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公司介绍

爱立信在移动互联网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在商用GPRS(第2 . 5代移动通信)合约和3G(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市场份额最大。爱立信在宽带互联网市场也走在了前面,爱立信支持固定通信网络向下一代平滑过渡的引擎方案目前占据了全球35%的市场份额。2000年,爱立信推出全球首款具有蓝牙功能的GPRS手机R520。

爱立信与中国的联系可以追溯到1892。1894年,2000部爱立信手机漂洋过海来到上海,开启了爱立信与中国合作的篇章。1985年,爱立信在中国开设了第一家办事处。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总部位于北京。目前,爱立信在中国拥有4500名员工,建立了24个办事处、3家独资企业和10家合资企业,为中国用户提供一整套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

爱立信本地化流程

为了推动爱立信在中国的业务本地化,爱立信制定了系统全面的本地化计划,对其本地化进程进行协商、实施和监督。到2001,爱立信在中国的直接投资总额已经超过6亿美元,联合投资早已超过6543.8+05亿人民币,日均本地采购将超过4000万人民币,年本地采购将达到6543.8+06亿人民币。爱立信系统产品国产化率达到60%,手机产品达到70%。中国的供应链为34,000多人创造了就业机会。爱立信在中国的4500名员工中,97%是本地员工,其中10%在研发领域工作。

2005年5月,爱立信移动数据应用技术R&D(广州)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为中国电信运营商推出定制的业务层解决方案,努力推动中国3G应用的发展。广州公司地址:天河区云柯路信息港A座15层,员工800人。

中国是爱立信全球四大供应中心之一。除了直接投资中国的生产活动,爱立信还积极带动其他国际材料供应商在中国投资设厂,这也为出口做出了巨大贡献。2001年,爱立信的出口额达到1亿美元,因为他们不仅供应爱立信在中国的合资企业,还向中国以外的其他客户和爱立信公司出口产品。

虽然爱立信致力于技术创新,但它特别重视在R&D的投资和培训。1997年,爱立信在北京成立爱立信中国学院。65438-0999,学院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信息管理硕士人才。爱立信中国学院致力于为中国信息行业的员工、客户和相关部门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和环境,为中国信息通信行业未来的领导者提供广泛的知识和技能。2001,为员工和客户安排了300多天的培训。

爱立信与未来通信

目前,全世界成千上万的公司正在建设网络,设计手机,发展业务,为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做准备。爱立信开创了手机技术的发展,如今引领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爱立信有三个战略重点:移动性、互联网以及它们在移动互联网中的结合。爱立信无疑是移动领域的领头羊,也正是在移动与互联网融合的过程中,爱立信在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领域再次获得了领先地位。爱立信提供将移动互联网应用于生活所需的所有元素:系统、终端、应用和服务。

为了满足当前和未来的市场需求,爱立信一直在推动新标准和新技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标准和技术是3G成功的关键因素。

*不仅在3GPP,而且在蓝牙、Symbian和WAP中,爱立信一直是推动标准化进程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为3G移动通信和移动互联网的完整解决方案做出了重大贡献。

*爱立信作为CWTS的观察员,提交了多份技术稿件,凭借其技术优势,尽一切努力支持中国的标准化进程。

*爱立信完全符合信息产业部发布的技术规范,其测试系统完全符合3GTEG的要求。

*几年前,爱立信开始与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研究院联合建立3G R&D中心,致力于WCDMA技术的研发。

*爱立信将提供本地工程师来支持3G技术测试系统。

爱立信是GPRS和商用WCDMA领域的全球领导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全球54个3G商用合同中,爱立信已经签订了36个,市场份额超过40%。

*从1997开始,爱立信的WCDMA测试系统已经经过20多家运营商的测试和验证。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研究所向中国交付了一套设备进行测试和研究。

* 2001 4月16日,爱立信与英国沃达丰合作,演示了全球首个基于完整3G商用系统的端到端通话。

*爱立信于2000年3月开始批量生产移动台,并向日本和欧洲的许多运营商发送了商用移动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和交换设备。

*通过与索尼建立合资企业,爱立信希望成为3G手机领域的先进制造商。此外,爱立信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将为手机厂商提供完整的2.5G和3G技术平台。

爱立信坚信,标准接口是GSM移动标准在全球取得巨大成功的一大因素。同时,爱立信也是WCDMA标准化开放接口的主要推动者。爱立信以开放的态度与所有3G供应商合作,对所有供应商一视同仁。

*多年来,爱立信与主要的GSM/GPRS供应商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并形成了成熟的集成方案,同样适用于WCDMA。

*与GPRS一样,爱立信目前在WCDMA多厂商互操作性测试中处于领先地位。爱立信与几大WCDMA厂商建立了开放测试合作项目。

*根据信息产业部和运营商的要求,爱立信将与其他厂商合作进行兼容性测试。

爱立信R&D在中国

爱立信在其125的辉煌通信发展史中,一直有着突破和创新的传统。它引领了从模拟到数字手机的技术变革,现在正引领着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演进。这一成绩应归功于其对研发的特殊承诺和其研究人员应遵循的理念——研发应贯穿从实验室到客户应用的全过程,以保证知识向客户的转移。

爱立信致力于3G发展超过65,438+00年,在全球拥有超过65,438+00,000项专利,在所有主要标准领域都拥有专利。它是拥有UMTS/WCDMA专利的无可争议的全球领导者。仅2000年,爱立信就申请了65,438+0,300件专利申请,成为当年美国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三大电信公司之一。

爱立信的研发工作是独一无二的。爱立信的研究人员一直在跟踪项目从最初的想法到最终的产品开发:作为新技术的载体,员工从设计图纸到客户应用的整个过程中都面临着非同寻常的挑战,他们要承担巨大的责任。对于爱立信来说,这意味着尽可能确保最高质量的知识转移。

目前,除了对3G移动通信的研究,爱立信也在积极努力实现更人性化的通信。虽然移动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通常需要65,438+00年,但爱立信已经开始了4G的研究,预计4G服务的推出将在2065,438+00年之后。爱立信还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北部的基斯塔建立了“手机谷”。这里聚集了上百家移动通信企业,是全球移动通信领域人才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移动通信发展的中心。

在未来的移动通信和宽带接入领域,中国无疑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爱立信积极参与这一市场非常重要。爱立信在中国的R&D中心和项目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以独资、合资、联营等多种方式进行,充分调动了各方力量。

同时,对于这些研究机构未来的研究方向,爱立信与国内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了广泛的交流,3G演进和3G系统,包括移动互联网将是主要的研究领域。

爱立信目前在中国有六个R&D中心/项目* * *:

*爱立信与中国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合作成立的3G R&D中心。

*爱立信上海R&D中心

*《爱立信手机世界》中国部

*“爱立信研究院”北京分院

*爱立信与中国高校的合作项目。

*爱立信合资企业R&D项目

1.中国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爱立信/R&D中心。

它源于1999年6月爱立信与中国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签订的一份R&D合作协议。R&D中心于2000年4月开业,如今有45名员工。

研究领域

爱立信/中国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3G R&D中心致力于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该中心是爱立信在全球范围内为WCDMA FDD无线接入网建立的众多R&D机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为中国市场研发WCDMA无线接入网产品。

技术领域

爱立信/中国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3G R&D中心有一套软硬件开发的设计环境,设计的技术领域包括:电路板设计、电路设计、VHDL(硬件设计语言)设计、C++和Java软件设计。

2.爱立信上海R&D中心

爱立信在上海的通信软件研发中心是爱立信全球研发网络的一部分,目前拥有230名软件工程师。该中心的研发领域涉及接入网、移动系统和消费品,也是爱立信成立的下一代网络实验室。

到2002年,爱立信上海R&D中心的软件工程师人数将增加到250人以上,研究领域也将扩展到3G、宽带和消费产品的中文应用开发。

爱立信上海R&D中心从培训起步,现已发展成为一家成熟的R&D机构,业务能力覆盖R&D所有链路。

3.《爱立信手机世界》中国部

“爱立信移动世界”由爱立信于今年3月在德国汉诺威博览会上推出。该项目在主要国家建设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中心,提供各种形式的合作,从初级支持服务到与爱立信或其他公司联合开发的具体项目,以满足不同参与者的要求。“爱立信移动世界”使应用开发者在获得爱立信全面网络技术支持的同时,能够进入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社区,为开发者、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搭建一个共享社区内资源和市场的平台。

爱立信移动世界中国部的整体架构包括:爱立信移动多媒体开放实验室(北京、成都、珠海)、爱立信移动互联网应用测试中心(上海)、爱立信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中心(深圳)。

爱立信移动多媒体开放实验室

-爱立信移动多媒体开放实验室R&D活动的目的是通过与当地软件开发商的合作,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移动互联网应用,促进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北京爱立信移动多媒体开放实验室:国内电信行业首家,1999成立于北京。实验室在国内运营商和高校的支持下,面向新兴企业、中小企业和学术机构开放,为他们提供基于GPRS和3G技术平台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多媒体业务和应用的设备条件。目前,实验室拥有500多家企业会员,并已将服务和技术支持拓展到移动定位系统、安全移动电子商务、GPRS(通用无线分组业务)等领域。这500多家不同规模的机构和公司从事各种移动互联网服务和应用的开发,包括WAP、GPRS、3G等。,它们的开发范围包括各种应用,例如消息应用、新闻和信息应用、游戏和娱乐应用、交易应用、商业应用、位置应用和门户应用。

-

-成都爱立信移动多媒体开放实验室:与四川大学合作建立,2006 54 38+0 10 10月29日正式开放。该实验室位于四川大学,它的建立将极大地促进移动多媒体应用在中国市场,尤其是中国西部的发展。爱立信成都开放实验室充分调动各方力量,鼓励学生、创业者和软件公司为国内市场,尤其是西南市场开发高质量、受欢迎的移动多媒体应用。为了保证研发的顺利进行,这个开放实验室将配备移动多媒体软件开发工具、第二代和第三代移动多媒体环境模拟系统,以及其他相关的移动互联网测试环境。爱立信和四川大学还将举办一些与移动多媒体技术相关的活动,包括定期举行移动多媒体技术和发展趋势研讨会,测试由大学人才和当地开发商开发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移动多媒体应用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咨询服务,以及其他原型产品。

-珠海爱立信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中心:与信息产业部认证的第11个国家软件园珠海南方软件园合作成立。实验室与南方软件园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服务、研发、培训和教育方面保持着密切的合作。

-深圳爱立信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中心:深圳爱立信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中心成立于2000年。爱立信通过与广东移动、数据通信等华南及香港地区主要运营商的紧密合作,为移动互联网应用解决方案提供测试环境。

爱立信上海移动互联网应用测试中心

爱立信上海移动互联网应用测试中心通过提供GATE(GPRS应用测试环境)和在上海为软件开发者举办研讨会来推动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

4.爱立信研究院北京分院

“爱立信研究院”北京分院是爱立信全球R&D系统的一员。研究院成立于1999,由一批优秀的工程硕士和博士组成,主要致力于WCDMA无线资源控制、TD-SCDMA分析和未来无线技术。如图3所示,其研究领域涉及网络与系统、应用与软件技术、接入网、接入技术与信号控制、视听技术、通用技术和EMF健康与安全。

5.爱立信-大学合作项目

-爱立信已赞助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和学生两个奖项,并与北京邮电大学建立了多个3G领域的合作研究项目。

-1999爱立信在北京理工大学赞助了一个新的音频实验室,并与之在语音领域进行合作。

-与郑州和北京邮电设计院交换项目,并相互提供人员培训。

-1999,爱立信与北京邮电大学发起并组织了两年一次的学术研发大会——“未来通信大会”,吸引了来自中国、瑞典、爱立信的200多位学者专家参加。

-此外,一些中瑞合作的R&D项目正在进行中。

6爱立信在合资公司的R&D项目

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限公司研发中心

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限公司(ENC)研发中心以第二代GSM移动通信系统和CDMA系统软件的研发为基础,逐步发展成为爱立信系统软件(以3G为主)和应用的综合研发基地之一。

ENC研发中心正与美国爱立信和加拿大爱立信的研发中心紧密合作,全面调试CDMA1x项目的系统软件。调试完成后,所有国产爱立信CDMA系统软件将由ENC研发中心提供。GSM AC-A系统软件包的供应已从德国爱立信转移到ENC R&D中心。GSM CNA系统软件的开发和供应目前由ENC R&D中心与德国爱立信合作进行,从2001年底开始将由ENC独立承担。

同时,ENC R&D中心还负责爱立信完整的GSM交换系统、CDMA系统、网络管理系统(OSS)和接入系统(ADSL、ADC、PSTN)的本地化和重新设计。

北京爱立信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发中心

北京爱立信移动通信有限公司(BMC)R&D中心为爱立信在中国的本地市场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同时也是将爱立信的技术知识带入爱立信合资公司的载体。

BMC R&D中心负责开发附属于通信系统的软件产品,以满足不同客户对爱立信产品的特殊需求。目前,BMC R&D部门已经为沃达丰澳大利亚公司成功开发了MML转换器,帮助沃达丰澳大利亚GSM网络实现了手机号码携带的功能。BMC R&D中心还资助并与大学合作开展通信系统领域的研究。

在未来的移动通信和宽带接入领域,中国无疑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爱立信积极参与这一市场非常重要。至于未来的研究方向,我们与国内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了广泛的交流,3G演进和3G系统,包括移动互联网将是主要的发展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