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川明参哪里有特产?

阆中川明参是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自2009年阆中川明参获得地理标志注册认证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阆中市农业局致力于发展标准化种植基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动川明参产业快速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已经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9月27日,由农业部和中国农科院组成的地理标志调查组到阆中考察。在省农业厅有关人员的陪同下,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司司长盛松华带领专家考察了阆中市五马乡川明参良种繁育基地、四川木兰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部分产品,对阆中市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使用和管理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据悉,为促进标志性产品之一阆中川明参的发展,该市农业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调整结构,逐步形成了川明参优势效益农业产业带,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区域特色更加突出。同时,严格按照《川明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以千佛、五马等乡镇为核心,重点建设川明参示范片,设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2万亩,带动周边20个乡镇辐射。2065,438+00,全市川明参种植面积将达到4万亩,标准化生产,地域特色明显。通过加强与四川省中医科学院的合作关系,致力于川明参的品种选育、深加工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

在此基础上,着力培育大型龙头企业,与四川木兰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阆中川明参地理标志使用协议,支持企业建设现代化无硫加工生产线和1500立方米冷库。2065,438+00,企业全面履行“订单”到基地乡镇采购鲜活川明参,充分发挥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领头羊”作用。

阆中川明参的特点:

味甘,微苦,平。入肺经、脾经。润肺化痰,和中养胃。用于肺燥咳嗽,咳痰不爽,病后体虚,食少口干。常用剂量为10g ~ 15g。

注:以往医书记载四川产川明参为明党参,应予更正。

功能:入肺、脾经。润肺化痰,和中养胃。用于肺燥咳嗽,咳痰不爽,病后体虚,食少口干。常用剂量为10g ~ 15g。

性味:甘,微苦,平。

地域范围

阆中川明参(别名沙参)产于四川省阆中市的千佛、鹤峰、王崖、三庙、展锋、老关、龙泉、西山、金子、二龙、解元、石滩、凉水、四义、木兰、桥楼、贺楼、北门、灶壁、东兴。阆中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城市,位于四川盆地北缘低山丘陵区,南充市北部,嘉陵江中游。地理坐标在东经105 41′-106 24′之间,北纬31′-31 51′之间,东与巴中、仪陇、西联接壤。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阆中市为丘陵,地貌既有丘陵又有低山,分为低山窄谷地貌、高丘中谷地貌、中丘宽谷地貌、浅丘带坝地貌四种地貌。土壤* * *分为四个土类,六个亚类,十个土属,三十八个土类。土壤的pH值为6.5-7.5。土壤肥力中等,以中性和微酸性土壤为主,有机质含量约为1.55%。

(2)水文情况:阆中市年平均降水量654.38+0.923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99.6万立方米,人均2356立方米,过境水量丰富。全市有“一江四河”,169条小河,面积9080公顷。嘉陵江长45公里,东河、西河、白溪壕河、沟溪河长149.35公里。仅嘉陵江、东河、白溪壕过境水,流量240.3亿立方米。

地下水储量丰富,总储量5833万立方米,其中可开发2672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1.38万立方米,每亩耕地40.9立方米。水质清澈纯净,是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的理想用水,为阆中川明参的规模化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气候:阆中市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适宜种植,光、热、水资源丰富。气候较暖,垂直分带明显不同。年平均总积温6277.8℃,日平均气温17.1℃,无霜期289天。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996.1mm;;日照良好,年平均日照1413.4小时。蒸发量小于降水量,空气湿润,年均相对湿度75%,是阆中川明参生长的特殊环境。

(4)人文历史:阆中历史悠久,地理位置独特,人杰地灵,名胜古迹众多。根据考古学家在城北兰家坝发掘的古遗址,证明人类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从事渔猎、农业等生产活动。阆中是战国时期巴基斯坦的首都。自秦于365,438+04年建立阆中县以来,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它就是从秦朝进入蜀国的交通要塞。东临巴山,西临雄关。嘉陵江纵贯南北,上至广元、碧口,下到重庆、上海。历代王朝都把阆中作为统治四川和西南地区的重镇,曾在此设置郡、县、府、路、军、路、府等重要的行政军事机构。在漫长的历史中,阆中一直是川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阆中川明参,俗称沙参,又叫talinum,是一种伞形科草本植物,具有与野山参相似的疗效和保健功能。是中国特有的单属植物,仅生长在四川和湖北。相传明朝洪武年间,云顶山慈云寺创始人云华长老将此药献给了朱元璋皇帝。食用后有明目、神化、精力充沛之功效,故名“沈明”。川明参不仅是大量的中药材,也是高档的营养保健品。曾为古代宫廷贡品,其价值在古代药典《本草纲目》中有记载。据《阆中县医学》记载,阆中川明参人工栽培已有数百年历史。经过几代的栽培和繁殖,其性状优良稳定。但由于其数量稀少,有效成分不明,只有《四川中药材标准》记载了其药性。

阆中市委市政府为做大做强四川沈明特色产业,与四川省中医科学院资源与种植研究所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突破“家庭经营”模式,积极推行“公司+科研+协会+专业合作社+业主(农户)”的运作模式。

成立了中药材专业协会为行业服务,严格执行《阆中川明参生产基地管理制度》和《阆中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川明参)》。川明参标准化技术培育和产业发展项目也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此外,阆中川明参的特殊加工方法申请了国家专利,提高了阆中川明参的生产和管理水平。2009年,四川省政府已经明确阆中是全省三大重点中药材基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