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杨洁科技董事会管理回顾

杨洁科技(300373)董事会2020年上半年业务回顾如下:

一.概述

(1) R&D科技

a、公司坚持以客户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新产品R&D投入,克服困难,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计划2020年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5%。公司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号召,鼓励R&D各部门不断优化产品设计,在技术和工艺上取得新突破,提升产品性能,实现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的双提升。

B.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晶圆线产品结构,不断丰富产品线,拓展高可靠性产品规格和高能效产品系列,持续向高端转型。PSBD芯片、TSBD芯片实现全系列量产,继续拓展新规格;弗雷德芯片和PMBD芯片实现了多规格量产,并逐步扩展到全系列;成功研发出LBD芯片、TMBD芯片、ESD保护芯片、LOWVF等新产品,并实现小批量生产。同时,全面提升TVS芯片的产品性能,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在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

C.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R&D重点项目的管理和实施。基于8英寸工艺,trench field终止1200VIGBT芯片系列,相应模块产品开始风险量产,标志着公司在该产品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公司成功研发并向市场推出了SGTNMOS、SGTPMOSN/P30V~150V等系列产品。不断优化TrenchMOS和SGTMOS系列产品的性能,扩大规格和品种;迅速部署低功耗MOS产品发展战略,积极与国内外高端客户合作,加快国产替代进程。在深入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公司全面部署光伏行业产品更新迭代发展战略,加快新产品研发。此外,公司加大碳化硅功率器件等产品的研发力度,进一步满足公司后续战略发展需求,为全系列半导体功率器件的一站式供应奠定坚实基础。

D.公司注重现有产品的性能提升和技术突破,在R&D中心成立研究小组,采用仿真软件与DOE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地改进产品的设计结构和关键性能参数,实现产品性能的优化和提升,大幅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市场营销

A.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以消费电子产业为市场发展基础,大力拓展工业变频、自动化、网通等工业电子领域,聚焦5G通信、汽车电子、安防、充电桩、光伏微逆变器等高端市场,挖掘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B.公司持续推进国际化战略布局,加强海外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双向联动,实现产品认证与批量合作的无缝对接;同时,加强“杨洁”和“中冶”品牌的推广和管理,加强品牌建设,线下和线上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重点推进与大型跨国集团公司的合作进程。

C.公司坚持精准营销、全方位服务的市场推广原则,聚焦各行业标杆客户,加强专业技术销售人才培养,努力提高客户满意度。

(3)运营管理

A.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公司迅速响应政府号召,成立疫情防控工作组,扎实开展各项防疫工作,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同时,对于进口原材料,提前建立战略库存,保证供应链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防疫与复产并重,公司在保证员工健康安全的同时,保证客户订单的及时交付。

B.公司一直深度介入运营体系管理,持续推动各制造中心实施精细化运营。报告期内,公司引入MPS生产计划模式,进一步扩大战略产品产能,建立关键产品库存,缩短生产周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公司以“满产满销,以销定产”为主轴,保证工厂产能利用率最大化,不断提高成本竞争力;同时,生产管理、设备、工程、采购等部门将通力合作,全面推进降本增效工程,构建持续低成本运营体系,努力实现2020年标准成本降低5%的目标。

C.公司不断强化工程质量能力,系统开展质量零缺陷管理活动。报告期内,公司与外部咨询公司合作,引入零缺陷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并推广零缺陷文化教材,大力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增强运用好工程质量工具持续改进问题的能力,防止类似质量问题再次发生,进一步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D.公司不断推进智能制造系统建设,以满足公司发展战略和业务需求。报告期内,公司推进BI(商业智能)系统建设,实现了销售、运营、财务等部门相关决策分析数据的实时化和可视化。完成了服务器虚拟化扩容,形成了SAP和MES的双虚拟化私有云服务,提高了基础硬件设备的可用性和利用率;邀请外部专业顾问调研,持续改进SAP、MES、EAP等系统,进一步优化了公司内部管理流程,有利于提高公司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4)组织能力建设。

A.营销机构能力建设:报告期内,公司引入并实施客户经理资格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业务人员职业发展渠道和标准,初步实现业务人员全部持证上岗;同时,公司优化推出了一系列业务激励政策,增强了公司销售组织的活力,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大幅增长。

B.推出新的价值分配方案:公司推出薪酬包管理机制,有效激励各部门提升人效,上半年人效提升超过65,438+05%。同时在疫情背景下进行工资调整,有效帮助了销售额和利润的大幅增长。

C.有效的干部培训:公司启动了“结英汇”干部培训项目,推出了干部管理大纲、资格标准、角色认知等培训内容,引进了“企业领袖”系列网络课程进行系统学习和实践,有效帮助管理干部开阔视野、提升工作能力。

二。公司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详见本报告“第一节重要提示、内容及释义”中的主要风险部分。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报告期内,公司技术优势、产业链优势、客户优势、质量管理优势、营销管理优势、规模化供应优势等核心竞争优势继续保持,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1.R&D科技:(1)先进的R&D技术平台公司整合了各事业部的R&D团队,成立了公司级的R&D中心。公司级R&D中心包括SiC R&D团队、IGBT R&D团队、MOSFET R&D团队、晶圆设计R&D团队、WB封装R&D团队、Clip封装R&D团队、技术服务中心等八大核心团队,形成了从晶圆设计研发到封装产品开发、从售前技术支持到售后技术服务的完整研发和技术服务体系,为公司新产品开发、技术瓶颈突破和市场拓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分为可靠性实验室、失效分析实验室、仿真实验室和综合R&D实验室,是能够满足包括产品功能和环境测试、物理化学失效分析、产品电、热和机械应力模拟等多项需求的一站式产品实验应用平台。实验室配备了适用于二极管、BJT、MOSFET、IGBT、功率模块等多种产品的先进R&D和测试设备,为公司的芯片设计、器件封装、成品应用电路测试以及终端销售和服务R&D需求提供全方位、多平台的技术服务保障。公司按照国内一流的电子实验室标准建设了R&D中心实验室,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2)拥有完整的技术人才体系。多年来,公司不断引进国内外高级技术人才,形成了一支涵盖高端芯片R&D设计、先进封装R&D设计等多方面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此外,公司还通过“潜龙计划”为多所985、211高校开展了人才招聘工作,提供了优质的技术人才储备。为了保证后备人才能力的快速提升,公司实施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计划,包括继续教育计划、轮岗机制,以及教练和导师制度的实施。目前,公司R&D中心的工程团队相对稳定,专业水平高,业务素质过硬,创新意识强,为公司的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完善R&D流程公司高度重视R&D流程的建设,并结合公司发展不断优化升级。现已具备快速响应客户需求、高质高效完成产品开发和推广、针对客户特殊需求提供全方位技术解决方案的一站式R&D能力,实现了端到端的全面开发模式,为新产品的快速投放和上市提供了有力保障。(4)不断丰富R&D专利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专利技术的R&D投入,丰富核心技术的专利储备,有效保护创造性成果,提高公司在合资企业和商务谈判中的地位。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国家专利14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国家专利268项,其中发明专利46项。2.营销:(1)2020年国际形势新机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增速下滑,半导体行业也受到一定冲击。但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国内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中美贸易战的不断加剧,使得国内功率半导体企业迎来了更多的国内替代机会。同时,在国家基建新政的推动下,5G通信、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开启了高速增长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功率半导体行业的发展。(2)以市场为主导,提升品牌影响力,公司进一步强化市场部职能,拓宽品牌推广渠道,完善行业经理和产品经理机制,实施精准营销,聚焦5G、电力电子、消费电子、安防、工控、汽车电子、新能源等重点行业。,并通过举办行业推介会、网络营销、参加第三方研讨会等多种渠道进行全面推广宣传,快速响应下游行业和客户的需求;同时,充分发挥中冶国际品牌优势,利用欧美渠道的产品设计(解决方案设计和提供)能力,开拓国际高端市场,稳步提升公司在各行业和客户中的品牌影响力。(3)大客户营销持续落地。公司持续实施大客户价值营销项目,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优质资源投入优质客户;报告期内,我们获得了与中兴通讯、DJI等知名终端客户的进口替代合作机会,积极推进多条产品线的业务合作,进一步拓宽了公司未来的市场空间。3.组织能力建设:(1)组织流程优化报告期内,公司围绕既定的战略规划,结合外部环境的变化,重点关注战略管理、销售管理、质量管理、产品开发、集成供应链、人力资源、财务等七大流程,并确定了流程负责人;以客户至上为导向,删除非增值环节;在IT的支撑下,线下优化,线上固化,增加公司管理的透明程度,进而达到提高效率,控制风险的目的。(2)加强全面质量管理面对市场变化和客户提出的更高质量要求,公司从企业愿景和长远发展战略出发,按需提出了以零缺陷为核心的质量文化变革计划。公司与外部专业机构合作开展零缺陷质量改革活动。通过建立和实施零缺陷质量文化培育体系,开展零缺陷质量改进活动,公司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报告期内,公司重大客户投诉同比下降30%左右,客户满意度大幅提升,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3)加强销售团队建设报告期内,公司推出了客户经理任职资格制度,进一步明确了业务人员的职业发展渠道和标准,引进行业内资深市场和销售经理,加强销售团队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司的销售组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