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中国建立一个品牌这么难?

随着高质量发展的加速,社会经济已经进入品牌红利时代。质量标准、科技创新、创意设计、注册商标、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等要素构成了品牌的内在价值。企业品牌经济的发展不是一个或几个要素单独或关起门来就能实现的。所有这些要素必须整合起来,并作为一个强大的杠杆来引导供求结构的升级。

品牌是建立在产品、质量和品味上的。一个品牌要有消费者的口碑认可,而口碑认可的前提是消费者的体验和感受。消费者对产品的口碑认同包括消费过程中对兴趣价值和情感价值的认同。消费者或顾客是品牌的最终确认者,是品牌真正的“裁判”和“仲裁者”。

品牌是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符号。只有与消费者互动、沟通、合作、共赢,通过购买和消费,生产者或产品供应商才能给消费者留下好印象,才会成为品牌诞生的支点。只有根植于消费者灵魂的产品才会成为好品牌,才有望成为传承品牌。纵观百年老店,是基于用户的信任和认可。今天,消费力尤其是消费质量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考量标准。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没有消费,生产中消耗的劳动力和资源就得不到补偿,也就意味着浪费。去库存、去产能,就是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方面去做定制化生产、订单化生产、个性化生产,前提是基于信息对称和大数据支持。在消费者竞争激烈的今天,品牌在引领消费、促进消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品牌不仅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生产力。

品牌需要第三方机构或平台进行评估和认证。第三方机构应从公正、科学、道德、法治的角度进行全方位的权威评估认证,以显示其科学性和公信力。第三方评价认证机构是制造商或供应商与消费客户之间的信用桥梁,是供给方和消费方相互认可的重要路径。为什么“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一直被诟病,是因为企业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还是因为企业缺乏足够的信用,即信任和认可的基础。评价和认证是基于客观标准和科学态度的专业行为和权威认可。目前社会上的一些品牌认证、信用认证还不够成熟,甚至功利行为大到可以成为标杆或标尺,需要政府、法律、道德、专业机构的统筹规划和有效监管。

品牌要通过媒体传播,要“广而告之”。虽然品牌不能光靠广告“砸”,而且确实有人认为品牌是靠广告砸的,所以把广告等同于品牌是大错特错的。但是,品牌不是关起门来“造”出来的。夸大广告或否认其作用都是不可取的。以前有句话叫“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今天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应该把“酒”的香味从巷子深处“搬”出来,让更多的顾客知道和体验,否则要么失去市场,要么被更好的产品或品牌取代。谁忽视了这一点,谁就会落后,甚至“跌倒”。

认可产生口碑,评价产生公众信任,广告产生人气。认可是基础,评价是保障,广告是推力。

品牌磨砺是基于* * *,是基于个性和创新。品牌建设遵循品牌之路,这意味着品牌建设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和普遍性。品牌涵盖产业的各个领域,贯穿设计、生产、流通、服务的全过程,需要制度、科技、人文、品质的支撑。

一个品牌的基本要素是质量、技术、标准、文化和信誉;一个品牌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质量、品味和个性;品牌的基本精神是劳模、工匠、企业家的精神。品牌建设以创新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以质量为生命,以知识产权为核心,以资本为支撑,以信用为纽带,以人才为基础。

品牌磨砺不仅遵循品牌* * *,而且基于个性及其创新,并由此形成其品牌品味和定位。

首先,任何真正的品牌都有其内在的规定性,表现在品牌之间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唯一性。品牌是各种因素的有机耦合,构成了一个独特品牌的外在和内在因素及其内在的多样性关系,是品牌不可复制的真正内因。

其次,任何一个真正的品牌都凝聚和积淀了其独特的品牌文化。企业家的思想、价值观、智慧、文化、修养、胆识、人格都对企业品牌的诞生、孵化、培育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不同的企业家之间是不同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同类企业的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不同,其本质在于企业家的思想和智慧不同;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同一个企业,由不同的企业家经营,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