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舱会把车内的安全防护反推可靠吗?

汽车正在向“智能驾驶舱”发展。现在如果问年轻人怎么在车里放磁带和CD,估计很多人回答不出来。电动全景天窗,这个20年前豪华车的卖点,现在已经降到了654.38+万的水平。

让我们来看看各大车展上亮相的自动驾驶概念车。我们根本没有司机的概念。我们迫不及待地要淘汰方向盘和传统的座椅布局,誓要让汽车在家庭和办公场景下都变得智能。

当然,你可以为科技的变革和铺天盖地的科技感感到惊喜,但在智能驾驶舱时代,车内的安全防护水平似乎有所下降。尤其是在众多概念车中,我们还没有看到能与“传统车”媲美的水平。

由于以NCAP和IIHS为首的汽车安全监控机构的推动,车内安全在过去20年中发展迅速,与20年前相比,这是显著的。既然要比较,就要明确我们所理解的“传统汽车”是什么。

车载安全的发展成就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安全气袋

安全气囊是真正的现代安全产品。直到1953才获得第一个安全气囊专利。德国奔驰公司是在1980年才实现小批量生产的,80年代以后拍的第一辆车可能很多都没有配备安全气囊。

汽车安全气囊在汽车上的使用越来越多,从最初的驾驶员保护到侧面保护,再到膝部保护。到目前为止,安全气囊的丰富程度包括主副驾驶安全气囊,主副驾驶膝部安全气囊,主副驾驶侧安全气囊,主副驾驶侧安全气囊,甚至安全带安全气囊。

人机工程

人机工程学的一句话总结,就是使人舒适或易于操作的指导性方法。近几年开始流行的主驾驶座环抱式设计就是其中之一。中控面板稍微向驾驶员一侧倾斜,可以有效避免反光带来的影响。

从大的方面来说,人机工程学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比如主驾驶员安全气囊为什么要装在方向盘上,侧气囊帘和侧气囊的位置,都是考虑汽车被撞后的轨迹。

内部结构安全

结构安全的概念很少被传播,但它同样重要。因为人被撞后有接触周围零件的风险,所以车内不应该有过于尖锐或突出的零件。别以为这是空话,GB11552-2009?乘用车内投影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对生产企业具有约束力。我们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仪表板和辅助仪表板的对接试验都是基于这套标准。

红色的锤子模拟人的头部。上图是某车型,扶手箱是分体的,被撞开的尖角非常危险。

而那些看不见的结构安全,我们也在“还抢着坐后排?”《家用车后排座椅安全性被超越(下)》一文谈到了“防俯冲设计”。就是警告设计公司,不要以为把家用座椅搬到车上就完事了,门道真的不一样。

现在量产的智能座舱主要是基于传统的内饰布局,在控制系统上做文章,比如将物理按键集成到显示屏上,支持语音控制和手势控制。

宝马以手势控制为傲。向前顺时针转动食指可以控制音量增大,相比手指在触摸屏上划动,很酷,增加了盲人锻炼的可行性。

在语音控制上,很多学校已经开始强调系统的可识别性,以及如何插入更多的控制功能,所以淘汰物理按键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但是对于车内的安全性,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我们还没有看到任何一款车或者概念车给我们一个全面的回答,这将是智能驾驶舱的安全痛点。

完全取消物理按键不靠谱。

我们在《电动车热衷于集成大屏,是偷懒吗?整合大屏幕是未来的趋势。这篇文章在某平台获得了极大的关注,评论区也不断有人抱怨取消物理按键导致的安全性下降。

安全气囊布局不可靠

因为汽车的布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要求安全气囊的布局也要有相应的变化。比如所谓的360度旋转座椅,由于仪表盘上没有放置气囊,仅靠安全带会对安全造成很大的挑战。你不希望我们以后靠戴安全气囊生活吧?

汽车座椅设计不可靠

我们经常在概念车中看到样式非常简化的座椅。这种少?是吗?莫尔工业风格的好处是可以提高科技水准,但是一百个人都不愿意用。他们真的考虑过结构安全吗?因为座椅是车内最大的部件,车内的空间感和科技感都会受到它的影响,所以概念车的座椅设计其实很难量产和使用。

正如我们上面看到的,无论是目前领先的车型还是概念车,实际上都没有向我们展示完美的车载安全解决方案,许多设计都相当夸张。

在我看来,厂商不能用造客车的思维来造车。私家车使用的场景更复杂,速度更快,安全保护应该不会少。所以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要重点关注。

更加精确和完善的语音控制系统

取消物理按键是大势所趋,大中控面板时代不可阻挡,但至少要加强语言控制系统/手势控制系统的能力,增加盲操作的可行性。

语音控制被科学家称为“机器的听觉系统”。现在车载语音控制系统的瓶颈主要在于唤醒、声源定位和计算能力。每次都要有唤醒口号,是刚性的;声源定位在车内嘈杂时容易卡死,输入命令就像吵架。

虽然有些品牌如Ideal提出了主要采集主驾驶席声音,弱化其他座位音量的方法,这样降低了人性化,以后还需要增加语音系统的识别能力。

说到识别,仅仅给出一个单一的数据是不够的,需要自我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升级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听到智能AI,OTA升级,超级芯片。

安全气囊更符合新的布局

因为汽车开始面向家庭和办公室,如何安排更多合适的安全气囊将是一个大问题。未来可能会出现如下图的“拥抱气囊”。它的优点是更加独立,不需要车内其他部件的配合就能保证安全。

有待发展的座椅设计理念

用造公交座椅的思路造汽车座椅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车速更快,路况更复杂。座椅作为安全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易被撞倒。所以在我看来,未来的汽车座椅应该是越来越复杂,而不是越来越简单。

未来汽车座椅应该承担更多的安全保护责任。如果以后看到极简设计的概念座椅,可以忽略,因为几乎不会量产。

关于智能驾驶舱的发展,我们对内饰的升级感到惊喜,但该车是否真的适合家庭和办公场景还有待讨论。至少在安全层面,为了抢占更具商业价值的智能设计高地,似乎大家都不太在意。

站在当下,我们正处在时代发展的阵痛中。因为大屏取消了实体按键,在语音控制系统不够完善的情况下降低了安全级别。

然而,从汽车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技术总是领先于安全一,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提高车内安全性并不是解决之道,更多的是思想问题。

身材?|?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