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尚是怎么生活的?我听说他们都娶了老婆。

在日本,僧侣是一个非常受尊敬的职业,他们被认为是智慧和博学的象征。如果你想象一个和尚的生活,很多人会形容为赤子之心,无欲无求,平淡无奇。然而,日本和尚的现实生活远非想象中的那样:有的和尚结婚生子,有的尼姑成为电视节目主持人,有的开始创业。用丰富来形容日本僧侣的生活,似乎一点也不为过。

纪律严明的是少数。

和尚结婚,这在中国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日本人却习以为常,因为日本佛教是独特的,与中国和日本强调戒律的大乘佛教不同。在日本,戒律严格的僧侣是少数,如唐代赵体寺的僧侣,他们继承了鉴真僧侣戒律的根源,与中国的传统僧侣并无不同。除了唐朝赵体寺和林济宗主持的一等和尚,日本和尚不能不结婚生子,也可以吃肉。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父亲是个和尚。结婚后,日本僧人一般会在寺庙附近定居,这样“上班”就方便多了。

日本僧人大多过着“两亩地一头牛,妻儿热”的生活。“两亩地”是指大部分日本僧侣靠“土地”生活。日本很多寺庙都经营墓地。日本地价高,2-3平米的墓地价格在七位数。通过出售墓地,每年向墓主人收取公德金,大多数僧侣可以过上悠闲的生活。相关费用还包括做事情,给逝者取佛号等等。“牛”就是和尚办事的车。城里的和尚很多都有好车,郊区农村的和尚更喜欢摩托车。

遵守惯例,站街

当然也有遵守佛教修行要求的,最典型的就是日本随处可见的“苦行僧”。他们不去捐款人家里乞讨施舍,而是选择繁忙的车站、广场等地,戴上帽子,穿上长袍,站起来就不说话了。看到这样的僧人时不时被施舍,每次被施舍,托钵僧都要敲钟。这样的苦行僧也成为了日本城市的一道风景。

活跃媒体佛教

有些和尚住的离世界更近。比如一些和尚或者尼姑会去电视台做主持人,做讲座,办展览。当然内容还是和佛教有关,但形式上绝对没有死板的说教。这其中最著名的是天台寺主持人濑户内法师。这位84岁的尼姑出家前有过复杂的感情经历,还写过一部爱情小说。1973,她剪发当尼姑。她是日本nhk电视台的主持人,主持生活、礼仪等脱口秀节目。1998,她还获得了nhk电视广播奖。她的节目告诫人们要善良,也解决具体的问题。她的语言幽默而独特。姬听他出家前的艳遇,甚至在节目中讨论夫妻关系时,还会自言自语地嘀咕一句——“好吧,谈谈经历。”让人会心一笑。

活跃在日本媒体和网络上的僧人不在少数,比如《静听大师》,似乎展现了一种佛教与现代社会融合的新方式。

世袭僧侣兼职工作

还有一些和尚是“脚踏两条船”。如果有朋友说起他认识的日本和尚,他是一个优秀的工程师,拥有七八项专利,经营着一家贸易公司,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一些日本和尚还有另一个不可思议的职业——电影导演。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兼职和尚”,原因很简单。日本的寺庙大多是世袭的,也就是说主人死后,继承的是自己的儿子。前面提到的工程师和尚,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是工程师了。父亲去世后,庙里的主人自然传给了他,所以他要兼顾两边。这种现象也是日本社会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