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队的夏天:中年文清的安慰剂风景
■《乐队的夏天》节目海报?乐队的夏天
乐队的夏天:中年文清安慰剂
宋小卡/文
有一天,我和年轻的摇滚朋友开玩笑说:“哇!爱奇艺已经开始聚焦银发群体了!”
没错,根据网络视频行业对用户年龄段的划分,40岁以上的用户,甚至是成熟用户,就是我们常说的:中老年人。在《乐队的夏天》这个节目中,不仅有一半的乐队是“银发族”,朋友圈里看节目的人也多是在青春和中年边缘徘徊的80后、90出头。
节目第三集,盘尼西林演唱《新少年》,张亚东被现场感动泪流满面,把整个节目直接带上了热搜。于是节目组在最后一集录制的时候赶紧请来了朴树。小道消息,小普鲁节目录要求晚上8点回家睡觉,在经纪人的劝说下又录制了两个小时。下午10,他说:“老了受不了,到了就困。”于是他站起来拍了拍许就离开了...听到这个故事,他不禁笑了:朴树真是个老朋克。
■节目里哭过的张亚东?乐队的夏天
■青年时代的朴树和张亚东。
《乐队的夏天》一炮而红,摇滚乐迷喜忧参半。我庆幸自己有生之年终于可以看到这些“地下工作者”走向“地面”。不开心的是,这些原本只被我自己的小圈子喜欢的男神,现在被大众消费了。更何况今年各大音乐节的门票价格都要暴涨了!
中国本土音乐节简史
就摇滚乐队的亚文化而言,音乐节是一个不可绕过的亮点时刻。对于摇滚青年来说,看音乐节是每年最重要的KPI。关于一年的走向和方向的信息,朋友朋友,乐队合影打卡,新专辑购买,强行拍照都要在音乐节上完成。
追溯中国音乐节的历史,要从迷笛音乐学校说起。北京迷笛音乐学校是海淀区教委批准的中国第一所现代音乐学校。早在199 3学校成立之初就确立了鲜明的办学宗旨:摇滚!!!(海淀区真的很强调教育!)现在的痛仰乐队,头号摇滚音乐品牌,就是从迷笛音乐学校出来的。
■北京迷笛音乐学校
鉴于1969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每个学生都至少看过200次,2000年5月1日,迷笛音乐学校为了与国际接轨,在学校礼堂举办了第一届迷笛音乐节。当时有30支乐队参加,吸引了北京各地的先锋和大萨米前来观看。
■首届迷笛音乐节?搜狐音乐
从此迷笛音乐节开始了长达七年的“一统江湖”模式,并且越办越大,带动了整个北京的音乐节潮。在此期间,一些散户举办了雕塑公园音乐节、朝阳公园音乐节等。其中,2006年的朝阳公园音乐节甚至首次邀请了国际知名品牌安慰剂,吸引了北京各地的明星跟风,但却未能从风头和士气上盖过迷笛音乐节在歌迷心中的“神圣”地位。直到2007年,沈黎晖宣布将在11月举办首届现代天空音乐节,Midi的统治地位才开始改变。
■2006年朝阳公园音乐节看安慰剂的郑钧。宋晓卡/摄
■彭坦,2006年也在朝阳公园音乐节。宋晓卡/摄
■当年在朝阳公园,还有镜像乐队主唱李鹏的儿子。小家伙在公园里跑来跑去,没人在意。宋晓卡/摄
■第一届现代音乐节,沈黎晖现场。宋晓卡/摄
摩登天空音乐节从一开始就把整个音乐节围绕在“摩登”这个词上。不仅有洋气的年轻乐队参与演出,舞台设计和宣传套路也比迷笛音乐节更前卫、更国际化。曾经一起乱过的摇滚粉丝一下子分成了“迷笛派”和“摩登派”。
■“迷笛派”代表痛仰乐队。
■“现代学校”代表新裤子乐队。
比如一个当年很重很感伤的乐队,比如《悲伤》,就是典型的迷笛风格。新裤子,一个时尚创新的潮人,一定是摩登天空音乐节的压轴。当年,两群粉丝经常为了看哪个音乐节而吵架。摩登派通常嘲笑迷笛派是“惊天动地”,迷笛派嘲笑摩登派是“时尚”。现在回想起来,两大音乐节在北京共存的时候是那么的幸福。
老粉丝的十年见证
第一次去音乐节是2005年第五届迷笛音乐节。前四届大多在象山迷笛音乐学校礼堂举行。那时候我还在上初中,只能通过流行歌曲或者摩登天空之类的“潮流杂志”了解男神动态。那时候有个女粉丝叫朱林,总是出现在迷笛音乐节的各种周边影音产品中,因为她总是有最高的pogo。当时我作为一个在三线城市上中学的小镇姑娘,真的很羡慕这位可以亲自看演出的小姐姐。
■流行歌曲的封面意味深长。
■2007年迷笛音乐节,老狼坐在花坛上。宋晓卡/摄
■2006年迷笛音乐节朴树。宋晓卡/摄
音乐节之后还不够。有《新嚎叫》和《无名高地》,有当时北京的两个摇滚基地,还有一场叫《迷笛之后》的通宵演出。当时迷笛官方直接包车把大家从海淀公园送到麦铺。那是我唯一一次看到这么多人在公交车上集体抽烟。
第一次看音乐节哭,是2007年摩登天空音乐节,也是摩登天空第一次音乐节。那一次,新裤子唱了两遍《我们的时代》。两次之间,彭蕾向观众高呼:“还有梦想,因为这是我们的时代!”
结果,现在,梦想没了,我们的时代过去了。
■音乐节上的男男女女。宋晓卡/摄
到目前为止我看过最好的音乐节是2009年的成都热波音乐节。因为成都人真的很高。北京的音乐节一般都是年轻艺人参加,成都不是。一大批穿着专业高跟鞋带着小皮包的老姐妹,骑着山地车的小旅馆老板,带着他们出去散步的爷爷奶奶,在台下都可以随时摇头。
■汪峰和高在热波音乐节。宋晓卡/摄
■成都的热情。宋晓卡/摄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人山人海。我真的很想看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很多来演出的外国乐队在演出结束后都留在了舞台上,因为观众太热情了,他们什么都跟着唱。记得演出前下大雨,演出暂停。结果成都的老铁路人一个都没走,冒雨唱着《一直向南开,一直向南开》。后来舞台大屏幕上出现了“风雨无阻,演出依旧”八个大字,我的鸡皮疙瘩一下子就起来了。我转头看着同事,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在雨中表演的痛苦。宋晓卡/摄
当时的感觉是,成都真好,成都人真好。难怪音响玩具、阿修罗等本土大牌乐队不来京发展。
2005年到2011这段时间是中国音乐节最有趣的几年。后来由于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以及主办方的不专业,我渐渐不去了。
■第一届草莓音乐节黑刀,时任摩登天空宣传总监。宋晓卡/摄
之后音乐节慢慢从北京发展到其他城市。迷笛去了镇江,草莓在Xi和上海遍地开花。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邀请了蔡依林、周杰伦等主流流行歌手观看音乐节,这不再是年轻摇滚和文学艺术家的专利,而是所有年轻人追随时尚的地方。上一次去国内音乐节是在世界第一城香河的草莓音乐节上。一群尖叫的女孩从会场的东到西追着窦靖童跑,各种人撞在一起。真的很吵。
中年文清安慰剂
今年的《乐队的夏天》火了。我觉得乐队的收入会增加很多。我觉得这几年一直没落的音乐节和livehouse文化,可以复兴一段时间。我觉得80年代出生的一些成功人士会带着投胎的资本进入音乐市场。但我觉得这个节目最大的意义根本不是振兴中国的摇滚乐,而是给每一个即将陷入中年危机的人打了一剂安慰剂:
张亚东,朴树,新裤子,还有镜子...年轻的时候,他们放荡不羁,才华横溢。他们是无数年轻艺术家的精神领袖和梦想之神,许多人想像他们一样生活。后来年纪大了,越来越不活跃,也就没有了绯闻。
■先生“很好”在节目上,有评论者笑称这三个字是中年男人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善意。?乐队的夏天
那些在那些年跟随他们的年轻人,正逐渐成为他们最不想成为的人。大家都很失落,很无奈,很迷茫。我不知道一个年轻人怎么面对一个光头,一个脂肪肝,一个打滚的孩子。乐队诞生的那个夏天,让我们有机会看到了张亚东,一个平和深情的白毛女,一个努力照顾孩子的彭蕾,还有分手后还能做好同事的刺猬。突然,每个人又有了一个榜样。人到中年还能活得这么爽真是太好了!
■ Cindy在新裤子和3unshine组合中的表现已经超越了单纯音乐表演的层面,整场表演堪称当代艺术作品。?乐队的夏天
■刺猬乐队?乐队的夏天
■还是朋克镜像乐队?乐队的夏天
我看节目的时候总会想到slogan,他从盘尼西林等新乐队的学校酒吧里走出来:社会乱了,我得来学校。是的,摇滚乐不能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好,但它能让你有勇气以更好的状态面对生活。
宋小卡
互联网巨头里真正的朋克
文微信,认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