的公司在东统延时代经营非常困难,森田一边帮忙工作,一边继续当大学讲师。次年(1946年),“东京通信研究所”改组为“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资本19万日元,员工20人,在现索尼总公司即品川御殿山设立了总公司和工厂。森田辞去了讲师的职务,专心致力于公司工作的发展。当时井上三十八岁,森田只有二十五岁。
索尼飞跃的由来
创业不久,支撑起“东通公”(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的简称)的,正是用于制造和维修收音机的配件。但是,萦绕在井上心头的,是做自己的品牌产品。
当时索尼的产品是收音机,当然公司内部也广泛讨论是否应该步入制造收音机的行列。但是井上非常反对,主要是因为战后收音机的生产厂家刚刚从战争的余波中慢慢恢复过来,所以井上看好钢丝录音机。不过当时也有做线材的厂家,但是对井深的规划不感兴趣。但这样的结果更好。我在NHK上看到驻日美军在使用新开发的录放音机,于是开始开发录放音机的生产。根据钢丝记录仪的研制经验,沈婧在短短几天内就完成了试制工作。
比较麻烦的是胶带问题,不过测试后已经顺利完成。1950年,开发两年后,第一台日本制造的录音放音机,名为G-type,终于商业化,开始上市销售。虽然制作技术过硬,但是卖的不好;好产品不等于畅销书,这是沈婧学到的第一条经验。在一个大学毕业生和职员工资都不到1万日元的时代,以17万日元的价格出售当然是太高了。
法院第一个买了G型录音机,一次订了20台,这是史无前例的订单,可能是因为当时法院缺速记员。也因为这件事,森田和井上意识到了市场需求的重要性。后来G型慢慢开始了以事业单位和学校为中心的销售网络。记录仪逐渐变小变轻,从H型到P型,再发展到M型记录仪。此时,G型录音机获得了交流偏置法的基本专利权,东通工开始垄断国内市场,并从一大批创业者身上获利。
了解半导体
收音机是一种接收无线电波,根据无线电波调制和放大信号的机器,因此人们可以听到声音。当时,放大设备必须使用真空管;年轻一代可能没见过真空管,看起来像灯泡。所以使用真空管的家用电器体积都比较大。1947年,美国贝尔研究所的一位博士发明了神奇的电子元件。虽然体积像牙签尖大小的固体,但功能和真空管一样。这是半导体。井上和森田注意到了这项将来一定会获得诺贝尔奖的技术。于是在1952年,第一个到达美国的沈菁知道贝尔研究所的后台(我们)很快会允许其他厂商拥有使用半导演作品的专利权。当时“东通公”有120名员工,其中三分之一是优秀的技术人员。聚集他们的力量来完成半导体产品化的工作是最合适的选择。因此,井上下定决心要获得半导体的使用权。
1952年,盛田昭夫(现任索尼公司总裁)前往美国与WE公司签约。森田在他的《日本制造约克》一书中,提到了他的第一次访问:“当我第一次访问美国时,我被美国的风景所震惊。一切都是如此之大,如此之远,如此之广,如此之多样。在这样的国家销售我们的产品简直是不可能的。我唯一的感觉就是被美国压垮了。”森田访美时,东统公对半导体的未来毫无概念。甚至我们只是在助听器中使用半导体。但是井上和森田已经决定在收音机中使用半导体。RCA战前用小真空管做的收音机只能用四个小时,而且还是很贵的电池,占了收音机一半以上的空间。如果使用半导体,功率和电池大小的问题都可以解决,生产出来的产品将是划时代的产品。井上和森田认为,如果能制造出便携式收音机,就一定能创造新的市场。森田和我们签了合同后,他们去了欧洲。森田后来提到欧洲刚刚从战争中恢复过来,所以感觉很沮丧。有一天在德国一家餐厅点冰淇淋时,森田看到了类似日本雨伞的装饰品。服务员谄媚地说,这是你们国家制造的。可见全世界的人都只知道日本产品。带给森田梦想的是飞利浦工厂。荷兰是一个农业国。在这样一个城市的角落里,飞利浦博士完成了自己的梦想,打造了一个世界级的现代化企业。森田想:“我们应该能做到。”
世界上最小的收音机
由于技术人员的努力,他们在半导体上花费了大量的研发费用,这也让当时的主力银行三井银行大吃一惊。遗憾的是,世界上第一个研制成功晶体管收音机的公司不是索尼,而是1954年由美国REGEMCE公司完成的。次年,索尼完成了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TR-52。收集了各方的业绩评价,只有40%的美国公司和50%的索尼明显是索尼的胜利。而且美国公司的半导体都是国外做的,索尼自己做,让技术人员更有信心。
索尼的起源
后来,索尼公司在英国设立了欧洲总部。获得王力艺术学院荣誉金奖的盛田在颁奖典礼上做了如下发言:“索尼一直在创造新的东西。”听了这话,在场的人都觉得这句话充满了玄机。也许他们中的一些人笑了,认为索尼只是一个利用欧洲发明取得成功的典型。森田缓缓扫视全场后继续说道:“所谓的新音乐,名字叫‘索尼’,和‘随身听’一样是新英语。”此言一出,即使在满是英国绅士的严肃庄重的会场里,也引起了一阵突如其来的笑声。在这次演讲中,议员们纷纷建议授予森田高级英语会话荣誉证书,可见英国人是一个极富幽默感的民族。
索尼的第一款产品是日本首次使用半导体开发的TR-52收音机,但公司名称并不像森田在英国演讲时所说的那样命名。TR-52出口美国的时候,用的是Tort-suko (トッコ日语发音)这个名字,可能是因为美国人不会喜欢严格的发音,所以考虑换个品牌名。这就好比TKK和东快地铁用的缩写,而NHK和CBS的缩写和电视台的缩写差不多,容易打动大众。当时,东通工以SONI的名字出售自主开发的录音机——磁带。英语中的SONICI是拉丁语SONUS的复数,是词源。这个SONI和当时流行的词“SONNY BOY”(可爱的小男孩)合二为一,就是索尼,但是为了发音方便,把字母改成了四个字,于是就诞生了享誉全球的索尼。新的晶体管收音机“TR-52”也开始因这个新名字而大放异彩。那时候甚至有上班族专门定做大口袋的衬衫放晶体管收音机,风靡全国。1958年,该公司正式更名为“索尼公司”,其股票也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坚持品牌
森田第一次带着刻有“索尼”名字的TR - 52去美国,以29.95美元的价格去各个零售店,却卖不出去。这时,一家“BURORBA公司”订购了10万台,但被森田拒绝了。主要原因是公司的条件要求索尼在美国销售时必须使用他们的商标。当时,BURORBA是美国为数不多的手表制造商之一,但森田并不想成为一家卫星工厂。公司员工告诉森田,“我们公司有50多年的历史,是传统公司。”但森田也毫不客气地回答:“我们公司五十年后肯定不输给你,一定会出名的。”但是,不用50年,结果已经很明显了。只有对手表感兴趣的人才知道BURORBA公司。讽刺的是,20世纪50年代的BURORBA手表真的很值钱,因为它们已经可以被列为古董了。相比之下,索尼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知名品牌。“拒绝这样的命令,我一点也不觉得遗憾。相反,我对自己的品牌有信心。”当时654.38+万的订单就像做梦一样,森田拒绝了。所以,当森田发现一家巧克力厂商冒用索尼的名义推出产品时,他起诉的心情就很容易理解了。“商标是企业的生命,即使再困难也要保护。我一直这么认为。商标和公司名称必须承担保证产品质量的责任。所以,使用别人一点一滴努力建立起来的商标,也是一种盗窃。我们永远不能原谅这样的小偷。"
童年的结束
索尼崇尚“科技”作为产品的标志。为了保护这个商标,森田坚持自己销售,所以要在美国成立销售公司。因此,索尼(SONAM)于1960年诞生,同时索尼还重组了在瑞士的日内瓦办事处,并在欧洲建立了SOSA。在1955年TR-55和1957年TR - 63销售之后,索尼晶体管收音机成为世界级的畅销书。面对蜂拥而至的订单和迫不及待的顾客,索尼根本不用考虑成本,直接空运到全美。就这样,索尼结束了创业第十一年的婴儿期,也奠定了“日本奇迹复兴”旗手的基础。
新讲师
进入1980年后,录像带的BETA系统也进入了被淘汰的阶段,从而给索尼神话蒙上了一层阴影。随后森田收到了岩谷和夫社长突然去世的噩耗。AV的不景气让索尼的库存堆积如山,这是其创业以来第一次不得不依靠节流来维持生计。
这期间的社长是大和一夫。大和校长当时被特别提拔,1982年上任,刚过50岁。景岛乐于1930年1月29日出生在静冈县沼津市,在家里是一个富有的木材商,但却是一个有着特殊经历的歌剧演员。虽然BETA失败的原因无法统计,但最大的原因还是软件政策的失败。(指索尼的BETA和松下的VHS之争,其中索尼以失败告终。)在录像带快速增加的时期,BETA软件几乎没有增长。所以开发VHS的日本VICTOR公司也自己参与电影、视频等作品的制作,有CIC VICTOR、BACK IN MUSIC等。在其旗下,维克多工业拥有制作电影所需的一切能力;有了这样的实力,才能发展多元化的可能。
CBS可以提供一些软件。森田社长在纯技术人员的岩谷社长去世后提拔了大和社长。主要原因是大和是最懂软件的运营商,对大和成为总裁有相当的期待。
索尼第一次尝试成立CBS索尼是大和提出的想法。1967年外资自由化的同时,美国最大的CBS唱片公司正在寻找可以在日本设立子公司的合作伙伴。当时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向日本哥伦比亚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还没有定论。最终选择了对软件感兴趣的索尼,对索尼来说是好事。如果有唱片部门,可以直接提升公司的音响实力在世人眼中的印象。因此,1967年10月开始谈判,不久12月签署了合并公司的相关和平条约。1968年,CBS索尼公司正式成立,大和担任实务总监。
外行人的商业法的成功
CBS索尼背靠一个庞大的企业,由唱片业和负责监管的官员守护着。根据日本行政指导法,索尼不得以挖人的方式增加公司人员,如唱片相关人士、艺人等。不分学历、年龄、性别,大和公司史无前例的招人,总共7000人报名,其中80人入选,没有所谓的“行业人员”。由这个门外汉组成的CBS索尼,用一种合理的方式,给古老的唱片业开启了一个革命性的时代。
然后,得到大明星支持,成立SD部门的索尼,建立了独特的招聘体系,诞生了很多艺人。从零开始培养艺人,为CBS索尼出了一套高产体系。
索尼取消了手写笔。
日本业界第一家提供80%针的厂商长冈,相信对唱片稍有了解的人应该很熟悉。然而,1990年8月,长冈的解散也是EP和LP唱片的终结者。索尼与荷兰飞利浦公司合作开发CD是在索尼成立的第八年,CD盘于1882年10月上市。在那之前五天,大和带着他刚完成的CD飞到希腊,和世界各地的唱片公司开了一个会。但是当时唱片业的反应,包括美国的CBS唱片,都很冷淡。对于市场成熟的LP唱片公司来说,CD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业界的看法是,市场上不会有唱片店,会愿意同时卖唱片和CD。众所周知,与唱片相比,CD音质相当好,体积小,操作简单。声音是从光盘上光学读取的,没有接触,所以使用寿命可以说是近乎半永久的。
虽然CD有很多优点,但是唱片行业为了保护现有的唱片市场,并不是很愿意合作,所以还是不起眼。也就是说,现阶段需要依靠软件来为CD碟片提供导火索,而CBS索尼就是这个时候发力的一方。它已经成长为一个受欢迎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并发挥了强大的作用。硬件方面,1984年世界上第一台CD机“Diskmand-50”上市。索尼以强大的软件策略进攻市场,导致CD的畅销程度如同火山爆发。在日本点燃之后,CD的流行逐渐深入到世界。最终,CD将把传统唱片赶出市场。大和后来说,如果没有CBS,CD可能根本不会普及。于是索尼再次意识到了软件的重要性。在BETA系统的失利和CD的胜利之后,索尼终于更加重视软件了。
1987年,CBS索尼收购母公司美国CBS,总金额20亿美元(按当时汇率约2700亿日元)。当时虽然有人批评收购价太高,但CBS进入索尼集团后,第二年就做出了高于收购价的营业额,有相当高的效益。在M&A获得成功的索尼开始关注影像这个货币领域,想来美国索尼考察美国电影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