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硕的电脑好吗
华硕电脑成立于1989,是全球领先的3C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致力于为个人和企业用户提供最具创新性的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在全球顶尖工程技术R&D团队的支持下,华硕的产品线覆盖笔记本电脑、PDA便携式电脑、主板、显卡、服务器、光存储、有线/无线网络通信产品、手机等所有3C产品。凭借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分支机构和超过62,000名员工,* * *将把华硕打造成为年营业额超过6543.8+006亿美元的信息产业巨头。
商业哲学
培养、珍惜、关爱员工,让华硕人发挥最大潜能。
坚持诚信、勤政、尊基、务实的正道。
永无止境的追求世界第一的质量、速度、服务、创新和成本。
成为世界级高科技领军人物,为人类社会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编辑此段】华硕:低调的隐形狮子
1989年4月10日,徐世昌、童子贤、廖、谢伟琪四位曾经的同事,以新台币10万元(约合人民币250万元)创业。在创业之初,华硕的创业者将公司最初的突破点放在了不被大多数人看好的电脑主板的设计和制造上。
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电脑主板的设计制造是很多大企业都不关心的小生意,人们也不看好它未来的发展。但从PC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华硕的创业者看到了电脑主板,尤其是高品质电脑主板的巨大潜在市场。
看到机会,我们必须能够抓住它。为了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刚刚创立、毫无名气的华硕采取了一种看似普通的方法——以“高品质”的产品定位来区别于市场上的其他品牌。很快,华硕以其对产品品质的追求、领先的R&D技术和快速的市场反应速度打开了市场的影响力,进而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了“华硕品质坚如磐石”的市场口碑。
14年,坚持“务实”的华硕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化的企业集团,在美洲、欧洲和亚洲拥有11分支机构和全球营销网络。目前,华硕在全球约有40,000名员工,其中苏州工业园区的工厂有33,000名员工。2002年,整个华硕集团的营业额达到273亿元人民币,2003年的销售额有望攀升至2000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500亿元)。
从10万到2000亿,华硕在14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板楼基金会
雄狮华硕从电脑主板行业开始“下坡路”。
华硕成立之初,对产品质量和技术的追求就成为创业者的工作重心。几个月后,这群工程师创下了当时台湾省主板行业的纪录:1990年,华硕和IBM同时推出486主板,这是台湾省自主研发生产的首款486主板的纪录,全面领先台湾省同行半年多。
PC的市场销量在90年代快速增长,华硕也开始了自己的快速发展。华硕在推出高品质、高科技的产品后,迅速打开了市场的影响力,确立了在全球主板领域的领先地位。
1992 65438+10月,华硕主板月出货量首次突破3万块;1993年,华硕率先推出全球首款搭载双奔腾处理器的主板。
从1996年底开始,国际一线厂商的主板OEM订单就像雪片一样来到华硕。短短几年时间,华硕的发展步伐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主板厂商。
随后的日子里,华硕陆续推出了首款“板载PBSDRAM解决方案”、首款K7主板、首款奔腾4主板、首款板载千兆网卡主板等等。在业内,华硕的主板被称为市场的“硬通货”。
2003年第三季度,IDC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4.2台电脑中就有一台使用华硕生产的主板。
继主板之后,华硕又将目光转向了显卡、光存储、网络通讯等产品。为此,华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组建了多个研究团队,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华硕董事长施崇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华硕对产品的定位有一个要求,就是在制造和质量上超越日本人,在系统技术上超越美国人,再加上华硕的速度、灵活性、效率和成本”。
笔记本带来辉煌的成果。
狮子称霸森林,除了识别目标,还需要全方位攻击,以猎取更好的猎物。
从65438到0996,华硕掌门人施崇棠认定,集信息技术、通讯、消费电子功能于一身的3C集成产品将是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
华硕进入显卡、光存储、网络产品后,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在主板、光存储、显卡等PC配件领域积累了深厚的经验后,整机产品成为华硕的必然目标。这一次,华硕将新的目标锁定在了笔记本上。华硕开始了以笔记本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布局。
1997年,华硕正式向市场推出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因为在起步阶段,华硕的这款产品又厚又重。华硕副董事长童子贤回忆,当时很多同行都很鄙视,甚至引为笑谈。因为华硕在笔记本领域最初的目标很简单,这款扎扎实实设计、研发、生产的产品,因为单价高,生产设备投入少,材料准备有限,没有库存积压,所以第一年就小赚了一笔。一般来说,一个公司如果切入笔记本行业,两三年内是无法盈利的。
1998年,初出茅庐的华硕笔记本创下了一项目前依然领先的世界纪录——“华硕笔记本在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上平稳运行了700多天,没有出现任何故障”。在务实文化的影响下,华硕成功地将主板的深厚功力和对品质的执着追求延伸到笔记本电脑上。
随后,华硕推出笔记本新品的速度开始加快。1999年,华硕引领行业推出全球首款最轻最薄全内置笔记本电脑;2000年,M8系列产品上市;2001第三季度IDC发布的市场调查数据显示,华硕系列笔记本已经占据台湾省市场第一的位置。2002年,华硕推出的经典产品S1系列甚至获得了日本工业设计最高奖“G-Mark”,随后的相关产品也获得了有“世界工业设计奥斯卡奖”之称的德国汉诺威CeBIT电脑展工业设计“IF”奖。
2003年,华硕笔记本进入高速增长期。除了笔记本电脑产量进入全球前五之外,S1N、M2N、M3N、S200N等众多产品都受到了市场的好评。S200N轻至920g,只有A4复印纸一半大小,也创下了世界最轻迅驰笔记本电脑的纪录。
经过六年的不断探索和积累,华硕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笔记本电脑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体系,华硕笔记本逐渐成长为主板之外的重要产品。
2000年,主板和笔记本电脑分别占华硕电脑收入的52%和265,438+0%。2002年,华硕笔记本电脑营收创下779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6543.8+09亿元)的新纪录。据5438年6月至2003年10月的最新统计,华硕笔记本的营收已经达到公司总营业收入的40%,几乎与主板的营业额并驾齐驱。
在3C一体化战略的指导下,华硕在多元化战略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保持主板市场第一的同时,华硕显卡产量已经位居全球第二,光存储产品也进入全球前五,笔记本在2003年进入全球制造业前五。
曾经有人问华硕掌门人施崇棠“为什么比别人晚十年进入笔记本就能做得这么好?”。石老师的回答颇有深意。“迟到的好处就是早到的好处。华硕的强项是把产品做得更好,技术做得更精。”
技术质量的基础
丛林中的狮子不停地奔跑。猎取食物,奔跑的速度和攻击的准确性是猎狮成功的根本因素。
曾经有人问华硕掌门人施崇棠“华硕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石老师的回答很简单,只有四个字:“务实”。他认为,任何企业的发展都必须回归根本,即技术和产品。没有这两样,任何事情都是空谈。每个行业,人们都会记住珠穆朗玛峰,但谁会知道世界第二高峰呢?华硕的原则是无论做什么都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厂商,高附加值的自有品牌是华硕的必由之路。华硕决定投资的产品,应该是以追求全球最大产量为目标的。
对于华硕的每一位员工来说,质量已经成为了一种天然的“教条”,每一件产品,包括每一个部件,都必须经过精挑细选和严格测试。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华硕还斥巨资建设了世界一流的电磁检测实验室;购买亚洲唯一军用红外检测仪,检测产品散热分布。华硕这些做法的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一个不一样的、经过测试的产品。以华硕笔记本为例。目前华硕笔记本已经通过TCO'99认证。要通过TCO认证,必须在生态、能源、辐射、人体工程学四个方面达到极其严格的标准。在全球所有笔记本厂商中,华硕的TCO'99认证标志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
在华硕文化中,与要求质量同等重要的是技术研发。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华硕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对产品的功能和技术进行多元化的开发。比如华硕在主板BIOS的附加功能上拥有十几项专利,技术研发的广度和深度远超其他主板厂商。华硕在显卡、光存储、笔记本电脑、网络设备和PDA便携式电脑方面也有很多独特的技术。
施崇棠经常强调,企业要持续经营,必须将产品技术与市场相结合,坚持技术领先。他以英特尔为例。英特尔的决策者都是技术专家。他们用技术观察市场趋势,用技术决定产品策略,用技术提升公司体质,用技术成为竞争的尖端。华硕要想持续发展运营,就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
事实上,在宽带和通信网络产品方面,以电脑外设产品而在业内知名的华硕已经有了不小的成就。华硕曾经是全球最重要的ISDN设备供应商之一,也是目前宽带和网络通信设备的重要供应商之一,在全球占有非常重要的市场份额。目前,华硕是国际3G标准制定委员会的重要成员之一,对标准制定的贡献排名前六,与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企业并列。华硕在802.11B、GPRS、WCDMA三大无线传输领域的R&D团队在这个领域收获颇丰。
目前,华硕已经覆盖主板、笔记本电脑、服务器、多媒体配件、信息家电、光存储、宽带和网络通讯产品、PDA便携式电脑等多个领域。2003年6月10,14日,华硕自主研发的J100手机正式登场,填补了华硕在通信终端产品上的空白。
施崇棠说,他一直在努力做的,是在华硕内部做到一种不断探索“本质”的精神和力量,有一种刨根问底、扎根基层的精神。“注重技术标准、具有全球视野的企业文化是华硕运营的驱动力。”到2003年,华硕电脑已经连续六年入选《商业周刊》全球IT100,连续六年入选《台湾省联邦》杂志最佳口碑标杆企业,但施崇棠在公司的发言依然是“我们没那么好,我们不比别人好”。
“抱抱之树生于一点点,九层台始于累土。”华硕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但华硕的每一位员工依然努力工作。未来的发展重点在中国大陆狮子的凶猛,离不开大森林的环境。对于华硕这只已经下山的猛狮来说,上一层楼,只有以大陆为制造研发基地,放眼全球才能实现。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省的IT产业遇到了发展瓶颈,很多专家指出“像美国经济的转型一样,台湾省的制造业已经到了瓶颈,不能再依靠台湾省本地的制造业赚钱,台湾省企业必须转向更高附加值”。“台湾省的企业必须改变。台湾省市场太小,没有市场基础,所以和大陆合作很重要。扎根台湾省的企业,必须考虑全球布局。”
一向未雨绸缪的华硕董事长施崇棠将大陆视为华硕发展的新世界。他认为,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除了强化专注和增值的基本技能之外,控制成本的能力将是第三个重要的竞争条件。华硕的产品应该是全球产能最大的。无论从成本和发展的角度,祖国大陆都是一个值得努力的地方。对于华硕来说,大陆巨大的市场潜力将不仅是其生产中心和R&D中心,更是未来的市场中心和华硕打造品牌的重要阵地。
1998年底,华硕宣布在苏州投资设立制造中心。2002年初,华硕在大陆确定了华硕电脑中国制造集团和中国事业群两大事业群:中国制造集团总部设在苏州,向全球供应华硕产品,中国事业群负责华硕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销售。近五年来,根据公司发展战略,苏州厂区逐步扩大,生产的产品领域也逐步扩大。目前,华硕在中国大陆拥有3.3万名员工,占地54万平方米的苏州工厂三期建设已接近尾声。
从销售收入的增长来看,自2002年以来,华硕在中国大陆的营业收入一直大于台湾省。2002年,根据中国外经贸部公布的统计数据,华硕的出口量在中国排名第20位,在江苏省排名第一。
2003年,华硕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和品牌影响力呈现全面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华硕笔记本、PDA笔记本电脑、准系统、便携式PC的市场销售也是百花齐放,稳中有升。以笔记本电脑为例,9月份华硕笔记本电脑月销量已经突破7000台,同比增速超过200%,位居市场前列。在中国Sina.com和太平洋电脑网“最具潜力国产笔记本电脑品牌”单项排名中分别获得第二名和第一名。目前,华硕在国内推出的迅驰笔记本产品已达五大系列,在国内品牌中名列前茅。[编辑此段]华硕的故事: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2004年3月,台北阴雨绵绵,华硕电脑员工运动会却人山人海,数万人不畏风雨出发。华硕15年第一次举办如此大规模的活动。一位一直不愿抛头露面的老人,热情地走出来,率先引领象征性的1500m。
他一边跑,一边告诉同事们要跑得比他快,“否则就要被辞退,接受调查”,大家都冲到了他的前面。
1500m,15,没有人知道他跑完这段非凡的距离时有什么复杂的感受...
他就是华硕董事长施崇棠,一个和蔼可亲、沉默寡言、低调的人,形象气质酷似大学教授。他又瘦又弱,像一个仙风道骨的人,没有大多数著名商人的大腹便便,以至于当你偶尔在街上看到这样一个人时,你绝不会把他等同于一家财富500强公司的董事长。
然而毫无疑问,华硕集团在这样一个人的带领下,2006年实现了6543.8+020多亿人民币的营收,进入世界500强!
也正是这个IT巨头的掌舵者,在1995毫无畏惧地接受了巨无霸英特尔的挑战,一举摧毁了英特尔的主板霸主梦,同时击败了美国企业Micronics,取而代之的是世界第一;2008年,当可雇佣65438+万人的上海南汇IT生产基地建成后,他将再次接近自己的“巨狮”梦想——年营收达到2000亿人民币!——一个内地民企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暗室千年,一灯亮”,施崇棠有一些常人听不懂的言论,但毫无疑问,总有一盏“明灯”照亮他的胸膛,让他豁然开朗,让他柔弱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不易察觉却无比强大的心。
四个“技术偏执”
大学生比尔·盖茨带着自己的操作系统去IBM验证。正是IBM的无情嘲讽,刺激盖茨创造了未来的微软帝国。这类企业包括甲骨文、思科、太阳微系统公司...骄傲的大象稍有疏忽,就从一家又一家世界500强公司溜走了。
大象因为宠物而看不到脚下的金子,很多商业传奇都是因为这些疏忽而诞生的。
1989春节刚过,童子贤、徐世昌、谢伟奇、廖忐忑不安地走进宏碁董事长石的办公室,向老板提出辞职。都是宏碁的高级工程师,这次决定集体出去创业。听到真相后,石感到有些失落,但他没有打听。他知道他不能留下来。
就这样,一个未来的世界500强公司因为宏碁的疏忽开始萌芽。1989年4月2日,四个热血沸腾的年轻人在台北市长春路租了一间35平米的公寓,投资新台币10万元(250万人民币),成立了一家“小而美”的华硕,专门为电脑主板厂商设计,收取咨询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