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冻得红肿怎么办?
中医认为,冻疮患者大多阳虚,所以气血运行不畅,脉络淤滞。久而久之,皮肤会失去营养,导致阴寒长期卧脉。所以冻疮会反复发生。夏季治疗冻疮是中医的一大特色。“春夏养阳”的治疗原则是在苏文的四气调神理论中提出的。根据中医阴阳四时波动理论,人体的阳气在春夏更旺盛,秋冬更收敛衰弱,这是人与自然对应的结果。利用夏季气温高,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节阴阳平衡,使冻疮等一些慢性疾病得到恢复。
阳虚的人在夏季可以受到自然界阳气旺盛的影响,使人体内的阳气在夏季处于节律变化的高峰期,寒气凝结在体内,容易排除和解决,皮肤毛孔在夏季容易扩张。如果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治疗,往往能事半功倍。相反,冬季人体处于阳气年节律的低谷,即使补充,疗效也不理想。李斌医生说,由此可见,冬病夏治的基本思路是:一方面借助自然界夏季阳气上升的趋势,使体内阳气处于上升状态,寒凝之气容易被化解,用活血化瘀的药物进行治疗,从而更好地发挥扶阳散寒的治疗目的。另一方面,它可以温暖阳气,如果阳气充足,冬天就不容易被寒冷所伤。
■治疗:
1.将适量的新鲜芝麻叶放在已发生冻伤的部位,用手来回揉搓20分钟左右,让汁液停留在皮肤上,1小时后洗掉,每天1次,持续1周。
2.吃西瓜时,将西瓜皮留厚一点,形成白色略泛红的外观,用它轻轻摩擦冻伤部位,每次3分钟,每天1次,持续1周。
3.65,438+00g红辣椒,去皮切碎,用60 ml白酒浸泡7天,再用3 g樟脑摇匀。使用时,用无菌棉签涂抹冻伤部位,每天两次,持续1周。
4.生姜60克,捣碎,加入100毫升白酒浸泡3天。使用时,将消毒后的棉签浸入药液中,涂抹在有冻疮的部位,每天两次,持续1周。
5.将茄子根60克和花椒10克用水煎煮和熏蒸,每天1次,每次10-30分钟,每天1剂,持续1周。
以上方法如果选择1种,5-7天就能有效防冻。
辣椒
将辣椒用白酒浸泡一周后,将冻疮涂于患处,可消炎、止痛、止痒。
精力
将新鲜姜片敷在经常引起冻伤的皮肤上几天,防止冻伤再生;如果已经生了冻疮,可以用鲜姜汁加热,熬成糊状。冷却后涂在冻疮患处,每天两次,连续三天,会有效果。
小红萝卜
将萝卜切片,用电炉或
炭火等热源烤软,贴在冻疮患处。继续烘烤,直到距离和热度感觉舒适。几分钟后,冻疮会感到痒,直到肿胀消失。
大白菜
将白菜、茄子根等量洗净,然后煎浓汤,趁热洗净患处,每日早晚各一次。
山楂
将1片山楂放在炉子上煮熟变软,然后搓成泥敷在患处。同时将患肢放在炉子上烤,一边敷,一边轻轻摩擦患部皮肤,直到山楂泥干了,洗掉。每天治疗3-5次。
■防止冻伤的六种方法
1、茄子大蒜洗法:取干茄梗100g、辣椒梗60g(不足时可用干辣椒30g)、大蒜一把(约150g),趁热用* * *煎剂浸泡患处,每日1次,连用三次。
2、归苏陈洗法:取桂枝、紫苏叶各50克,陈皮20克,加水500毫升,煮沸15分钟,去渣,待药液冷却至40度左右时,将患部浸入药液中约15-20分钟,每日三次。适用于初起、红肿、瘙痒、表面有溃疡的冻疮。
3、白硝敷法:取适量芒硝和黄柏。有冻疮者,芒硝用量为黄柏的两倍;对于已经溃烂的人,黄柏的用量是芒硝的两倍。两药极细末,用冰水或雪水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对于局部症状较轻的患者,用水煎服黄柏溶解芒硝,冲洗患处。无溃烂者5-6天为一个疗程,有溃烂者10-11天。
4.芫花酊:取芫花6克、红花3克、吴茱萸10克,用普通白酒或75%酒精浸泡1-2周,过滤去渣备用。使用时,将药液外敷于患处。持续2-3天。
5.红菱酒:取当归、桂枝60克,红花、花椒、生姜15-30克,阿莎丽15克,冰片5-10克。将药物用普通白酒或75%酒精1000 ml浸泡7天,用纱布过滤后装瓶备用。使用时,将患处清洗干净擦干,局部(未溃烂)用药棉蘸药水涂抹,每日4-5次,连续5-7天。
6.当归四逆汤熏蒸法:取当归、白芍各20克,桂枝65,438+05克,细辛、甘草各5克,木通、生姜各65,438+00克,大枣5枚。将药物放入合适的容器中,加入500毫升水,加热煮沸(文火)5分钟,然后离火。用蒸汽熏蒸冻疮,待药液冷却至适当温度后,将冻伤部位浸泡在带药渣的药液中15-20分钟。一天两次。一剂药可以连续用四次。适用于学龄儿童的手脚冻疮。
■冬季防寒防冻
冻伤是冬季常见疾病之一,易发生在温度低于10℃的潮湿寒冷环境中。冻疮通常发生在手指、手背、脚趾、脚后跟、耳朵和脸颊,可单侧或双侧发生。初起损害为局部红斑或暗红色伴紫色肿块,摸上去冰凉发痒,加热后瘙痒加重。严重者出现水疱,内含淡黄色或白色浆液,破裂后会形成糜烂或溃疡,并感到疼痛。
冻伤主要是由于冬季寒冷、潮湿或鞋袜过紧,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寒冷使皮肤血管收缩,缺血,代谢异常,血管长时间麻痹扩张,充血,血浆渗出和局部水肿,形成水疱,甚至组织坏死。此外,四肢血液循环不畅、手脚出汗、缺乏运动、营养不良、贫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也是冻疮的诱因。一些慢性病如贫血、红斑狼疮、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会引起冻疮。
冻疮发生后,皮肤轻度未破者,可涂冻疮膏;局部温浴,用茄子苗和辣椒苗中的一种或艾叶,加入10-15倍的水,煮沸过滤,在水温不热的情况下,每天浸泡局部1-2次,每次15-30分钟;
也可用猪油、蜂蜜软膏(比例3: 7)外敷。如果冻疮已破,可外用5%硼酸软膏、红霉素软膏,用无菌砂布包裹;
还可以用2片霜辣椒梗、4片茄子梗、3片辣椒水煎熏洗患处1次,每天保温,避免再次冻伤。最好在冻伤的地方涂上鸡蛋黄油。
对于容易冻伤和过去患过冻疮的人,要注意保暖,多运动,冬季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必要时多吃羊肉、狗肉等热性食物。
此外,还可以用姜片摩擦易感部位,每天早晚各一次;平时反复搓手、搓耳、搓脸,坚持用热水洗手洗脚,增强手脚血液循环。
■为什么夏天治疗冻疮有意义?
如果夏天积极预防冻伤,那年冬天就有效了。这也是冬病夏治的具体体现。
1.选择成熟的紫皮蒜,剥去皮,捣成泥,放在阳光下暴晒至温热,将蒜泥薄薄地涂在冬季容易冻伤的部位。每天敷3 ~ 5次,持续5 ~ 7天。
2.取5 ~ 7个干红辣椒,加水煮成辣椒汤。水不热的时候,把容易生冻疮的部位泡洗,每天1次,连续5天。
3.用新鲜芝麻叶在冻伤的皮肤上摩擦20分钟,将让叶汁留在皮肤上,1小时后用清水洗净。每天擦几次,1周。
4.生姜片擦冻疮,1 ~ 2次,每天擦1周。
5、红花10克,桂枝15克,煎汤擦洗冻伤部位,每天1次,连服5天。
6、鲜茄子根50克,水煎服后,趁热洗净患处,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