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震主要作品

李震先生经过几十年的艺术生涯训练和演奏实践,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音乐作品,如:《鄂尔多斯的春天》、《大青山下》、《后特篝火》、《思念草原》等。长笛组曲《草原抒情》和长笛协奏曲《走西口》。巴吾的音乐《田园》、《达赉湖渔歌》、他的演奏《敖包节》不仅在内蒙古和全国的音乐比赛中多次获奖,还被列为国内许多艺术院校或团体的教材,他亲自授课的热情邀请也从未间断。

李震先生不仅在长笛演奏和曲目创作上成绩斐然,而且在乐器的研究和改进上也不遗余力,取得了诸多成就。早在1976年,他就成功尝试并推广了用云南哈尼族乐器“巴乌”演奏蒙古族音乐。80年代初,他发展了一种指法,将七个音(纯五度)从传统的六孔竹笛扩展到超高音,使其可用音域达到三个八度(这种指法见《中国音乐》1987第48页)。经过四年的时间,在1991,我们开发了低单笛膜的笛管和双笛管系列,材质为环氧树脂(也称玻璃钢)。他们的笛子除了保留了竹笛的传统音色之外,更是坚固不可破,音质好,反灵敏,音准极佳,成功解决了当今笛界的脑残难题,获得同行好评如潮,并因此获得60。由于李震老师德才兼备,对长笛艺术教导有热情,培养了很多孩子,其中有成为音乐界成就非凡的骨干人才,或被评为潜力无限的新秀。李震先生为中国音乐的传承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