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产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在完善体制、优化功能、促进高新区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国家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将保持年均30%的增长,2005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 D)经费支出2367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0%,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135亿元。年末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2720万人。全年国家安排科技攻关项目288项,911“863”项目。19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新建。新安排国家重点实验室改造项目16个,共143个。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61。全年* *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3.6万项。全年受理国内外专利申请47.6万件,其中国内申请38.3万件,占比80.5%;受理国内外发明专利申请173万件,其中国内申请9.3万件,占比53.8%。全年签订技术合同26.5万份,技术合同成交额1,51亿元,比上年增长13.2%。整年成功发射了五次卫星。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一些重要的科技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005年底,全国共有18932个产品检测实验室,其中国家检测中心293个。全国共有177家产品质量和体系认证机构,已完成4.7万家企业的产品认证。全国法定计量技术机构4037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3491万套。全年制修订国家标准1304项,其中新制定673项。全国共有9881个气象站,其中自动观测站7246个。有258个天气雷达观测站和440个卫星云图接收站。中国有1253个地震台站和31个地震遥测台网。中国有8376个海洋观测站和监测站。测绘部门出版了1667种地图和497种测绘图书。(国家统计局2006年2月28日发布)
2010国家高新区建设日趋成熟,创业和产业发展环境良好,创新体系和总体功能完备,自主创新发展能力较强,创新建设阶段主要任务基本完成,高新区、产业带、密集区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科技产业园将会涌现。10个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蓬勃发展,4个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区初具规模,基本实现高新区点线面的深度战略发展,形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强大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整体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经济总量占我国工业增加值和出口创汇的比重达到20%以上,为解决就业、维护社会稳定、融入经济全球化发展做出巨大贡献。