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风暴的美国军事项目

如果不是2007年6月5438+2月04日西班牙报纸《革命报》发表的长篇报道《气象战:当心美国军事试验》,美国空军在阿拉斯加半岛的HAARP及其主管伯纳德·伊斯特兰至今仍不为人知。人们甚至不知道他力推的气象战有毁灭地球的危险。显然,这种级别的龙卷风可以完全摧毁一支军队。

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伊斯特兰从小就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天赋”。1956,考上麻省理工,专业是物理。7年后,这个来自“牛仔之乡”的年轻人拿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随即被哥大物理系聘为“Q机项目”的主任。尽管他没有工作经验,四名助手都是研究生,但伊斯特兰只用了三年时间就研究出了一种提纯碱土金属的新技术。消息不胫而走。不久,伊斯特兰被美国核能委员会“挖走”,成为可控热核研究项目主任,负责四个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和协调工作。过了一段时间,美国融合系统公司开出了更高的价格,邀请他担任其首席技术官。上任后不久,伊斯特兰就因发明紫外线灯而闻名于世...慢慢地,五角大楼开始关注伊斯特兰,尤其是他“不起眼”的发明专利——一种测量地球大气的新方法。因为内容难度太大,这项技术发明出来后很少有人关心,就连伊斯特兰自己也没太在意。但是有一天,五角大楼突然打电话给他:“我们听说你发明了一种测量地球大气层的新方法。来和我们一起工作吧。这个专利最大的用途只能是气象战。”于是,在雇主大西洋里克菲尔德公司(Atlantic Rickfield Company)的同意下,伊斯特兰以兼职科学家的身份前往五角大楼,开始参与一项极其机密的项目——气象战项目。“20世纪80年代初,我是大西洋里克菲尔德公司的首席顾问,当时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有效开发阿拉斯加的天然气。当时我对气象战一无所知,更不知道我的专利和气象战有什么关系。”谈及与气象战结缘的经历,伊斯特兰说,“通过五角大楼军官的讲解,我意识到气象在战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伊斯特兰刚进五角大楼的时候,没人敢告诉他美军气象战的整个计划,但他还是了解到,美军早就有一个“呼风唤雨”的计划: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佛罗里达州建立了“麦金莱气候实验室”,专门从事气象武器的研发,在越战中投入使用。从65438年到0977年,美军又投入了280万美元用于气象战的专项研究。次年,联合国通过了禁止所有环境和气候测试的法案,美国政府被迫在1979暂停所有相关测试。但伊斯特兰知道,事实上,美国20年来从未停止研究气象战。1994年6月,伊斯特兰的“大西洋瑞克菲尔德公司”将其所有专利技术和合同转售给一家名为“E- system”的公司。

“神秘公司。没有人知道“E- system”的真实背景,但人们只知道这家公司专门与中情局和国防情报局做生意,每年的合同金额高达6543.8+08亿美元。”E- system”立即委托伊斯特兰一项重要任务,请他全面主持“高频活动极光研究项目”(HAARP语)。这个打着“和平研究”旗号的计划,其实是人类历史上最危险、最疯狂的武器研发计划之一,得到了美国空军和海军的大力资助。美国军方在几十年的战争中一直使用气象武器。

气象战,实际上就是对当地天气施加人工影响,以给敌人创造有利和不利的战争条件,从而赢得战争。

人工增雨、人工造雾消雾、人工防雷、人工影响台风等。这些技术在气象战中既可以作为民用手段,也可以作为常用手段。

在气象战历史上,人工影响局部天气的技术被大规模应用于战场,起源于一战,在二战中得到很大发展。美国军方研究“呼风唤雨”技术的气候实验室,已有近50年的历史。

二战期间,美军多次造访气象战。其中,一些美军机场因天气原因经常有雾,导致战机起降困难。美军点燃跑道驱雾,成功为战机起降作业提供了便利。

1943年9月,美国第五集团的军用飞机播撒成雾剂,在意大利沃尔图诺河上制造了一个长5000米、宽1600米的雾层,成功掩护部队渡河。6月1946 165438+10月,美国青年工程师谢弗和冯内古特成功地进行了人工降雨实验,为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60年代初,持续了10年的越南战争开始了。1967年初,为了防止胡志明的部队利用胡志明小道向南方游击队运送物资,入侵的美军秘密进行了代号为“投弹”的气象战行动。美国空军第54气象侦察中队不时出动战机在胡志明小道上空撒云助燃剂,引发人工降雨,导致部分地区洪水泛滥,补给线部分桥梁被冲走,多处路段被淹。美军整个空中造雨工程已经进行了7年,耗资超过21万美元,给越南游击队的后勤补给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据《空军》杂志报道,在冷战结束以来的几次战争中,拥有世界上最强全天候作战能力的美国空军都打败了气象战。1991 1 1海湾战争打响前,负责收集全球空中气象信息的美国空军气象局向海湾地区派出了一支500人的气象分队,成为首批部署在海湾地区的美军之一。在1999的科索沃战争中,美国空军首次使用了不受天气影响的新型卫星制导炸弹,取得了巨大成功。

在美军平时的训练中,气候实验室也被用来制造“逼真”的场景。雨、雷、雹、热和冷等。,美国可以随时制造不同的天气,为部队进行适应性训练提供条件。

国际公约已明确禁止;美国还是搞最大的气象武器。

多年来,美军一直在进行大气战研究。其中,在北太平洋的阿拉斯加州,美军大力发展“高频活跃极光研究项目”(HAARP),试图利用高频电磁波控制高层大气。按照美国军方的说法,这是国家反导系统的一部分。如果俄罗斯或其他国家的洲际导弹攻击美国本土,电离层将被美军在北极地区上空的强大电磁束拦截,电子制导系统将因过热而被烧毁,洲际导弹将无法继续飞行。美国军方声称该项目符合相关国际规定,不属于气象武器项目。

65438年至0975年,美国和苏联开始就禁止为军事行动改造气象进行谈判。1976 10 6月10日,联合国明确提出了禁止军事或任何其他敌对利用环境进行改造的条约。10月5日,1978,10,条约正式生效。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再次肯定了军事条约禁止人工影响气象的内容和意义。

然而,一些美国物理学家认为,HAARP计划是世界上最大的电离层重建项目,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气象战武器,可以人为操纵当地天气,扰乱其他国家的航天器和运载火箭的飞行,扰乱其他国家之间的通信。俄罗斯《真理报》一针见血地指出,虽然美国签署了禁止发展气象武器的联合国条约,但美军在阿拉斯加的电磁拦截项目显然是打着科研的幌子,或者打着双重技术的幌子进行的。

最重要的是,联合国条约并没有禁止将气象转化为商业服务。多年来,美国的一些公司一直在进行民用研究和实验,以改造气象学。但一旦需要,民用气象改造的成果随时可以转为军用。1987到1993,美国公司在北达科他州进行了“造云工程”实验。1998,美国气象协会承认他们一直在进行雷电的研究。美国空军气象战研究小组顾问、菲利普斯实验室高级科学家巴恩斯认为,闪电可以直接用于军事。其中,激光避雷针可以在空中引发闪电,对敌方战斗机或洲际导弹等飞机造成伤害,有利于美军机载激光武器的发展。

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感叹,科技让一切成为可能,气象改造技术可以延长一个地区的干旱或风暴。增强原子弹的杀伤力

美军认为,在未来战争中,气象战仍将是重要的作战部分,随时可以影响战争的进程甚至胜负。一旦战斗一方人为制造暴雨,另一方地面装甲部队可能无法移动,战机可能无法飞行,导致战局逆转,一方可能战败。美国政界有人甚至认为,与其使用导弹等现代化武器造成更大伤亡,不如使用气象武器减少伤亡。

美国媒体称,冷战结束后,美国空军拟定了21世纪的气象战计划,也就是“2025年全面控制计划”,试图通过气象战确保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领导地位。1997年3月,巴恩斯在一个论坛上透露,空军的未来气象战计划认为,发展用于军事应用的气象控制系统的风险“极高”。但是,“太空给了我们新的地方,科技给了我们新的机会”,气象发展有“巨大的军事潜力”,可以把战场控制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根据美国的相关文件,美军中曾有人提出利用原子弹实施气象战:在风暴生成系统或云中引爆原子弹,从而形成辐射雨,产生比正常核爆炸更大的辐射污染区,对敌方造成更大范围的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