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沈阳军区于常海的简历?

余昌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主要从事神经科学的基础研究和生物技术的开发应用。截至目前,* * *已发表论文116篇,其中SCI文章96篇,影响因子424.4。文章总被引次数达到2412,单篇最高被引次数达到192。3部著作主编;获得9项发明专利,2项国家标准,另有10项专利正在审批中。2006年获中华医学奖二等奖,2004年获香港工业奖科技成就奖。连续获得国际国内科研基金42项,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11”项目等科研项目。他还担任《神经化学研究》、《中国神经科学与生理科学进展》杂志的编委。

早在1992,由于于常海在星形胶质细胞领域的突破性贡献,耶鲁大学Waxman教授和Sakwan大学Hertz教授联合推荐他为主编,编辑了《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专著;解释正常和病理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这本专著已经成为星形胶质细胞研究领域的权威参考书。65438-0995,于常海受美国科学院院士舒特教授邀请,编辑了《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基因表达》一书。本书捕捉了当时中枢神经系统基因表达的热点研究课题,囊括了最前沿、最权威的最新科研成果,至今仍是业内不可或缺的主要著作。最近,常海编辑了一本关于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专著,以纪念刚刚从斯坦福大学退休的劳伦斯·英格教授,该专著已作为专刊发表在《神经化学研究》杂志上。

多年来,于常海一直热心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从1991第一届斯坦福国际神经科学论坛到2004年全球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参与并牵头组织了20余次国际学术会议。为了促进中国生命科学和神经科学的国际交流,于常海争取在中国大陆举办国际会议,并为国内学生提供奖学金。

作为一名出生在香港,在国外学习、生活、工作多年,并在自己的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爱国科学家,常海心中始终装着祖国。1994香港回归前,从美国斯坦福回香港工作。2002年,为了寻求更大的学术和发展空间,他选择离开香港回到内地。加入北大短短五年,发表论文52篇,其中SCI论文47篇(累计影响因子246),单篇论文最高影响因子40.016,积极培养该领域前沿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