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脚下,弘毅喜欢学习!

一个

弘毅音乐学院每周末的“云会”如期举行。从5月初学院成立到昨天,已经开了近30次例会。

真心感谢这个时代,感谢发明高科技手段的人,让我能和祖国的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北美的女儿亲切交流。

每次开会前,心里都会有一些奇怪的感觉,甚至是起伏不定,纠结于自己的思维可能不够清晰,担心自己的情绪不利于理性思考。昨天傍晚,我像往常一样,提前一个小时去了附近的大川部,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看着对岸的夕阳,听着流动的海浪,想想自己的心内外是什么...

在别人的眼里和嘴里,这个书院可能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得不能再小的“小工程”,但我还是觉得有一座大山压在心头;才半年多,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从无到有,从无到有,从大到大,它的成长速度和规模已经超出了最初的预测和预期,我不禁问自己:是时候踩刹车了吗?

衷心感谢身边的良师益友,言行一致,尽心尽力的支持和拥护;他们投入、奉献、创造,近200天,每天都在进步!

作为策划和参与者之一,面对如火如荼的线下活动,面对其他人对经典阅读的如潮好评,我心里还是十五个桶——七上八下,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一些古代传说中的著名知识分子早已去世,甚至活着的也自称“老人”。比如曹操写“老马潜伏,志在千里”的时候,就已经功成名就了;吴伟挥鞭北霸,即一甲子之年;相比之下,我们这一代就是最后一根稻草。我们虽然“听话”,但没有长本事,也没有大作为。如果我们还把名利等身外之物作为人生的主要目标选项,那真的很可悲,很遗憾,我们白在世上走了一遭。

退休本可以安享晚年,但还是不甘寂寞。在师大和其他学校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和我的同事一起,成立读书沙龙,建立网上书院,组织下游学校的目的是什么?

被别人问过很多次,之前也没有正式的回答和系统的解释,心里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我只是被问了又问,原来的答案好像一发不可收拾,说不出来。我不得不强迫自己反复折磨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

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全职),我坚持读书教书(兼职),收获了真实的、充实的平和与快乐。因此,我愿意把努力工作、喜欢阅读和教学的专业人士和同事聚集在一起,增加彼此交流和分享的频率,加强相互指导和收获的努力。

古人云:“我的生命也是有限的,我的学问也是有限的。有了极限,几乎不可能。”这句话对目前大多数学者来说还是重要的,但似乎不那么重要了,因为阅读研究和对“没有极限”这种真正的人生价值风格的追求,似乎已经不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了。

俗话说,按下葫芦,得到瓢。真正的问题演变成了另一种偏差,是时候给“差不多”这顶帽子戴上另一种不平衡、偏颇的现象和误解了——读书学习储蓄的有限内涵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生活外延的挑战!

我该怎么办?路在哪里?

如果简单直接的回答,无非就是一个老答案:路在脚下!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然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相似的内容和模式,但有多少人能做到知行合一呢?所以说,难就难在走,知难而进,两难结合就更难了。

在佛教文化经典中,揭示了女娲世界的两个本质特征:一是苦,二是无常。这句话,至少警告所有众生,生命本身是不如意的,是不确定的。然而现实世界虽然骨感,但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无论古今中外,流传下来的都是一个又一个经典,都是指导充实人生的绝招,都为众生树立了榜样——哪怕是孟大师保守的说法——“圣人五百年才出一次”,毕竟有圣人降临人间!

五经之首的易经,被孔子评价为“无常,刚柔并济,不能为典”;这意味着一切都是多变的,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阳刚和阴柔交替变化。人的思维不能被经典固化,而要适应它的变化。但我想,正是在这里,我体验到并找到了以《易经》为代表的儒释道经典中的独特价值和确定答案。退一步说,如果人生真的有成功的捷径,那么,正如一位伟人所揭示的那样,可能正是如此——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去验证理论,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

几十年的职场经历,感觉人生是一场不得不面对的考验,需要每个人给出一个何去何从的答案。这个问题谁都逃不过,就算放弃选择,也是一个主观选择的答案。

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我离开了出身家庭,离开了父母家人的支持,离开了学校老师的指导,轻率地冲进了成人社会,然后一个人走遍世界,以至于身心疲惫,迷茫甚至抑郁绝望;终于熬过了青葱岁月的第一个坎坷,迈过了所谓心理“断奶期”的门槛。接下来的几年,十几年,几十年,我是从最底层一步步爬上来的。也许我从来没有达到过事业的天花板,也许我足够幸运,鲤鱼跳龙门。当每一个经历过的人都在闲暇之余细数自己身体和心灵留下的伤痕时,大部分人在走到生命尽头之前,恐怕都无法摆脱自己的迷茫。

我也曾质疑过自己——为什么会想这么多?有多少人在乎这些东西?这难道不是自己的问题吗?

让自己的生活幸福快乐,一直延续下去,延续一辈子。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欲望,只是可能会受到干扰和压制,但这种欲望不应该被熄灭。

我是一个追求精神愉悦的人,也相信通过读经可以与圣贤对话,通过积极接触导师也可以增加内心的力量。所以我愿意坚持自己的信念,帮助别人,把自己的收获分享给别人。我很幸运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所以弘毅快乐学从无到有——从线下到线上,再回到线下。在学院所有师兄师姐的齐心协力下,顺利度过了半年。

完成并做好一件事——尤其是对他人精神生活的质量和方向负责——怎么可能一帆风顺,怎么可能有疏忽和失误?

离脚下的沙滩不远处,有几块粗糙、坚硬、简单的礁石矗立在河中,时隐时现。潮汐的大小决定了它们的出场率,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河水怒吼着,头也不回地奔向大海,而这些黑暗的石头,却一直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每次看到这一幕,我总是很感慨!世间有光有暗,有动有静,各居其位,各守其规。也许这是诠释道教的自然方式-

道是那么的自然,有规律,自然,不做作,不勉强!

每次进入这种情境,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改革家说过的一句话总会在我脑海中回响:“摸着石头过河”。

好吧,就算涛声依旧,总会有风雨,但路在前方,路在脚下。让我们携手前行,勇敢而从容——直到彼岸!

西澳大利亚师范大学的铁托写于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