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条例

第一条为了严厉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保护经营者、用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提供服务的违法行为(以下简称制假)的活动。第三条禁止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禁止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提供服务。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打假工作责任制,加强对打假工作的组织领导,督促各行政执法部门依法开展打假工作。第五条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反假冒工作。法律、法规规定由其他有关部门负责的,从其规定。第六条鼓励消费者、企业、新闻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提供服务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并配合政府部门做好打假工作。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商品为假冒伪劣商品:

(一)假冒注册商标的;

(二)假冒专利的;

(三)盗版复制品;

(四)假冒产地、厂名、厂址的;

(五)假冒认证标志、国际标准采用标志、名优标志、防伪标志等标志的;

(六)不符合实施标准;

(七)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

(八)无生产许可证或伪造生产许可证编号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的;

(九)国家明令淘汰的;

(十)过期、失效或者变质。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商品,为假冒伪劣商品:

(一)没有执行标准或者未标注执行标准编号的;

(二)没有检验合格证的;

(三)未用中文标明商品名称、厂名、厂址的;

(四)限期使用的商品未标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或者伪造、篡改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

(五)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而未标明生产许可证编号的;

(六)应当标注商品的规格、等级、主要成分和含量而未标注的;

(七)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或者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商品本身损坏,而没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的;

(八)有毒、危险、易碎、储运中不能倒置等特殊要求,未标注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的;

(九)利用标志弄虚作假的。

前款所列规定,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九条利用本条例第七条、第八条所列商品向用户、消费者提供有偿服务,或者在有奖销售活动中作为奖品的,视为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提供服务:

(一)明知或者应知为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提供场地、设备、仓储、运输服务的;

(二)传授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技术和方法的;

(三)通过制作、出版、播放、张贴或者其他方式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提供广告服务的;

(四)为他人印刷、制作或者提供假冒伪劣商品标签或者包装的;

(五)为他人隐藏、转移或者销毁已被查封、扣押的假冒伪劣商品的;

(六)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提供虚假证明的。第十一条行政执法部门在依法查处案件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询问有关生产者、销售者、服务者(以下简称嫌疑行为人)、利害关系人、证人,要求其提供相关资料;

(二)检查有关财产和场所,查阅、复制、登记、保存有关合同、原始记录、销售凭证、账簿等资料;

(三)查封、扣押涉嫌假冒伪劣商品及相关的原料、半成品、工具、设备;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权。第十二条行政执法部门依法调查案件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第十三条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查处案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和干涉;被询问的犯罪嫌疑人、利害关系人、证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第十四条行使查封、扣押职权,必须经县级以上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批准。封存或者扣押的货物需要检验或者鉴定的,应当自封存或者扣押之日起七日内送交检验或者鉴定。

未经实施封存的行政执法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启封、转移、使用、涂改、销毁或者出售封存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