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城河变成通衢,贵州清水河大桥发生了什么?

在贵州省中部的清水河上,一座高速公路大桥飞临两座大山之间,将天堑变成了通途。这条高速公路是贵翁高速公路。

2015 12 31随着贵翁高速的开通,贵州省88个县市全部开通高速公路,实现了“高速通县”的目标。

从此,这片曾经多山的高原变成了四通八达的“平原”,而这些高速公路不仅连接着山区与外界,也连接着山区各族人民的心。

清水河大桥把天险变成了通途。

众所周知,交通拥堵是贵州发展乏力的重要原因。贵州高原山地众多,号称“八山一水一分田”,是中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

蜀道难,乾道更难。

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质复杂,溶洞遍地。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大型钻机无法使用,只能使用最原始的人工挖孔;打桩十有八九会遇到溶洞,1000多的混凝土浇下来,瞬间就没了;没有运输道路,建桥所需的“大”材料既不能运进来,也不能存放在任何地方;天气条件恶劣,多雾多雨,雨雪占70%。

这种地形环境需要修建高速公路,给建设者设置了艰难的条件。

然而令人惊叹的是,自2013贵州开展“高速公路建设三年大会战”以来,贵州以攻坚的勇气、会战的态势、必胜的信心,全力破解交通瓶颈。以贵翁高速为代表的这批新建高速公路,完全没有受到恶劣自然环境的影响。凭借建设者的创新智慧和精神,工程进展迅速。即使是位于贵翁高速的清水河大桥,也能在施工难度较高的情况下提前完成任务。CCCC桂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桂翁公司)总工程师郭告诉记者:“清水河大桥的施工时间比同等规模的桥梁缩短了40%。”

这座被英国媒体称为“世界第二高桥”的清水河大桥,预计至少需要4到5年,但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置信——从开工到通车仅用了29个月,比计划工期提前了整整一年。

"只考虑成功的方法,而不是失败的借口."

这条横挂在百米桥墩上的标语,大概就是贵翁高速建设者们高水平、快速完成工程的秘诀。

“截至目前,清水河大桥已经申请了40多项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国家专利,还有20多项正在准备申请。”

贵翁高速清水河大桥项目总工程师张明善告诉记者,“为了解决运输材料的效率问题,大桥首次使用了千米级大吨位缆索起重机。这项创新技术将桥梁的建设周期缩短了约7个月。”

“一切以现场为中心,谁也憋不住。”清水河大桥项目经理王凤存经常用这句话来统一项目部员工的思想。整个项目部就像一组紧密啮合、相互推动的齿轮。物资、设备、技术、后勤部门高速运转,终于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清水河大桥提前一年通车,创下了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新高度和速度。

“我们这里很多人几代人都没见过山的另一边,高速公路让我们梦想成真。”

2015最后一天,苗族姑娘陈和几十个苗族、布依族、土家族姑娘身着盛装,聚集在新建的清水河大桥桥头,争着合影留念。

回想修路前,清水河两岸的山头之间虽然直线距离只有1公里,但走起来并不容易——家住白沙乡的袁每次过对岸都要顺着羊肠小道下到河底,然后坐渡船过河,再沿着另一条羊肠小道从另一座山的山底爬上山。旅程至少花了两个小时。

清水河大桥建成后,这段路程只需3分钟。同时,随着贵翁高速的开通,贵阳到瓮安的距离由之前的4小时缩短到1小时。清水河两岸的人们出行不再困难,这让他们更接近山外的世界。

交通拥堵是贵州相当一部分人贫困的重要原因。高速公路的开通,不仅为全省各县经济文化注入了新的机遇和活力,而且拉近了县与县之间、县与市与贵阳之间的距离,改变了对外交通拥堵的状况,加强了贫困群众与外界的联系,使农产品更加商品化,拓宽了农民收入渠道,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高速公路的建设振兴了山区的经济。

“贵黔高速通车后,5分钟就能贯穿贵阳、黔南、铜仁。毛云乡已经转型成为开阳的‘南大门’,贵阳通往黔南的‘桥头堡’。”一位香港投资者说。

靠近贵翁高速的瓮安县也成为各大企业的“香饽饽”。“瓮安有磷肥的资源优势。高速通车后,我们的物流成本每吨可以降低20元。“金正大负责人表示,高速通车每年将为金正大降低成本近6000万元。

目前,贵翁高速沿线8个镇开启新一轮经济布局,掀起产业发展新高潮。

贵州路难,清水河以上的桂翁高速路难。

清水河大桥在不可思议的29个月内建成。

五年来,我国建成高速公路3万多公里,总里程654.38+0.3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这些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方便了人民生活,振兴了当地经济,为“一带一路”理念和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的建设者们不仅谱写了英雄赞歌,也上演了悲欢离合的场景。在他们身上,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还闪耀着解决问题的智慧和能力。他们是各族人民美好生活的铺路者,也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者。他们不仅把通路建在了祖国的土地上,也建在了各族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