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后的遗产是什么?

老人去世后可以作为遗产继承的财产是老人生前的个人财产,包括老人的存款、老人的生活用品、著作权和专利权中的财产权以及其他一些生产资料。另外,老人的个人承包收入也是遗产,但要注意区分老人的个人财产和夫妻财产。

法律分析

老人去世后,他的遗产主要包括自己的收入、积蓄、书籍资料、自己的生活用品等。如果老人有其他作品,著作权、专利权等财产权可以作为遗产处理。具体有哪些遗产?这要看老人的实际情况。老年人去世后,遗产应当按照当事人留下的遗嘱进行分配,或者按照法定继承确定。通常我国国家法律规定的法定第一顺位继承人包括父母、配偶、子女,这些人之间的继承点不明。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对被继承人的生活状况、劳动能力和赡养、扶养或者抚养义务基本相同,条件大致相似。所谓遗产平均分配,是指同一顺序的所有法定继承人对被继承人继承的遗产数额比例相同,没有明显的区别。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应予以照顾,可以多分一些。对被继承人负有主要赡养或者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在遗产分配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分。老人去世后,如果没有遗嘱,那么也不过是按照法律规定的顺序完成而已。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三条继承开始后,按照合法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第一百二十四条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处分遗产前作出放弃的书面声明;如无表示,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没有表示到期的,视为放弃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