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和修复养殖池塘底质的生态环境?
①清塘挖淤泥。一般在冬季或早春等闲季进行,多采用干塘清淤。或者排干池水,晾干沉淀物,或者机械清除厚厚的沉淀物。生产实践证明,鲢鱼、鳙鱼、罗非鱼的底质厚度在20 cm左右,草、鳊鱼、鲤鱼池塘的底质以0 ~ 10 cm为宜。因此,为了保持良好的水质,每2 ~ 3年要清除1次泥沙。同时,池底的冰冻和阳光照射可以促进有机物的分解,消灭病原体和其他有害生物。在此期间,池塘也可以修复和加强,漏洞堵塞,闸门维护和杂草根除。在生产中,有时需要在不排出池水的情况下进行带水清淤。目前使用的疏浚机械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船舶疏浚机和潜水疏浚机。船型清淤机的主要工作部件都安装在船上,只有吸泥头沉在水下,可以连续工作,清除池底的淤泥。潜水挖泥船的整个工作部分潜到池底,在淤泥表面行走,吸取淤泥。但由于整机水下作业,动力机防水密封要求高,维修技术难度大,用户自行维护维修不方便,应首选船型清淤机。
(2)经常搅动池底,疏松池底淤泥,上下搅拌池水,还能促进池底有机物分解,重新释放沉积在底泥中的营养物质,恢复池塘上下水层营养物质的平衡分布,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池底老化。③用曝气机曝气也能改善底层环境,减缓黑化进程。物理基质改良剂,主要由沸石粉、木炭等吸附剂组成,能吸附水中大量氨氮等有害物质,沉积在池塘底部,但会使底泥中的氨等有害物质迅速上升,造成底部异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化学方法最常用的化学方法是用生石灰清理池塘。石灰遇水发生化学反应,pH值急剧上升,释放出大量热能,中和污泥中的各种有机酸,改变酸性环境,从而起到消毒、施肥、改善底质和水质的作用。使用时可用干塘或带水清理池塘,一般在总碱度、总硬度、pH值较低的池塘,如果池塘水、底泥中钙离子浓度高,碱度大,则不宜施用生石灰,可选择另一种药物消毒。也可以选择化学复合基质改良剂来改良基质。如以过氧化钙为主要成分的白色颗粒状“底层水质改良剂”,能快速增氧,促进硝化作用,降低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的含量,补充生物生长所需的钙,使底层疏松透气,促进有机物分解。目前,一种新型的亚硝酸根离子去除剂——亚硝酸根螯合剂(BRT)及其盐类具有降解池塘水体中的亚硝酸氮和氨氮、螯合池塘水体中的有机物、消除池塘水体和池底重金属离子污染的功能,可用作池塘土壤改良剂、底泥改良剂和底泥活化剂。在生产中,推荐用量为0.1 ~ 0.3g/m3。
(3)生物法利用生物修复池塘底部,减少底部有机物的积累,也能取得显著的效果。据报道,将沙蚕等底栖生物移植到老化的污染虾池中,培养成优势种群,可以大量摄食虾池中的残饵、粪便、其他生物残体和有机碎屑,减缓虾池底部有机物的积累。沙蚕生活在洞穴中,其刚毛的不断划动可以形成小的水循环,因此也可以增加水底的溶解氧。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复合益生菌等微生态制剂也能改善池底。为了提高光合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使用效果,枯草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可以根据各自适宜的作用时间和施用浓度交替使用。也可以用枯草芽孢杆菌或光合细菌与沸石粉混合,利用沸石粉的吸附性和高密度将微生物菌剂吸附到池底,改善水质和底泥。一定数量的沉水植物(巨草、轮生红球藻等。)和挺水植物(芦苇、香蒲等。)在养殖池塘中养殖,能有效吸收底泥中的营养物质和有害物质,起到修复和改善池塘底质的作用。还可以在养殖池塘中投放适量的滤食性鱼类和贝类,通过其滤食性作用达到改善池塘底质的目的。
(4)其他方法的污泥沉积速率与施肥、投喂等投喂管理措施直接相关。生产中要做到因水施肥,避免过量施肥;根据生态和食性互补的原则进行合理混养和精养;科学饲喂无公害配合饲料,促进饲料营养的吸收和转化,降低饲料系数,减少粪便对沉积物和水质的污染;防止水生植物(特别是丝状藻类)大量生长,及时清除过多或死亡的水生植物,防止腐烂变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农业出版社《病虫害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