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电商的大厂,小厂家真的没有优势吗?

工厂在给跨境电商卖家供货的时候,对于没有自主开发能力的卖家来说,确实很难。一方面要和有产能或者品牌拥有量的工厂竞争,另一方面又要面临自主研发新产品的问题。开发新产品时,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选择产品,选择的产品还要在市场上得到验证。对有市场潜力的产品进行验证后,再投入生产。但是,生产需要时间,然后产品会快速迭代。

工厂卖家应该怎么做?做B2C?每年都有大量工厂转型跨境电商。2017的跨境卖家中,工厂的比例已经高达30%,但只有一家百事泰。剩下的70%卖家中,为什么能有几十个通拓、赛维、智宇?工厂跨境电商转型怎么了?

1.有限工厂受限于产品品类且SKU少,很多平台都做不到,比如易贝、全球速卖通、Wish等靠铺货争夺流量的平台。另外,产品少了,自然流量就少了。如果再走直发模式,体验会更差,也不会有流量。如果你是亚马逊,可以考虑备货到FBA或者海外仓。

2.无基因工厂的前身基本是代工厂,按照企业客户的要求生产。但作为亚马逊B2C,客户已经成为个人消费者,不可能用原来的一套标准来取悦他们。产品应该在美观、包装等方面更加精致。

此外,工厂在管理经验、物流、销售、开票等渠道上也无法与其他长期浸淫亚马逊的卖家竞争。做B2B?如果做不了其他平台,也许工厂只能测试亚马逊、沃尔玛等特定平台。这个时候,亚马逊就像成人之美一样,推出了面向企业客户的亚马逊业务,看似为工厂量身定制。它的市场规模在2017年达到了829亿美元,但如果工厂只是为了亚马逊业务而跑,就会发现时机还没到。

1,流量小现阶段亚马逊业务量还是很小的。相比1688的上亿买家,亚马逊业务目前的企业买家数量真的“支撑不了”上千家想要转型的工厂。而且亚马逊B2B和B2C在同一个展示页面。这种“组合结构”使得本以为可以转变在线B2B业务的工厂最终只剩下一两个松散的订单。在“企业买家”的零星订单中,也不时出现只买个“样品”回去研究或者贴上自己的标签先申请专利的糟糕情况...

2、资源少如今,C端的卖家只需在后台点击两下,就可以直接进入亚马逊业务。亚马逊商业开放的梯度定价优势、佣金优惠、物流支持等政策也可以让商家入驻后轻松享受。那么,工厂入驻后,资源优势还存在吗?

工厂入驻亚马逊确实有可能,但从长远来看,工厂还是要回归自我,发挥原有的生产和科研优势。借助跨境电商流量,分销将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但是目前很多发行商玩不起,因为玩法太传统,没有抓住重点。如果新配送玩得好,几乎可以凭借工厂的优势称霸跨境电商。

1,抓热点回顾当初指尖陀螺和指尖猴子的事件,有多少卖家从工厂大量进货,一夜之间让很多工厂尝到了跨界热点带来的甜头。如果你的工厂能随时盯着跨界的麻烦,有产品开发设计和微创新的能力,创造热爆将成为掘金的重要来源。

2.除了依靠1688等分销平台进行供货,工厂可以考虑自建分销平台,将分销商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对经销商的授权管理,产品更新迭代,库存物流方案都是自己掌控。自己抓住流量,最大限度的实现流量转化。

总而言之,与其把资源交给平台做配送,不如想想怎么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让配送业务插上跨境电商的翅膀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