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发明中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科技活动课作为一门综合活动课,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改革的新产品。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做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尤为强烈。”科技活动课程是满足和释放儿童发现、研究和探索欲望的良好形式。

关键词技术;发明;改革

科技活动课作为一门综合活动课,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改革的新产品。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做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尤为强烈。”科技活动课程是满足和释放儿童发现、研究和探索欲望的良好形式。

小发明活动是小学科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内容广泛、信息量大、趣味性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案例1:

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吹头发,幼儿园的儿子突然说:“妈妈,你一手拿着梳子,一手拿着吹风机吹头发会不会很辛苦?”如果你想照镜子,没有第三只手。我长大了要发明一个带梳子的吹风机!“2008年6月65438+2月,我儿子‘发明’了一种吹风机用易梳套后,在泉州市第七届先鸾杯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同时获得国家专利。

案例二:

通常我们用的水壶,大多是把壶盖和壶身分开的装置。盖子上的通气孔经常因为不小心盖住了手柄附近。每天上学的时候,儿子都要带水去学校,倒水的时候手经常被盖子上的通气孔排出的蒸汽烫伤。于是他想:如果能在壶盖和壶身之间弄一个固定的凹凸槽,让通气孔永远远离手柄,那我们的手岂不是会被烫伤?于是,又诞生了“防止蒸汽从盖子的通气孔烫伤的水壶”的发明。

案例三:

综合实践课上,老师和学生交流“做一个鸡蛋提取器”的话题时,孩子们很热情。他们讨论如何将老师教的方法付诸实践,发明一种可以取出完整空蛋壳的装置。争议被驳倒后,经过苦练,制作完整空蛋壳的装置完成了!

后来,多功能新型黑板、带盖卫生安全烟灰缸、带安全警示功能的反光背心等发明(6项国家专利)相继在我们手中诞生!

我以前觉得创新是一个高深莫测的谜,能做到的人不是一般的正常人,而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先鸾杯科技创新大赛”、“泉州科技?在“人才周”、“寻找民间发明家”等活动中,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后,不禁惊叹于“发明家”们的奇思妙想,尤其是当这样的小发明创造出自我们自己之手时,我们深深感到发明创造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这些发明大多来源于生活。只要你愿意活下去,只要你去想,去行动,那么你,我,他,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发明家!

然而,在生活中,又有多少孩子的奇思妙想被我们忽视甚至扼杀了呢?讲真,学习生活中有很多东西用起来不方便,孩子对这些现象可能会有自己的奇思妙想,就看家长和老师如何认识,如何引导和帮助他们把想法变成现实,达到创造发明的目的。

上述案例告诉我们,如果家长或老师能够有意识地营造一定的氛围,注意引导孩子去观察、去发现,鼓励孩子大胆提问甚至去反驳,给孩子主动去探索、去获取知识的机会,让孩子在学习生活中认真去寻求、去发现、去创造,就能使孩子在自主、合作、探索的活动中积极发展,在生活中充分释放自己的创造潜能。

1.营造良好氛围,营造创新环境

发明创造是儿童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我们应该给孩子们选择的自由。给孩子一批问题,让他去探索;给孩子一个追求的目标;给孩子一个创造的空间。营造平等、信任、和谐的活动氛围,创造发明情境,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在活动的组织上,要始终以科技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幼儿平等交流,营造平等、尊重、和谐的氛围,努力营造以幼儿为主体的亲自思考、发现、创新的氛围,让幼儿在活动中敢想、敢说、敢干,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其次,要尊重孩子的个性选择,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自愿的探索过程,鼓励孩子进行合作探索,在活动中大胆提问、不同意甚至批评、反驳,正确对待孩子的打断和错误回答,多一些宽容,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备,少一些批评,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轻松活泼的激励过程。

比如,当一个孩子提出长大后要发明一个带梳子的吹风机时,我没有讽刺他在思考,在做梦,而是及时表扬他说“你很聪明”“很有创意”,并不时给他打气,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思考,去实践,去实现梦想!

在大人的爱、尊重、期待和鼓励下,孩子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以探索者、研究者的心态投入到自主探索的活动中,为创造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引导交流探究,培养创新意识。

小发明创造重在探究,重在让孩子体验一种科学的探究过程,这种过程存在于每个人身上。活动组织的过程是几个个体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取长补短,使课堂教学形成巨大的磁力,吸引幼儿积极探索问题,发现规律,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互补性,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比如在“制作一个鸡蛋提取器”的过程中,我让孩子们互相交流,探讨设计思路和过程,引导他们把碰撞后的想法写下来,然后进行设计和绘制,设计它的外形和内部结构,描述它的结构、工作方法、制作需要的材料、使用方法,以及它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什么价值,然后和家长老师谈谈自己的设计。这种鼓励激发了孩子们强烈的探索欲望,思维的火花被频频点燃,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