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马克西姆的机枪是英国的还是美国的?
马克沁发明机关枪。马克沁在1883进行了原理试验,并在1884获得了专利。马克沁机枪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成功的以火药和气体为动力的自动武器。其口径为11.43毫米,枪重27.2公斤。采用自动模式,短后坐力(19 mm),水冷枪管。容量为333发、长6.4米的帆布带用于弹药补给。带可接,理论射速600发/分,可单发和连发。也可以通过射速调节器调整到100发/分的慢射速。马克沁机枪结构复杂,水冷枪管体积庞大,帆布带受潮后可靠性变差,但在现代战争中已广泛使用。
马克沁重机枪——美国工程师海勒姆·斯蒂文斯·马克沁出身贫寒,通过勤奋自学成为著名发明家。1882年,马克沁访问英国时发现,由于老式步枪的后坐力,士兵的肩膀经常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这说明枪的后坐力有相当大的能量,来自子弹发射时产生的火药气体。正是从人们习以为常、视而不见的后坐力现象中,马克沁找到了武器自动连续射击的理想动力。马克沁首先对一把老式温彻斯特步枪进行改装试验,让枪完成开锁、退壳、送弹、复锁等一系列动作。利用子弹在射击时发出的火药气体,实现单管枪的自动连续射击,减小枪支的后坐力。马克沁于1883年首次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自动步枪。后来,他在步枪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枪管短后坐力自动射击原理。他还改变了传统的弹药补给方式,制作了一条6米长的帆布链。给机枪连续加油。为了冷却因连续高速射击而发热的枪管,马克沁还采用了水冷方式。1884年,马克沁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挺能够自动连续射击的机枪,射速超过每分钟600发。
马克西姆重机枪成功后,许多国家纷纷仿制。一些发明家和设计师改进和发展了马克西姆重机枪的原理和结构。1892年,美国著名机械设计师勃朗宁和奥地利陆军上尉冯·奥德·科莱克发明了最早的以气体为动力的自动原理的机枪,这种原理被今天大多数机枪年所采用。美国枪械设计师B·B·霍奇基斯设计的1814机枪是最早的风冷机枪。这种机枪取消了水冷机枪上笨重的注水套,使机枪更加轻便。。
这是真正的自动机枪。它的自动动作是利用火药气体的能量完成的。子弹发射的瞬间,枪机与枪管撞击,枪管在19mm的后坐力后停止。通过肘杆机构解锁枪机,同时枪机继续后坐,使枪管的部分能量通过加速机构转移到机枪上,使其完成抽壳和抛壳,从而驱动供弹机构,使击发机准备击发,压缩后坐弹簧,撞击缓冲器,然后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回缩。反复,每秒10次以上,每分钟可发射600发以上子弹。
这种机械运动描述起来很复杂很抽象,但如果你亲自去看,人们会立刻惊叹它的精巧和思维的奇妙。为了保证有足够的子弹满足这种快速射击的需要,马克沁发明了帆布子弹带,长6.4米,容量333发。弹带末端还有一个锁紧装置,可以连接更多的弹带进行长时间击发。
机械装置制造完成后,马克沁想秘密进行射击试验,但风声走漏了。英国剑桥公爵殿下风闻,赶去参观小作坊,但皇室搬了家,后面跟着一大批名流显贵。在众目睽睽之下,马克沁机枪的肘关节像人的肘关节一样快速灵活地运动,子弹呼啸如飓风。观众都傻眼了。从那以后,马克沁和他的机枪闻名于世。
此后,马克沁发明了一种后来被广泛模仿的油压缓冲器,使机枪可以单发射击,或者10发20发,或者将慢射速调整为每分钟100发。马克沁甚至设想给枪增加一个机制,这样手指离开扳机后机枪就可以继续射击,直到弹带上的子弹打完。这样,机枪手被打死后依然可以做出惨烈的贡献。1891年,马克沁成功地发明了一种空气制导自动步枪。56岁,以马沃钦命名的机枪后坐力自动手枪问世。从此,自动武器的起源就敞开了大门。“马克沁”已经成为机枪和自动武器的代名词。
今天我们要记住,正是在马克沁机枪中,人类第一次使用了复合弹簧、可靠的抛壳系统、皮带供弹机构、加速机构、可靠的底隙调节、射速调节油压缓冲器等机构。直到现在,专业枪械研发人员仍然遵循着马克沁开创的火药气体能量自动击发的三个基本原理——枪管后坐力、枪机后坐力和空气传导。《武器装备百科全书》英文版说:“马克沁机枪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从拿破仑时代就开始使用的战术完全没用了。"
胡作非为
马克沁机枪一诞生,就立刻在战场上展现出了优异的性能。1893年,罗得西亚50名步兵用4挺马克沁机枪击退了5000名祖鲁族人的猛烈进攻,战场上留下3000具尸体。1895年,在阿富汗的奇特拉尔战役和苏丹战役中,马克沁机枪也给进攻的敌人造成了不少伤亡。1898年苏丹恩图曼战役中,两万名伊斯兰苦行僧被英国侵略军屠杀,估计有15000人倒在马克西姆机枪阵地前。在1899开始的布尔战争中,布尔人在冲锋时受到马克沁机枪的毁灭性打击。
但直到1905的日俄战争,日俄之间激烈的机枪交火才使机枪的使用受到主流战场的重视。那场战争,俄军用的是马克沁机枪,日军用的是另一种著名的机枪——哈奇卡斯机枪。前者在威力和可靠性上优于后者,尤其是在鸭绿江附近的大战中,俄国人首次使用了带盾牌的索科洛夫低轮马克沁机枪,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机械的巨大威力使得当时许多著名的机械设计师都投身于机枪的研制。手枪设计大师美国人布朗宁也不甘示弱,于是他们相继推出了多种类型的机枪。其中改进的勃朗宁M1901机枪在一战后期随美军进入欧洲主战场,但并未发挥多大作用。因为质量问题,其壳体的后坐板强度不够,以至于在连发射击时后坐板断裂。后来,布朗宁在变速箱后座上增加了两个凸耳,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
战争初期,比利时军队以军犬的力量拉着机枪仓皇撤退。马克西姆机枪的重量使其难以机动。
日俄战争中一度与马克西姆机枪旗鼓相当的哈契卡斯机枪也在一战中广泛使用,当时由于射击频率高,加上冶炼和金属材料技术不成熟,摩擦产生的高温容易使枪管变形。起初人们想到了更换枪管,后来又发展出了一战时广泛流行的水冷机枪,这就使得枪管在外观上看起来又粗又圆。哈奇卡斯机枪的典型特点是水冷枪管前端有一根细水管,便于水的流通。后来为了扩大散热面积,人们还在冷却管上加了一些褶皱。
当时每挺机枪一般需要四个人来完成操控和射击。一个瞄准,一个补给炸弹,一个观察观察,一个协调指挥。但这种配置并不是绝对的。如果有必要,三个人和两个人也可以完成拍摄。
一战中,坦克、装甲车、飞机、军舰甚至齐柏林飞艇都装备了马克沁机枪。人们在摩托车上安装机枪,以便灵活地向空中射击。由此可见机械化部队的发展趋势。反倒是比利时部队的狗拉机枪,这是兽拉战争衰落的一个证据。战争刚爆发,比利时军队在德军攻势下节节败退的时候,是一大群忠诚的军犬拉着机枪完成了撤退。但无论是摩托车还是军犬,都体现了马克沁机枪机动性差的缺点。当时马克沁机枪重27?22 kg,哈奇卡斯机枪重14?97公斤,一战中最著名的德国马克沁MG08机枪重26?54公斤。对于炮兵来说,这个分量微不足道,但是对于以营连为基本作战单位的机枪来说,士兵们就不堪重负了。于是人们开始尝试制造一次性使用的轻机枪。
从重到轻
当时一个叫麦克兰德的美国人设计了一种轻机枪,可以单人携带,由弹托补给,两脚支撑。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他把设计转让给了军官兼发明家路易斯。1911年,刘易斯机枪在美国诞生。
但这种机枪并没有得到美军的青睐。路易随后去了欧洲,在比利时找到了知音,拿到了订单,开始量产。这个机枪重12?25 kg,枪托达到肩膀,单人携带使用方便。磁盘里有97颗子弹。刘易斯机枪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枪管又粗又圆,里面装满了金属片。这种散热方式比风冷不水冷更方便。后来就是这种冷却方式的推广,淘汰了水冷型。一战后期哈契卡斯枪族也推出了MK?1轻机枪。这个机枪也重12?25 kg,最初为骑兵设计,后来用于装甲车。
路易机枪最早在比利时批量生产,其战斗力最早得到比利时军队的认可。一战初期,前线的德军士兵第一次听到路易斯学会连续射击的鸣叫声时,就称之为“比利时响尾蛇”。
路易机枪在世界空军和飞机史上留下了更加显赫的名声。世界轻武器界公认路易斯机枪是世界上第一种航空机枪。1965438+2002年6月,美国的Chantler上尉将Lewis机枪装到一架推进式莱特飞机上。飞机飞过目标后,开始向地面射击。数百名记者迅速将消息发送到世界各地,成为当时相当轰动的新闻。
1965438+2004年8月,战争开始后不到一个月,两名英国飞行员擅自在飞机上带了一个刘易斯装置,在1524米的高空向一架德国飞机发射弹球,但未击中。这次行动是机枪在空战中的首次应用。然而,当这两名飞行员向他们的上级报告这一事件时,他们得到了英国当局关于在飞机上携带机枪的禁令。英国人害怕激怒德国,招致报复。但仅仅一个月后,随着战局的发展,英军正式下令给飞机配备路易机枪。
一战后,路易向美国财政部捐赠了6.5438亿+0万美元。这笔钱是美国政府用来购买刘易斯机枪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只有德国才真正意识到机枪的重要性。当时德军装备了12500多挺马克沁机枪。索姆河战役是机枪史上最惊心动魄的战斗范例。1965438+2006年7月,德军在40公里的进攻前沿,以平均每百米一挺马克沁MG08机枪的火力密度,向14英军师疯狂扫射。一天之内有6万名英国士兵伤亡。机枪和血气的杀伤力在这一天达到顶峰。当年6月,自动武器的开创者马克沁在索姆河战役末期,在英国斯特雷沙姆去世,享年76岁。他死时既有英国国籍,又有英国王室的头衔。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对马克西姆机枪是敬畏的。
到一战结束,机枪才真正成为战场上的主流。法国每个步兵师平均配备684挺机枪(包括576挺轻机枪),英国400挺(包括336挺轻机枪),德国324挺(包括216挺轻机枪),大大超过了战争爆发时每个师只有24挺机枪的数量。机枪在战争新贵美国发展最快,从战前的每师18到1000(包括775轻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