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十四五”规划建议出炉

2020年最后一天,《深圳市委关于制定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文发布。

27000字,详细介绍了深圳未来五年、10年乃至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020年,深圳GDP有望突破2.8万亿元,跻身亚洲城市前五。根据深圳“十三五”发展目标,2020年GDP目标为2.6万亿元,即深圳将超额完成2000亿元以上。

深圳"十五"计划的主要经济目标是建设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元的现代化国际创新型城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也意味着,未来5年,深圳年均名义GDP增速将达到7.4%左右。

综合改革试点导致“改革开放后再出发”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深圳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第一阶段发展目标的五年。

5438年6月+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试验示范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2020-2025年)》。

这也意味着,“十四五”时期是深圳完成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任务的关键五年,《方案》对综合改革试点任务作出了专门安排。

改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营商环境,深化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完善民生服务供给体系,完善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体系。

这六大改革方向不仅与上述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相呼应,而且深圳在完善非竞争性资助和竞争性资助“双轨制”模式、完善多渠道社会投入机制等一些方面也提出了更加细化的安排。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各地的“十五”建议都会涉及改革的内容,但深圳可能改革的任务更重,不仅是改革,还有示范。

郭万达还表示,深圳制定了一系列经济发展目标,如何实现这些目标?靠的是人才,靠的是创新,而这些靠的是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激发人才潜力。

“40年来,改革开放推动了深圳的快速发展。未来还是有改革空间和红利的。”郭万达说。

265438+20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广东“十四五”规划建议还提出,该省要着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深化粤港澳高水平互利合作,使“两区”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主引擎。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博士后杨海波告诉记者,深圳应该继续实践大胆开拓的精神,创新地开展工作,期待有特别的回报。

打造科技产业新高地

对于深圳来说,科技创新无疑将是长期贯穿发展的一条主线。提案还从多个层面和角度谈到了创新目标和路径。

其中,“十四五”期间,深圳全社会R&D投资将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左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突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事实上,2020年,社会R&D投资占深圳GDP的比重已经达到4.93%,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在全国重点城市中,这一比例预计仅低于北京和Xi安。

在全社会R&D投资的构成中,深圳更具有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特点,尤其是龙头企业发挥了引领作用。以华为为例。2019年,华为研发支出达到1317亿元。

但长期以来,深圳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依然突出。

《方案》提出,夯实关键核心技术基础,探索国家新体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圳路径”,面向前沿领域需求,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合成生物、新型显示、关键新材料、基础软件等领域,实施重大装备和关键零部件技术攻关计划。

郭万达说,在“卡脖子”方面,深圳的企业有一种特殊的感觉。而且深圳发展到现在的水平,一些企业已经率先进入“无人区”,走向原始创新。所以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深圳可以有更大的担当和作为。

关于基础研究,提案提出,深圳将以主阵地为主阵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高标准建设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加快建设综合粒子设施、脑分析与脑模拟设施、合成生物研究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而且,为保证经费投入,深圳将完善基础研究长期、稳定、持续的投入机制,确保每年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不低于市级研究经费的30%。

深圳市原副市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唐杰近日在公开场合表示,去基础研究是深圳正在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未来,深圳将从传统的工业化专利技术迅速走向科学过程,在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材料技术和生命科学方面取得突破,从工业中心向科学和工业中心转变,这也将是深圳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

加快都市圈建设

此次《方案》特别强调加快都市圈建设,提出将制定实施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以深圳-关晖都市圈为主中心,以深汕特别合作区、河源都市圈、汕尾都市圈为副中心,形成中心引领、轴带支撑、圈层联动的发展格局。与东莞惠合作,优化林深区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据经济观察家称,深圳将加强其作为生产者服务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的地位,同时保留某些制造业。关晖鹤山还将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新优势。

《方案》还提出,加密都市圈交通网络建设,规划建设1,000公里地铁、1,000公里轻轨和城际铁路、1,000公里高快速路,促进国铁、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轨对接融合,构建与周边城市半小时交通圈。

从很多国际大都市圈的经验来看,通过轨道交通实现45分钟左右的长距离通勤,是疏解中心城市功能的有效途径。

除了轨道交通,提案还提出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和民生服务享受,创新城际住房合作机制,促进教育、医疗、养老、环保等政策衔接。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过去很多深圳人在东莞、惠州等地买房,但这并不能称之为“城际房企合作”。有些人只是买了房子,没有住。事实上,它并没有真正有效地缓解深圳的住房需求。真正的“城市间住房合作”是指不同城市在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交通、民生服务等方面的统一规划。深圳“输出”住房人口,使实体经济不会受到高房价的太大影响,都市圈其他城市也将获得楼市发展空间。

这就必然涉及到政府之间的协调,比如民生服务的建设,需要建立公共财政支出的分配机制。李认为,这正是深圳在“十四五”规划中需要探索和突破的地方。

"在城市发展方面,必须发挥深圳的领先示范作用."李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