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哪里学蘑菇种植技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清苑县食用菌研究中心研究成功的代蘑菇栽培技术迅速向全国推广应用,为脱贫攻坚和蘑菇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代蘑菇生产中,菌棒灭菌、接种操作、人工切袋等工序需要大量的劳动,菌棒产量低、出菇不规则、菇体异常等问题一直制约着蘑菇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对集约化生产造成很大的障碍。为此,我中心对代蘑菇的省工、低耗、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进行了多年研究,完成了四项关键技术改进,总结形成了一套代蘑菇轻型栽培技术。现在技术改进如下。1半衰期物料灭菌技术接种前,需要对香菇进行加热灭菌。灭菌温度应达到98 ~ 100℃,并保持在12h以上。常规灭菌需要连续操作30 ~ 40h,对菇农来说劳动强度大。即便如此,由于灭菌炉内温度不均匀,灭菌不彻底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栽培蘑菇的经济效益。采用无毒灭菌剂“克美王”,物理灭菌与化学灭菌相结合的半成品肉类灭菌技术,可在60 ~ 80℃中温范围内实现完全灭菌。灭菌能耗和灭菌时间降低50%以上,生长速度、菌丝竞争力和存活率大大提高。其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已在全国广泛推广应用。生产香菇1000袋(15cm×55cm袋),即0.85t干培养料,添加新一代“克美王”粉4kg。先将“克美王”粉末均匀溶于水中制成药液,再将药液加入培养基中反复搅拌使其均匀。也可以采用干料混合的方法:先将“克美王”的粉末连同石膏直接加入麸皮中混合均匀,再将含药的麸皮与锯末混合均匀,最后加水充分混合,反复搅拌,但这种干料混合方法必须将结块的粉末完全粉碎后才能使用。这个过程的关键是将培养物混合均匀,使所有培养物含有相同浓度的药物成分。如果培养基中有棉籽壳成分,应先用配制好的药液预浸泡棉籽壳,再与其他培养基混合。培养料混匀后,要装入时装袋,加热灭菌,按常规操作装袋。半熟物料杀菌的温度控制:如果厨房内最低温度区域的物料温度达到80℃以上,可以稳火4 ~ 6h,然后停火,利用厨房余热堆积12h以上,才出厨房。半熟物料灭菌技术的优点:①避免了最困难的80 ~ 100℃的升温过程,省工、省时、省燃料:与常规方法相比,灭菌时间缩短一半,节省燃料50%以上。②提高成活率:菌袋成品率可稳定达到95% ~ 100%。③出菇性能好:试验和生产应用结果表明,与常规基本相同或略有提高,但单菇重量明显增加。2香菇荚膜菌种的应用技术香菇荚膜菌种是在日本、韩国先进的木质接种技术基础上,结合我国生产实际,选育出的适合替代菇棒接种的新菌种。每片有600个锥形菌种,设计科学,标准规范,便于运输、储存和接种。特别是菌种为固定形状,取种极为方便,与空气接触时间短,污染机会少;接种时菌丝不受损伤,可以直接吃,先抓住培养基。自带密封透气罩,既能防止杂菌感染,又能保持种块水分,促进菌丝生长。一般比传统菌种增产5% ~ 10%,接种快捷,工效提高1 ~ 2倍,生产菌种的原料消耗降低80%以上,生产出的蘑菇质量和产量与传统菌种无异。操作要求;(1)装袋很重要。(2)防止冷却过程中粉尘污染棒材表面。(3)冷却和接种可在同一房间内进行,房间应清洁,无灰尘和空气。(4)接种前应进行菌棒气溶胶消毒,消毒时不得将细菌放入消毒空间。⑤接种前,应用“接种灵”或70% ~ 75%的医用酒精擦拭和消毒操作人员的手、菌种蜂窝板和接种专用打孔棒。⑥钻孔后立即接种菌种,菌种和孔洞在空间的暴露时间应尽可能短。打孔器不能放在任何地方。⑦取籽时,用右手食指轻按通气帽,左手食指从底部向上托起。然后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握住种盖取出种子,迅速插入菌棒的接种孔中,轻轻按压盖使其与管袋表面密封。注意不要用手触摸盖子下面的细菌部分。⑧接种后,将袋盖好,袋口不用扎紧。⑨毛菌经6 ~ 8 cm,1次穿刺放气后,由于胶囊菌种比常规菌种更密封,应比常规菌种更及时,并应适当增加穿刺孔数。3.开放式接种技术常规的蘑菇接种主要使用接种盒,速度慢,费工费时,成活率低。我中心总结了菇农的宝贵经验,经过认真研究,引进了开放式接种技术。操作要点:①菌棒离开厨房前,提前清理好将要堆放菌棒的场地,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源。(2)灭菌后,菌棒水平放置,堆成一堵墙。壁式菌堆的高度不超过1.2m,墙的长度和间距视堆放场地而定。及时用塑料薄膜覆盖堆体,防止灰尘和孢子掉落。(3)接种前用气溶胶消毒剂对棒进行消毒,1000袋菇段(15cm×55cm袋)使用4箱(每箱40g)消毒剂,消毒时间不少于2h。(4)接种时,一人从塑料薄膜中拉出菌棒并涂上接种灵,一人打孔,一人放种子。⑤接种时,用棉花将“接种灵”药液涂于待接种部位,涂部位宽度约5cm,待药液干透后打孔接种。不要涂太多药液,以防药液流入接种孔。⑥接种后的其他操作程序同常规。胶囊菌种开放式接种:只要用接种灵擦拭无菌菌种塞、接种器械、接种员的手和杆的接种部位,在相对干净的环境下,甚至可以不用气溶胶消毒,直接进行全开放式接种。4.无菇切袋技术。在蘑菇栽培过程中,人工切袋是最复杂的一道工序,耗费大量人力,容易造成蘑菇畸形。菇棒保水技术避免了手工切袋的繁琐过程。去除菇棒后,施用保水剂凝结保水膜层,使蘑菇自然生长。具有省力、菇形好、菇质高、出菇率高、保水、操作方便、对人体和菇体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无切袋出菇技术要点介绍如下:4.1菇棒的选择①选择清源9015、清科20、939、135等主栽菇品种;(2)选择无杂菌、无霉变、变色正常、菌丝生理成熟的菌棒;(3)棒的含水量适中,较轻的棒在刷保水剂前要补充水分。4.2刷菌时间为1或第二次潮菇出菇前1周内,此时菇蕾尚未长出(选择温度较低、湿度略高的天气时段)。如果有几个蘑菇芽,就要去掉,涂上颜色。不要把保水剂直接涂在蘑菇芽上。4.3涂刷法蘑菇的保水剂有固体保水剂和液体保水剂两种。固体保水剂使用前加热至完全融化,液体保水剂用木棒搅拌后直接使用。使用时,将菇棒拆开包装,浸泡0.5秒或用油漆刷均匀涂在菇棒上。4.4蘑菇生产管理在使用保水剂时,一定要特别注意“保湿促芽”和“保湿休息培菌”的管理环节。涂抹保水剂后,避免皮肤板结是关键,除了菇蕾长到2cm后需要通风促花,其余时间不要太通风。(1)加湿促芽:要求在大棚内覆盖塑料薄膜或不定时在菇棒上覆盖塑料薄膜,防止菇棒表面干燥,有利于菇芽生长。当温室内干燥空气的相对湿度较低时,可在菇棒上喷洒清水,使菇棒含水量适中,菇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85%。(2)出菇保湿和休息:出菇潮期间(出菇期间)要覆膜保湿,8天后要保湿,促进芽长菇。蘑菇棒光了,就要及时补水。(3)当菇蕾长到2cm以上时,揭膜通风,形成花菇。作者单位:庆元县食用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