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果叫什么?
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每个具体是什么意思?
回答内容:
中小学教师应结合自己的工作,在完成某一问题的研究后,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一般反映研究全过程和所获知识的书面材料,以便向他人提供必要的信息,达到相互交流、促进发展的目的。写研究过程和结果是教育科研成果的表现。
一,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
中小学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研究任务不同,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也不同,但以书面语言表达为主,有利于成果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探讨,有利于成果的保存和传承。一般来说,教育科研成果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教育科研报告,二是教育科研论文。
(1)研究报告
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研究活动中,为了检验一种教育理论或假设,进行相关的实践探索,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判断,如实描述和记录研究结果而形成的书面报告,就是研究报告。教育研究报告是描述教育研究工作成果或进展的文件,是报告情况、新发现、新成果的文件,是教育工作者经常使用的文体。其突出特点是用事实和数据来解释和说明问题。这是一种被教育研究者广泛使用的风格。根据教育研究内容和方法的不同,有不同的研究报告,包括教育概况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研究报告、行动研究报告、经验总结报告和案例研究报告。
(2)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教育研究者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对具体的教育问题、现象、文献或理论进行系统的、专门的研究和讨论,并得出新的结论、提出新的观点、作出新的解释、提出新的论点的理论文章。它侧重于阐述对某一事物和问题的理论认识,要求能提出新的观点或新的理论体系并加以说明和论证。这类论文用深刻的哲理和严密的逻辑论证来说明问题,一般应用于理论研究成果。它要求论点明确,论据确凿,论述严谨,清晰展现理论观点和体系的形成过程。
(C)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之间的比较
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的两种表现形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在内容要求上有一些区别。
总的来说,论文言简意赅,只突出一部研究著作中最重要、最精彩、最有创意的内容。论文包含新观点或形成新解释、新论点、新理论,没有对一般研究过程的描述和过多具体材料;科研报告可以包括整个研究工作的所有重要过程、方法和环节。
2.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在创新上是有区别的。
在创新方面,学术论文必须在充分占有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新观点、新理论,以补充现有研究的不足,纠正流行说法的偏差,填补研究的空白,达到现有研究的新高度;研究报告重在陈述研究过程的事实和数据,说明问题,不一定要形成创新观点。
问题2:项目名称和工程名称有什么区别?项目的要素是什么?一般项目都是以项目为基础的。很多时候,一个项目会有N多个项目。当然,项目名称也可以与项目名称相同。就像分类体系中的一级分类名称可以和二级分类名称一样。至于主体的要素,我觉得根据主体的性质会有一些差异。主要是相关参与人员、参与单位、研究成果、成果编号等。可以参考一些科研成果的相关领域或者项目申请的相关领域。
问题3: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有哪些?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的写作有哪些?
研究的阶段性总结是对过去科研工作的全面系统的回顾和检查。
这种总结主要包括标题、正文、签名三个部分。标题应与内容一致,一般以与阶段计划标题相对应的形式或以主标题加副标题的形式表达,以明确或突出概括的内容。
正文通常包括三个部分:概述、基本做法和结果、结论和讨论。引言在说明研究的基本情况和整篇论文的基本观点后,应陈述研究的内容和具体方法,说明研究结果,分析取得的成绩、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最后进行必要的讨论,提出未来的计划。
具体应该包括两个方面:1,阶段性研究工作回顾。
即根据本阶段的项目研究推进计划(进度计划)对本阶段(学年或学期)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进行总结。这是课题结束时写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
具体来说,应从以下三个方面重点做好现阶段的研究工作:①学校层面开展了哪些活动(如培训、调查、观察、讨论等。)?采取了哪些组织管理措施?在教师层面,研究进展如何?(2)是否实现了阶段性设定的目标。
2
变成?取得了哪些成绩,收到了哪些成效?出现了哪些典型的例子?③本研究存在哪些不足?你在调研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或困惑?这对未来的研究有什么启示?
2.整理阶段性研究成果。
即根据本阶段的研究推进计划(进度计划)细化本阶段(学年或学期)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这是项目结束时撰写项目研究成果报告的重要依据。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重点做好这一阶段的研究工作:①显性研究成果,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事实性成果,如有效的经验(实践)总结、专题研究论文、典型课案、优秀教育故事或教育随笔等;二是数据成果,如个人或群体的因变量调查材料(问卷统计、绩效分析);(2)隐性研究成果,包括:学生各方面的成长,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内涵发展,社会效应,等等。
结果的梳理不是简单的结果罗列。就研究而言,以上成果只能算是原创性成果。因此,对于项目负责人来说,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对上述原始成果进行梳理,去粗取精,剔除无效或无关的成果;二是准确把握课题研究的变量因素,对上述原始成果进行逻辑归类和提炼,然后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研究整个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三
要对成果进行整合和完善,从中提取科学的、规律性的精华,使课题的研究成果建立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高于原有经验。
签名了。摘要的作者签名写在标题正下方,摘要的日期在文末右下方注明。
(由引言和正文组成。介绍的依据是什么,出于什么目的,有哪些问题或情况,总结如下。写作方法、成绩与不足、经验与教训、问题与建议等。)
问题4:项目评估文件的标题是指什么?预期目标自然不一样。从概念上讲,很简单。项目的预期目标是指本项目研究中采取的措施或实施后研究本身的预期结果和效果。这个你在研究项目里都不会知道吧?
问题5:如何将项目的预期结果写入阶段结果:
研究阶段和时间
成就的名称和形式
代表
最终研究成果:完成时间
成就的形式
代表
预计投资:
相当于
项目和用途
代表
问题6:申请法学会项目中申报的项目成果是什么?第一,项目研究者要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对自己的研究项目进行更严谨的前期论证。课题前期论证应把握以下几点:①明确课题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即要解决什么问题,要达到什么研究目的,问题的性质是什么,属于什么类型的问题。
问题7:李耀刚研究成果介绍从事纳米氧化物粉体、纳米氮化物粉体、纳米复合陶瓷材料、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碳纳米管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参与国家973计划纳米陶瓷材料子项目研究;参与中国科学院重大知识创新项目纳米陶瓷与纳米复合材料、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项目新型纳米复相陶瓷的制备与性能等研究工作。在《美国陶瓷学会杂志》、《无机材料杂志》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中国申请了15项发明专利,其中7项已获授权。
问题8:项目结论鉴定及成果评估书1怎么写?确定项目名称。
2.填写项目申报表和项目计划书一般需要1和每年2月左右。
3.教育部审核后将向其发送项目通知。
4.有了项目通知的通行证,工作重心从此就放在了项目的研究过程上。经常有很多老师拿到通知后觉得事情该告一段落了,然后就会到处拼出结论报告,说对不起的话。我以前做过这个。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应该说拿到立项通知才是大戏的开始。我们需要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其间要做好课题记录簿,真实记录课题研究的痕迹。
(项目通知、项目记录簿)
记录簿包括以下主要内容:a项目研究工作计划表b项目开题演示记录c项目研究参考书目d研究活动总结记录e研究阶段总结f研究报告总结g项目成果鉴定意见表h研究活动及会议记录I出国学习活动及经历。
5.建成时间以后,大概会在每年的七八月份左右。连同记录本和课题结论报告,提交教育部门进行评估。研究报告的基本要素一般由标题(title)、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组成。
问题9:研究课题1怎么写?提出主题:
提出一个研究课题一般从背景、现状、基础(或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三个方面考虑。
1.背景:我们所面临的发达的教育形势、新的教育理念、思想、要求或教学观念、方法和手段对教学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2.现状:我们必须及时研究解决的最迫切的问题是本地区、本单位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与变化了的教育背景之间的差距。
3.基础:课题组成员或其他人对该问题所做的探索性研究,以及已经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
二、概念的定义:
指主课题(有时包括一些副课题)名称中一些重要词语的内涵,课题的研究范围等。
注:本研究的重要观点无需赘述。
三、理论基础:
本课题的研究力图借鉴和运用主要的理论、学说、观点和原则,从而获得支撑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思路和教学理念。
四、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达到的主要研究目标(课题的假设),以及主课题分解成哪些子课题,每个子课题的具体研究任务。题目和子题目的研究目的之间要有合理紧密的逻辑关系。各子课题的研究可以完整的展现主课题的研究框架。这些子课题相对独立,相互联系,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以落实到课题组成员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动词 (verb的缩写)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也可以辅以数理统计、检测分析、跟踪比较、结构功能、观察、追求、归因、历史、实验等研究方法。需要说明如何充分发挥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工具性作用,服务于本课题(或子课题)的研究。
2.研究对象一般指人,多为学生和部分教师。要搞清楚我们是在研究我们单位的所有学生还是部分学生(或老师)。
六、研究成果形式:
一般包括调研报告、论文集、优秀教案或活动设计汇编、案例汇编、观摩课(课件、光盘)、学生作品集、教师论文发表或获奖等。
七、课题组成员的组成及分工:
课题组成员应包括项目负责人、子项目负责人和参与研究的一线教师。对于外部聘请的讲师、顾问和其他人员,应根据其责任和义务区别对待。
课题组成员应负责或兼职计划、组织、协调、统筹、管理、研究、指导和顾问工作。
八、实施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
确立主话题,构建副话题;成立研究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和完善学习交流制度;完成论证和申报工作;制定主项目的实施计划和子项目的工作计划;进行必要的初步调查或测试。
2.
研究实施阶段:可分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根据实施计划进行研究,期间可安排中期报告。中期报告形式上不轰轰烈烈,要注重实效。通过中期报告,让课题组成员看到研究的初步成果,找出不足或问题,明确下一阶段的研究任务,然后调整实施方案,修改子课题的工作计划,使后期的研究不偏离方向,为课题的顺利结束打下良好的基础。
3.鉴定阶段:完成结论报告的撰写和资料整理,为成果鉴定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