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传统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的区别

传统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同的权利承担者

传统民本理论认为君主的权利是上帝赋予的,君主是权利的源泉,张为民是主人。受这种思想影响,人们认为自己命运的福祉完全来自统治者,于是把A的命运留给父母,形成了他们的期待和依赖。

现代民主不承认“君权神授”论,认为君主的权利来自人民,统治者只是受人民的委托为他们做事。人民的命运应该由人民自己掌握。

民本理论视君主为权利的承担者,现代民主则视人民为权利的承担者。民本理论的本质是君主是人民的主人,而民主思想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即人民当家作主,实现自己的统治。

2、价值目的不同

民本理论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追求的价值目标是稳定和巩固封建专制政权。传统民本理论强调亲民、爱民、惠民,都是站在君主的立场上。

比如程颢说:“治国之道,顺民意,诚民生,安而不扰。”管仲说:“知,只为取者。政之宝也。”其目的是巩固君主制,而不是支持民权。

近代民主思想是为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实现人民自治而提出的。显然,两者所建构的价值目的是完全不同的。

传统民本理论下的关心人民只是统治者的一种手段,是在培育人民,让他们为人民做出更大的牺牲和贡献。现代民主所追求的是实现个人的真正价值,实现公民权利,也就是实现人民自治。

3.不同的实现方式和手段。

民本靠人治,民主靠法治。民本思想就是让统治者认识到人民的伟大历史决定作用,从而自觉地重视、爱护和造福人民。不做危害人民的事,以巩固政权。

其施政的主体是君主和各级官员,所以对统治阶级自身的道德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注重以道德影响世界。可见,民本之道就是人治。

现代民主思想的主要思想是防止个人独裁和统治阶级内部的专制,这是统治者自身的道德所无效的,只能通过法律手段来实现。因为法律可以识别人的权利和权威,从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前提下有效保护人的利益。因此,实现民主的途径是法治。

4.依赖的经济基础不同。

民本以封建小农经济为基础,民主以商业经济为基础。在封建小农经济下,小农人口虽多,但都自给自足,彼此之间不经常进行商品交换,所以人民之间没有一定的经济联系。

因此,在政治结构中不可能形成目标一致的政治集团。“商品生而平等”不同于商品经济,它否定了过去基于血缘、门第等概念的高低贵贱之分,只承认交换之间的平等关系。

它奉行等价交换原则,体现在社会关系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合作。所以,现代民主不可能在封建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开花,现代民主只能在商品经济的土壤里生长。

扩展数据:

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历程

古代民本思想经历了从尊天鬼到尊德护民,再到重民过天到重民过君的发展过程。

殷商时期,迷信气氛特别浓厚,一切都是可以预测的,于是甲骨文就诞生了,用来记录占卜。人们崇拜天地、鬼神、星辰、日月。人们心目中的最高地位是太阳神,以至于夏杰暴虐无情,却把自己和太阳相提并论,说“天若有天,吾国犹有民。”

西周时期,周人视天为具有意志和人格化的至高无上的神,周王又称“天子”,由“天命”而非商来统治。

另一方面,周人从商朝的覆灭中认识到“天命永恒”,看到了人民武装的倒戈,使西周战胜了商朝。这就是“天只在时机成熟时要民主”、“天必顺民之所欲”、“天自视,听己及民”。

然后提出“神无亲戚,唯德为辅”,“尊德”可以“保民”。这开启了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先河。

春秋时期,周朝皇族衰落,原本神圣不可动摇的天,周失去了天下之主的地位,天下大乱,礼乐崩溃。

现实动摇了人们对神圣天堂的崇拜。另一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的地位凸显。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强调人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中的主观能动性,“天”的地位已经开始动摇。

同时,从君主到部分大臣,对“民”的认识有所提高,认识到“兴政顺民心,废政逆民心”,田更替齐国的重要手段是收买人心,大打运货,小打收,结果“得民心”,“民归如水”

孔子“节财爱民,使民取时”的思想,发展成为孟子“民为重,国次之,君最少”的仁政思想,警示统治者“爱民”、“利民”,轻刑薄税,听政与民享。这标志着民本思想真正形成了。

明末清初,随着阶级斗争的激烈和新的生产关系要素的出现,古代民本思想得到极大发挥,以黄宗羲、顾、王夫之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

指责君主制度是“天下之大害”,反对君主把天下当作私有财产,提出“天下为主,君主为客”,君主的责任在于“为天下所有的人做事”。这种社会政治思想是进步的,可以视为早期民主思想的启蒙。

参考数据

百度百科-以人为本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