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杀同价?锤子耳机S1000平衡版测试

IT168评测在今年的坚果文艺青春版发布会上,锤子科技发布了首款耳机,Smartisan S1000平衡版和s 1000-低音低频增强版。手机厂商推出耳机背后的意义,我不想过多评论,更多关注的是“第一”这个词。通常进入一个新的领域,都是感性的,或者说是梦想情结。自然,推出的第一款产品并不完全是为了盈利,而是想得到认可,借助音质和价格优势的差异化,满足用户在移动端消费音频内容的需求。

当然,有了欲望和足够的细心,没有技术是不行的。作为手机厂商,锤子还是要找专业的耳机品牌合作。锤子耳机的声学调音部分由专业耳机研发机构VSONIC研发生产,产品设计由锤子科技工业设计团队完成。碰巧边肖最近得到了红色低频版本和黑色版本的平衡版本。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经验。点击进入购买。

按照惯例,先从外观说起。现在的包装盒流行“简约”,从包装盒上根本看不出是什么产品,但锤子耳机并不神秘。型号和参数都贴在盒子背面,当然盒子周围也少不了锤子的LOGO。说到内包装,分为两部分,耳机和耳罩。除了耳机自带的M号耳罩,还包括S号和L号耳罩,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佩戴。除此之外,没有找到任何说明。

▲简易包装盒

▲侧面的LOGO

▲黑色版外观

▲随机提供S号和L号的耳罩。

锤子耳机第一感觉就是中规中矩。它既没有华丽时尚的外观,也没有金属科技感,但拿在手里摸过之后,只能用简单的味道去感受。耳机腔是高磨砂和多材质的混搭,纯黑或纯红配色,色调一致又不失层次感。从材质和手感上可以判断是精雕细琢,重量控制的很好。耳机腔是一个四边无棱角的长方形柱体。前耳罩紧贴机体,端部设有出风口。整体来说,这款锤子耳机的设计还是很用心的,不像一款只有199元的产品。

▲黑色S1000平衡版

▲黑色S1000平衡版

▲红色s 1000-低音低频增强版

▲空腔背面

▲圆柱形空腔

线控比较常规。“+”和“-”可以直接调节音量。中间的按键是播放、暂停、连接和静音,双击是切换到下一首歌。打电话时,通话质量更高。因为入耳式耳机有降噪效果,直接连接比在混乱的环境下用手机更清晰。这些功能在Android和IOS上都可以实现。至于线材,采用的是常规的橡胶护套,抗拉能力好,在耳塞腔下方的橡胶手柄处可以看到左右声道的标签。

▲内置麦克的线控

▲分离器

▲四段耳机插头

由于佩戴入耳式耳机的常见问题,难免会在耳朵里产生一些异物感。锤子耳机在这方面也不例外,只是它的耳罩提高了一些舒适度,戴几个小时也没有问题。另外,锤子耳机的线材摩擦碰撞时,还是会有微弱的听诊器效果。

锤子耳机在单元内采用前阻尼挡板调音专利技术,完全模拟自由场的听觉感受。同时前挡板起到了阻尼作用,有效改善了入耳式耳机在某些频率下对人的听觉感受刺激过大的缺点。结合耳塞微孔调音针、木质材质背反射器等多项技术,音质更加圆润,声场环境更加真实。据说同价位的产品可以秒杀。我来说说听后的感受。

试听的型号是S1000平衡版。按照我的测试习惯,我会先放一首普通的流行音乐,就像烂大街一样。然后是流行的女声,通常是王菲的歌;然后是古典音乐,简单的钢琴曲或者小提琴四重奏,吉他之类的;最后,我们来测试一下节奏感强的低频感。就这样,我们最终选择了青花瓷,时光荏苒,大河奔流在你和虎眼。

虽然是平衡版,但低频还是保持了不错的表现和下潜,有弹性,相对更快。其实它和锤子耳机低频版的区别并不明显。低频分辨率比较一般,但是199元的入耳式耳机能达到这种低频效果就很不错了。中频的人声部分正常无毒听起来不累,乐器部分的相位也挺好的。如果整个中频和低频结合起来,可以带来很好的音乐感和氛围。至于高频部分,分辨率要好于低频,但锤子耳机并没有过度突出高频。虽然听不到惊艳的音色,但是控制的不错,就是上面说的大动态不会乱。最后,声场的第一听觉比较开阔,声音还是很有质感的。相比同价位的入耳式耳机,细节更多,听起来舒服很多。

总结:锤子耳机对我来说就像品尝特制的红酒。在前期、中期、后期都有不同的感受。从一开始没有引起我注意的外观,到材质的简单口感,最后到音质效果,都带来了不错的体验。更重要的是,穿着的舒适度给了我很多分,让我一点点肯定。对于同价位的产品来说,确实是值得购买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